歷史上有沒有昏庸的皇帝,底下卻有非常能幹的臣子的例子?

時間 2021-05-06 01:44:41

1樓:南平穆王

李治,他庸,好在不是多昏,但下面的給力,藉著他老子的東風還是幹了些大事。(開腦洞,腦補他多英明神武腹黑的,就不用回覆了。浪費時間)

2樓:jieff

有。除了開國皇帝。基本上所有的臣子,百分之九十,都要比皇帝能幹。

因為皇帝是生出來的,就那麼幾個人裡出乙個。正常來講就是普通人加上點經驗。臣子是千萬人裡拼出來的,沒本事上不來。

不管是奸,忠,好,壞。從本事和能力上來講,絕大部分臣子比皇帝能幹。

3樓:逍遙公子

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後主和諸葛丞相了,但是這種情形事實上很多(比所謂「明君」在位多太多了)。單以明代為例:

明代絕大多數時間裡都是如此——仁宣之後君主強勢、大臣平庸的情形反而是少數(大約成化年間可以算是這樣)。典型的案例包括英宗時期,穆宗、神宗時期(都有不同的答案提到了),以及武宗時期。

明武宗並非草包、不過種種奇葩的個性化行為卻也不枉為「昏君」,但手下人才濟濟:

正德年間的兩位主要的首輔大臣——李東陽、楊廷和——放眼整個明代都是頂配

內廷中以劉瑾為首的多位著名太監也是惡名昭彰(這至少說明正德年間的內廷宦官是有乾貨的,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人才輩出」)

明代唯一「聖人」:心學大師王陽明(朱熹級別,某種意義上也當得起「聖人」一檔)

因此正德年間明朝上下紛紛擾擾、裡裡外外都不消停,卻也沒出太大亂子……這或許可以證實:明君在位固然好,但是明君終究是少數;真正可怕的事情是昏主在上還要專注於拆台,那樣子就算賢臣滿朝也並沒有什麼egg用!

4樓:奧古斯都

明穆宗朱載垕,這位本身資質平庸且寂寂無聞的隆慶皇帝,卻在明史上被記載為一代令主(所謂「令」乃聰明智慧型的意思),在位六年來,推行「隆慶新政」,開展「隆慶和議」「隆慶開關」等一系列政策,開創了明末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海內大治的中興局面,可他卻極其的沉迷女色、荒於政事,最終一病不起,與明君形象似不相符。

埋葬明穆宗的明昭陵

只因他謙和、明靜、寬仁的性格,先後重用如徐階、張居正、高拱等一大批賢臣,自己卻甘願退居二線、享受天子之趣,君臣各取所需,成就千古佳話,為繼任者、其子萬曆皇帝開創了近十年的紅利,稱之為明君絲毫不為過。

埋葬明穆宗的明昭陵

可惜,萬曆皇帝卻是個十足的叛逆青年,絲毫沒繼承乃父半點的謙和,在四十多年的任期內把大明王朝引入絕境,因此史家常云,明亡於萬曆也。

5樓:燕枝

明英宗朱祁鎮,寵信王振,釀成土木堡之變,本來只想南下打草穀的瓦剌人吃到甜頭後覺得可以滅亡明朝,於是包圍北京,明朝這邊精銳部隊全部被朱祁鎮害死,只剩下一些二線部隊,許多人想要逃去南方。

于謙挺身而出,請皇太后立朱祁鈺為皇帝,經過大戰守住了北京,還組織了保定等地的防務,以避免蒙古人再次南下,改革軍制,建立團營制度,贖買被瓦剌抓走的俘虜,同時應對蒙古、廣東黃蕭養、福建鄧茂

七、浙江葉宗留、湖廣、貴州的少數民族叛亂,在危急存亡之秋,總攬軍事,苦苦支撐。

朱祁鎮回到明朝以後,景泰八年奪門之變,因犯法而被於謙懲罰的石亨、因想要南遷而被駁斥的徐有貞和曹吉祥等人與朱祁鎮臭味相投,合作將於謙殺害。

6樓:Ethievane

沙皇尼古拉二世與斯托雷平

德皇威廉二世與俾斯麥

英王喬治二世與老皮特

(不過KGII其實算不上昏庸,但確實很emmmm)(怎麼全是二世

歷史上有沒有什麼真心禪讓的皇帝?

仰首拜三清 倒是能找幾個出來 北魏的獻文帝拓跋弘,唐睿宗李旦,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奢,清高宗乾隆 不太情願的,像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明英宗朱祁鎮 二撲飛 一切過往皆為歷史。相比禪讓這種考驗人性與道德水準的高難度操作,廢除 幹部終身制 讓 到齡退休 成為一項制度乃至於深入人心為常識,...

歷史上有沒有子女成為國王或是皇帝,而他們的父母卻是臣子的情況?

汪達爾人 新王朝的初始 公尺哈伊爾 羅曼諾夫和菲拉列特長老 諾曼第公爵羅貝爾一世 征服者威廉 後者是英國國王,前者沒當過,只是諾曼第公爵,名義上是法王臣屬 自己建國的 西西里的羅傑 頭銜公升級的 普魯士的腓特烈一世,從普魯士公爵變為 在普魯士的國王 之前都是公爵 人生不可以預料,A地的人 非國王 跑...

歷史上有沒有造反被皇帝殺了老爸,兒子接著被重用的例子?

伶蒙 這種情況在中古其實很是可以出現的,因為中古社會實力最強大的力量是門閥士族,而中古士族之間錯綜複雜的親緣關係和強大的鄉里控制力保證了即使是謀逆造反,家族其餘成員可能也安然無恙或者被藏匿於鄉里留住性命,執政者出於穩定考慮也會視情況網開一面,然後其子嗣可以隔代後繼續出仕。比如淮南三叛的最後一叛,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