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編寫《傷寒雜病論》的目的和思路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5-11 11:33:35

1樓:小明

目的,序言裡寫了。"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34;

思路,這個我也想知道(=^.^=)

2樓:大爺我可是小公舉

「餘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

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方震慄。

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窮歸天,束手受敗,齎百年之壽命,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斃,神明消滅,變為異物,潛重泉,徒為啼泣。

痛乎!舉世昏迷,莫能覺悟,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雲哉!而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愛身知己,遇災值禍,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遊魂。

哀乎!趨世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循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

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

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經絡腧腑,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自非才高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農、黃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師、仲文,中世有長桑、扁鵲,漢有公乘陽慶及倉公,下此以往,未之聞也。

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病問疾,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彷彿,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夫欲視死別生,實為難矣!

難道不是本書的序嗎?

對自己: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

對世人:希望世人可以覺悟,愛人知人,愛身知己。

對醫者:著《傷寒論》,希望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

辯證論治,強掉辯證要細緻準確,所以《傷寒》中有很多對誤治的證解。

3樓:

辨脈證並治這麼大的字都沒看清楚,我也是醉了。現在的中醫問題是出在從業者的素質上!這裡的人都喜歡寫那些裹腳布。一看就知道是沒有臨床實踐的!

4樓:薛丁格的貓DoA

相當於現在西醫的「常見呼吸道疾病臨床路徑」

他把當時常見的發熱性疾病,和這些疾病引起的併發症等等,做了乙個臨床指南。

所以特點是重臨床實用性,方子為什麼起效,病人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基本不提,提也不過一筆帶過。

5樓:趙杰

張仲景傷寒論的目的是治病救人,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解貧窮之厄,中以保全長生。傷寒論的思路則是以一病為萬病立法。古之傷寒而非今日之傷寒。

而人之疾病莫不是,表證失治而入髒入腑,天地之間能傷人者以寒為最,故仲聖以一病為萬病立法,由於人本身之獨特性,又會由傷寒而濕化,燥化,溫病化等,故傷寒為人之疾病之根源,故仲聖用傷寒立論!

仲聖之傷寒論創立新的六經辯證體系,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以六經來統萬病,而萬病不離乎六經,雖不能盡愈諸疾,庶可見病知源!而傷寒論之六經又不同於經絡六經,而是融合八綱辨證,經絡六經,營衛氣血,三焦辯證的大辯證,讀仲聖之六經辯證可知後世醫家之非!

傷寒論是古中醫之臨床醫療體系的總結,是從黃帝內經始,中醫之結晶,號稱眾方之祖,仲景後世尊為醫聖!若不信,可細研傷寒論,用仲聖理法方藥,可知醫聖之言不虛!

6樓:雨山

哈,好巧哦,最近我也在看《如和閱讀一本書》,不過還沒看完。 題豬如果想知道目的而更好的學習是沒必要的。你想想我們現在看的傷寒論肯定和當時張仲景創作出來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所以好好熟讀條文才是正道,當然其中怎麼來讀還是有很多方法的,比如藥聖的方法」比類相附,異證同條」好像是這句話來著→_→等等。

至於張仲景的構文思路,我個人覺得從金匱要略中的講的發病原因就可以了解到,什麼內因,外因,不內外因。手機打字好辛苦,不想打了(主要是不知道後面扯些什麼了→_→)。

怎麼樣學傷寒雜病論?

中二知 第一階段,先讀,讀熟,讀多了以後條文和方劑的對應關係就有個基本的概念了。第二階段,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左邊症候群,右邊方劑,中間的推理過程是黑盒子暫時不用管,也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時就可以開方拿自己做實驗了。第四階段,融合各方的推理,形成自己的黑盒子,確保執行不悖。這時開方的準確率就很...

遼海出版社,宋慶峰主編,張仲景著的《傷寒論》中,關於太陽病的釋義是不是有問題?

小e診and全科 普 脈證,脈和證呀,就是整句話呀,解釋裡面就是個寂寞。六個提綱證肯定是最具代表性的,所以說 凡稱 凡見 也問題不大,但是非要嚴謹點說的話,這個 凡 不能稱作100 應該在90 95 之間。這種概率呢,舉個例子,就和百草枯的致死率差不多了,大概在90 但是印象中貌似是沒有生存下來的。...

《傷寒論》中的六經病與十二經絡有關嗎?

璀璨之外 無關。前有 知白守黑 小閒醫 段千尋 已經講明,茲不贅述。此處再貼一段證據。黃帝內經 厥論篇第四十五有一段話,可以幫我們理清六經與經脈的區別。願意查證的道友也可自行翻書。這些論述特別貼合傷寒六經。以上述足之經脈 以上為手之經脈 這一章中,前後分別講述了六經脈的厥証表現。前為六經,後為經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