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孫權能「賢亮」「儘亮」,諸葛亮是否會考慮跳槽?

時間 2021-05-12 03:33:25

1樓:

怎樣能做到「盡」,給予絕對的權力。什麼是絕對的權力,CEO+董事長+控制2/3的股權。

這樣的舞台,只有那些混得悽慘的公司才肯給。還要創始人人好,在相處過程發現你人不錯,不再收權。

2樓:張楊

應該不會吧。

首先,「儘亮」的意思是他要當二把手,稍微低半級都不行。這個價碼孫權開不起。

其次,劉備的人格魅力不是蓋的。諸葛亮沒遇上他還好,遇上了自然就淪陷了(霧)。不可能跟第二個老闆。

3樓:獨孤風月

看了很多回答,你們就沒人覺得諸葛亮說的其實客套話嗎?既誇了孫權,又表達了拒絕的意思。

再說了,但凡有點節操的人也不能在原單位幹的好好的,別人一招就跳槽吧?如果諸葛亮要拒絕,你覺得怎麼說比較好呢?

4樓:山中老叟

三顧茅廬之後,劉備如魚得水,二者是何等的契合。

且孔明的三分天下之論,已說明其意屬皇叔。

「賢亮」「儘亮」之說,只是託辭罷了。

5樓:Yue Liao

這段是裴松之注引的,看他的評價感覺他不咋信這段。

袁子曰:張子布薦亮於孫權,亮不肯留。人問其故,曰:

「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儘亮,吾是以不留。」臣松之以為袁孝尼著文立論,甚重諸葛之為人,至如此言則失之殊遠。觀亮君臣相遇,可謂希世一時,終始以分,誰能間之?

寧有中違斷金,甫懷擇主,設使權盡其量,便當翻然去就乎?葛生行己,豈其然哉!關羽為曹公所獲,遇之甚厚,可謂能盡其用矣,猶義不背本,曾謂孔明之不若雲長乎!

另外,諸葛亮好為梁父吟,而這首詩歌講的是戰國時齊相晏殊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晏子之所以要殺能力道德雙優的三士,是因為主上德薄不足以駕馭三人。諸葛亮好為此,或許抱定不逢明主不如種地的打算。

6樓:

沒有這個假如。

「儘亮」的前提是什麼?以諸葛亮為絕對的智謀核心,毫不動搖地貫徹諸葛亮的戰略思想。

孫氏集團起事到立足,一直都是在跟本土士族集團作鬥爭。這種鬥爭表現為時而依靠,時而壓制。諸葛亮算什麼集團的人?

孫權從哥哥手裡接過基業,終其一生都沒有明確的戰略規劃,這一點跟劉備區別最大。他搶荊州,打合肥,一會兒向曹魏稱臣,一會兒聯合蜀漢,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保。這一點,諸葛亮看得很清楚,單就這一點,諸葛亮也不可能選擇孫權,孫權也做不到「儘亮」。

所以,有時候哪有那麼多假如?

7樓:MD小師弟

某種角度來說,孫權屬於先天後天都不太行的那一派,不如劉備。

投曹操,人家勢大,還比較重視人才,還有天子這桿大旗戳著投劉備,人家是皇叔,聲名在外,抱負遠大,還是皇親,這血統有無限可能孫權……這位是有機會鯨吞九州還是有什麼潛在的長遠可能?

諸葛亮這種,肯定是願意去「國企」或有可能成為「國企」的單位就職,而不是注定只能是地方性企業的地方

8樓:

那個啥…我覺得單論歷史,周瑜陸遜之類的都挺好的,論才華也不見得比孔明差多少,他也用的一般般啊…別老吃著碗裡的望著鍋裡的啊…而且孫二謀太沒政治理想了,說真的後期尤其是赤壁後周瑜在他手下混的還挺憋屈的,待遇是不錯吧,但一會兒同意打一會兒又不同意,當個領導墨跡成這樣……

9樓:安那般那

果然是時代變了,動不動就以跳槽為榮,以能跳槽、跳好槽為最大能耐,現代人早已不知「忠」為何物?「義」為何物?

劉、關、張三人之所以能聚到一起,在於有乙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匡扶漢室,若是沒有了這個目標,必然早已各奔東西,如張飛聽聞乃兄關公投身曹營,便不再顧及結義之情,恨不得殺卻關公而甘心。因為你我兄弟本以匡扶漢室的「大義」而結,你既負義投敵便不再是兄弟,而是仇敵。

反過來,既然是他們一直兄弟,必然不會負義,更不會投敵。而孫權虎踞一方,不思報效朝廷,時刻惦念荊州,正是於曹孟德同一類人,都是漢賊。

而劉備與孔明之間,也同樣時如此,三顧茅廬是知遇之恩,匡扶漢室是共同目的,所以孔明才會鞠躬民粹,死而後已!

所以無論孫權如何做,孔明都不會投敵,除非孫權改過自新,投身於興復漢室的大業之中。

10樓:一歲才變壞

諸葛亮是理想主義者。他的理想是四海靖平,天下重歸於漢。雖然漢室已經搖搖欲墜,大勢已去,但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才是這種補天奇才的理想。

這與劉備是一樣的,劉備雖然有野心,有抱負,但是從來目標都是復興漢室,頂多後期加了個目標,是希望復興漢室之後坐在皇位上的是自己。

孫權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沒有復興漢室的理想,甚至連一統天下的氣魄都看不出來,他的理想就是一畝三分地,六郡八十一州,當個割據一方的軍閥。為了這個目標,他精於算計,錙銖必較,可以給盟友背後捅一刀,想得到荊州,可以問曹操在戰場上要嘛,畢竟北荊州還在曹操手裡,我偏不,那多累,我就要捅盟友一刀。

所以做人和理想都嚴重衝突,怎麼能盡用諸葛亮呢?撐死會用諸葛亮把江東治理好後,找個理由和藉口,一刀宰了。別說不可能,看看張昭,陸遜,沒什麼不可能

11樓:夏悠

如果把三國當三家公司,諸葛亮在劉備這邊能用80%的股權(包括劉備五虎這些全部)而在孫權那邊最多30%(這還要求孫權無條件信任)對於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負的人誰願意把大好青春全放在扯皮妥協上

12樓:寒舟

假如孫權能「賢亮」「儘亮」,意味著張昭,程普,周瑜這種立下汗馬功勞的老臣全部靠邊站,

你覺得諸葛亮會選擇這樣的君主麼?

這個回答,是確立在諸葛亮不會去東吳的前提下,乙個高情商的回答罷了

13樓:狂歌扇舞

不會的。

或許你壓根就不知道古代大家族自保的方法,正如司馬孚投靠了曹植,司馬懿投靠了曹丕,只要沒在奪嫡的事情上出謀劃策,不會下死手的。

所以諸葛玄投靠了劉表,曹操入荊州後歸於魏,諸葛誕成了一股勢力。

諸葛瑾已經在東吳站穩腳跟,諸葛亮跟著劉備。

事實上,各個勢力都有這些「諸葛」

門閥能夠傳承千年,這些自保還是要懂的。

14樓:公子XS

首先盡是咋個盡法兒呢

我對諸葛亮的印象感覺他是個理想主義者,對自己的定位首先就很高。人家自比的是管仲樂毅。也就是說,他要當的不是普通的王佐之才,而是總理型的王佐之才,通俗點兒說就是正宮娘娘那種。

孫權都已經有張昭和周瑜了,魯肅也排名比諸葛亮靠前了,諸葛亮要去了東吳得從魏瓔珞那個級別的幹起,他哥也是熬了多少年才變得位高權重鈕祜祿的,那人家孔明肯定不能樂意呀。這樣看,劉備跟他比較合適吧!劉備有了孔明就像魚有了水,他是劉備的剛需啊剛需!

與其在東吳當備胎,何不當劉備的唯一。

再有就是諸葛亮的政治主張和東吳不一樣。他是改革派,想搞法家寒族的政治制度,打壓地方豪強,秉公執法,追求公平分配利益。老百姓喜歡他,門閥豪族卻恨之入骨。

東吳是三國裡最保護地方豪族勢力的,無論在政治還是經濟上都對地方豪強給予最大的優待。諸葛亮背後沒有豪族勢力,很難在東吳做大做強,也很難施展他的政治抱負,實踐他的政治主張。

所以呢,他需要對的人,對的土地,對的道路。孫權固然有他的好,但只能道不同不相為謀咯。

15樓:鄭成功

不會,東吳只求偏安江南,按照東吳的設想,最好的情況也不外乎全據長江,諸葛先生是有抱負的,他心心念的是興復漢室,這只能在蜀漢才能實現,這也是諸葛先生矢志不渝直到死而後已的原因!

16樓:ite fin

孫氏東吳的體制不可能「儘亮」,諸葛亮的抱負不可能在東吳實現。

與緊密團結在劉備周圍的季漢不同,東吳是乙個豪族聯盟,各豪族以孫氏為盟主,各自擁有勢力範圍。

諸葛亮的抱負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樣的抱負,在劉備手下是有機會實現的(劉備本就姓劉)。隆中對後,劉備如魚得水,對諸葛亮親之任之。

如果諸葛亮投靠東吳,那麼別說諸葛家族無法為其謀劃丞相之位,就連坐鎮一方,也要被當地豪門的牽制,無法「儘亮」。最後,即使東吳擊敗曹操,也是取而代之,不會「匡扶漢室」。

17樓:枯樹

一件本沒有發生的事情,我們現在需要假設一些條件來論定它發生的可能性。我認為,假設條件的程度,決定了可能性的大小。

賢亮,儘亮。我暫且將這兩個假設理解為,在信任程度上和任用程度上這兩方面,孫權達到了劉備對待諸葛亮的程度。諸葛亮在投靠劉備後,主要工作內容偏向於內務,並且劉備出征,往往諸葛亮鎮守成都,很少親自領兵。

諸葛亮於劉備更加類似於蕭何於劉邦。而另一方面在信任程度上,著名的白帝城託孤表示了劉備對諸葛亮完全的信任。

如果孫權能夠做到這兩點,那麼諸葛亮極大可能會在很早以前就隨哥哥去投奔孫權了。

假如給諸葛亮三個諸葛亮能北伐成功嗎?

森推月下門 這問題問的很好,就像問我擁有五個勒布朗詹姆斯能不能獲得NBA總冠軍一樣.然而諸葛亮再多也沒用,蜀漢先天不足,益州疲弊,內部東州集團,荊州集團。本地勢力,互相傾軋,劉備諸葛在時猶可恩威並施,保持平衡,也僅能維持平衡,以一州之力偏安猶難,何況孫十萬靠不住,總是愛出賣隊友,何況北伐也只是過去打...

諸葛亮是否跟對了主公

二十二隻雞翅 這話分兩個意思回答 諸葛亮有沒有跟到乙個完美的主君?諸葛亮的時代,還有人比劉備更適合作為主君的嗎?題主想問的是哪乙個?硬著頭皮回答一下,諸葛亮沒有跟隨到乙個完美的主君,但在他的時代,劉備已經是能夠跟隨的最佳選擇。 答主是清朝穿越過來的奴才嗎?諸葛亮與劉備是志同道合的君臣不是主僕,諸葛亮...

孫權對諸葛亮感觀及評價如何?

小豬快跑 武侯是孫權心裡想要的那個人,忠貞,乾材,知兵,王佐之才,蕭何亞匹,最關鍵的是,沒有深厚的政治根基,家族還人脈不旺,是孫權用來對抗江東士族的絕佳人選,這其實也是為啥他沉迷於重用諸葛瑾一脈的關鍵因素。陸遜儘管自己位置擺的很正,但是終究脫離不開家族羈絆,活生生被拖進了政治漩渦。但是在武侯心中,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