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仲景?

時間 2021-05-14 18:04:55

1樓:乙個汽車維修員

「醫聖」不僅是說醫術高明,更是指在大瘟疫時代不逃亡,而是逆行去疫區治病救人的精神,這才是「聖人」。

在瘟疫肆虐,據估計2000萬人死於瘟疫的東漢末年能活65歲,達到當今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老年人」的標準,說明免疫力屌炸天!

我的猜測:他在瘟疫橫行的時代一直當逆行者,治病救人,一直在接觸患者,東方的什麼病毒他沒有見過?從而鍛鍊出了逆天的免疫力。

而作為中醫專家,猜想他養生方面的知識和經驗也很豐富,這也是他得以在大瘟疫時代活到65歲的原因。

2樓:

加加林,第一上太空的人

楊利偉,中國第乙個上太空的人

我舉這兩個人不是說他們背後那些努力的人不重要,是想說第乙個做出某個成就的人,哪怕這個成就再不起眼,也是偉大的,因為他是首創。

張仲景和他的《傷寒論》首創了中醫的辨證論治。這是中醫幾千年來的根基。

重要的是辨證論治在中醫裡不可動搖的根基地位。而這根基是由《傷寒論》創立的!

3樓:莫麗華

皇甫謐的《甲乙經》序裡記載了張仲景的乙個案例。當年張仲景為侍中大夫王仲宣診病,診後即言:君有疾,不治四十將落眉,後半年當死。

當年的王仲宣年輕氣盛,二十來歲就做了侍中大夫,所以,根本沒把張仲景的話放在心上,給他開的五石散也沒有服用。十多年過去,王仲宣到了四十歲的時候果真雙眉脫落,這個時候才知道悔之晚矣,半年之後便一命嗚呼了。不要認為這個是開玩笑,是傳說,這是確確實實的事實。

如果張仲景沒有這個本事,歷史上不會有這樣多的醫家崇拜他,我想我也不會對《傷寒論》那麼痴迷。

張仲景憑什麼知道疾病在將來相當長時期內的轉歸變化?是憑神通嗎?不是的!

他憑的就是中醫裡面的證。你對證把握好了,你對證的認識精義入神了,那你就能通過證來了知疾病當前及今後的變化。

4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3·恩施)生活在東漢時期、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被後人尊稱為「醫聖」的是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最早的理論聯絡實際的臨床診療專書。它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傷寒雜病論》是後世業醫者必修的經典著作,歷代醫家對之推崇備至,讚譽有加,至今仍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仍是中醫學習的源泉。

5樓:包永生

不用管張仲景的生平,這本傷寒雜病論現在還是學習中醫最重要的兩本書,不讀不學的除非你讀了已經失傳了的上下經,或者通讀外台秘要加素問,否則永遠不可能成為大醫。這就是張仲景的貢獻。

假如古代神醫如扁鵲 華佗 張仲景 李時珍等穿越到現代,會對現代醫學抱有什麼態度和看法?

同濟者 先不說這裡有幾個只是傳說人物,不見於正史,真實性需要證實的問題。就算全部存在,去掉神化傳說成份,回到真實水平穿越到現在。現代傳統醫學從業者怎麼看現代醫學?他們大概率就怎麼看,就像很多中醫院士們一樣,中西結合,師夷長技以制夷,肯定不會閉門造車,那大概率只會讓神話變成笑話。 拉不動Hoyt 也別...

為什麼身為名醫,張仲景自己卻只活了65歲?

你可能不知道,在那個年代活到65歲是什麼樣的概念。比例上大概相當於現在活到110歲的那批人。很多名醫都是累死的,要寫書,要看病,無時無刻身邊都有走投無路的患者,很多醫生真的在透支生命。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仲聖生於東漢末年,時局動盪。軍閥混戰,民變四起。百姓吃不飽穿不暖,死於傷寒者不計...

張仲景編寫《傷寒雜病論》的目的和思路是怎樣的?

小明 目的,序言裡寫了。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34 思路,這個我也想知道 大爺我可是小公舉 餘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