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文章為什麼漸漸從課本裡移除了呢?

時間 2021-05-05 20:50:20

1樓:

第二次世界大戰因為希特拉的人種論,汙衊各種人種低劣、愚昧、險惡、吃人什麼的,產生了嚴重災難。所以戰後,聯合國規定:人種不是價值體系,嚴禁對人種實行各種形式的價值判斷。

所以,所以,說自己國家的人種是愚民,吃人,也不可以。

2樓:蘭仙森

魯迅先生的文字一針見血,對人性有很深的見解。但他針對的是那個國將不國,民將不民的時代。他懷著深沉的愛,試圖喚醒那個時代的人民。

然而反觀現在一些人,嘴上總掛著名言警句,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樣子,不論內容合適與否,傲慢和刻薄就是不合適的。

時代變遷,人性雖沒有改變,但形式已是兩樣。

我們更需要能把大家團結起來的文字。

3樓:虛擬臨界

我小的時候不懂事,看到同學跟我父母說壞話就要打人,好在我父母沒有我那麼熊,他們嚴厲地批評我,說別人說的我的缺點屬實我就應該改正,這樣才能提公升自己,他們還反覆強調巴不得我完蛋的人絕不會說我一句壞話,反而吹捧我。

這麼多年以來,我聽到了無數的壞話,儘管當時我很生氣表情無法控制,我仍然限制了我的行為,冷靜後,在生活中冷不丁腦子就會蹦出幾句壞話,我就會猛然驚醒,我確實就像壞話所說的那麼不堪,講壞話的人中有一些尊重了客觀事實,如果他們選擇沉默,我的陋習不知何時是個頭,不知會釀成多大的惡果,我會在心裡說,罵得太有水平了,同時感激說壞話的人,哪怕他當時說話的態度讓我感覺像個囂張跋扈的反派一樣。

現在我們回到正題,談談魯迅,魯迅為什麼會被移出課本?大家懂得都懂,不懂的以後也會懂的。我一向認為人是一種狂妄的動物, 這點在握有大權後極為明顯,古時候皇帝因為名諱,連上古的神仙都要改名。

現在看一看某些高層,他們的祖輩以前叫"幹部″,叫″同志″,他們頂著他們祖輩用腳踏實地為百姓辦事換來"官"的帽子,我不知道他們會狂妄到什麼地步,但很明顯,魯迅是不能忤逆他們的。

富貴人家有富貴病,老子都已經給小鬼鋪好路了,什麼人格健全也就沒那麼重要了,畢竟普通人無法承受的後果,對他們來說也不過就像打在棉花上一樣。所以小鬼以後成為什麼性格惡劣的人都不奇怪,等小鬼當爹了,他的崽能不比他更惡劣就不錯了。

於是這樣幾代下來,我們的官僚系統就變成了當年那個我聽到別人說我壞話就要打人的我了,專業話叫小孩子脾氣。

4樓:雲焰

先生的字,當年生澀難懂,又覺得囉嗦無意義,毫無快感,如今已到不惑之年,每每讀之,心中感嘆。

例《水滸傳》,如結尾寫詔安,眾兄弟皆戰死,怕是任何時代都不允許發行的反動教材了。可悲可嘆。

5樓:sinux

這是乙個漸進的過程。朝廷也是慢慢來。

不過沒關係,只要魯迅全集還出版,我閨女就能在她的書架上找到。

我跟我閨女吹逼,老子高三語文課本跟新的一樣,照樣考126分,你也行。

6樓:三二一

平心而論,在中學時代,雖然讀過魯迅作品集,但事實上不過是囫圇吞棗,唯讀下字面意思。記得那時候讀到了人血饅頭,其實根本沒有明白其深刻含義,只是覺得很血腥很可怕。我不明白當局教育者為什麼讓其退出教材,但想來也有盡量讓青少年更多接觸人性的美好一面的期盼吧。

那些無端說得別有深意的,不過是將自己對於現實的不滿對映於其中。如果真的想讀魯迅的文章在圖書館、網路等各種地方又不是讀不到。再則言之,網路時代想學習或者閱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反而要注意的是避免被許多不好的東西荼毒思想,所以如何選擇合適的學習和閱讀的作品非常重要。

個人認為魯迅先生的作品對於青少年可能會過於血腥和深刻,並不一定適合該階段學習。如果讓你自己來選擇你孩子成長過程中可以閱讀或學習哪些內容的話,不知諸君會做何選擇?

7樓:Taro

魯迅先生的字是剎車片,現在中國剛開始加速、速度還不夠,這剎車片著實多餘,就刪掉了

這未嘗不是好事,增加國家自信只把擋風玻璃上的爛泥(公知)擦掉還不夠,剎車片也一併拆了。直覺上剎車片不該拆,可泥沙俱下,爛泥剎車片一起去掉加速效率高、成本低,速度快了大不了再裝回來

反正會開車的人會自己找剎車片,坐車的才是大多數,跟著跑就行了

8樓:行船入三潭

以前上學最害怕看到魯迅的作品,因為都很晦澀難懂,而且課後習題都會有「朗讀並背誦全文」。

現在工作了回過頭看看那些文章……當時的年少無知是對我最好的評價。

9樓:宋宋宋

因為不適合作為基礎教育

我沒開玩笑

一堆人批判什麼覺醒啊,批判什麼定體問

就捫心自問一哈,你們現在看的東西有多少是課本上的延伸的語文課可不是文學課,魯迅的文章太難懂而且也不符合當代的語言習慣……反思一下我學過的課文,我就記得人血饅頭和社戲裡面他們偷蠶豆……

10樓:超高校級的別墅區

因為魯迅說的批判在現在依然適用。「人吃人」的社會距離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已有百年。那隨處可見的貸款小廣告,以及背後的青年跳樓,老一輩買樓還貸,女孩子取卵還貸是不是「人吃人」呢?

不一一枚舉,自己分析。

11樓:木木木木木木鷂

大概是因為人民的受教育程度高了,越來越多的人能讀懂魯迅先生的文章了,所以也有越來越多人發現先生所寫的嘲諷批判不止適用於舊社會。

12樓:Stv.X

魯迅連這種話都說出來了。

放在今天看也能讓某些人看得如坐針氈。難道他們還敢再多放點魯迅在課本裡?

年青時讀向子期《思舊賦》,

很怪他為什麼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

然而,現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青的為年老的寫記念,

而在這三十年中,

卻使我目睹許多青年的血,

層層淤積起來,

將我埋得不能呼吸,

我只能用這樣的筆墨,寫幾句文章,

算是從泥土中挖乙個小孔,

自己延口殘喘,

這是怎樣的世界呢。

夜正長,路也正長,

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

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

將來總會有記起他們,

再說他們的時候的。……

——摘錄來自《為了忘卻的紀念》

13樓:洛洛

現在的孩子與那個時代的距離真的不是一般的遠了,無法體會到他們這類作者寫作時的那些憤慨、嘆惋及其所要傳達的思想。這一代孩子的夢想大都是網紅主播,他們更迫切需要的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

14樓:飛翔於海底

時代的選擇吧。

我們離先生以筆為矛去戰鬥的年代越來越遠了。

年輕人不喜歡魯迅是很正常的。他的文章誕生在白話文初生的年代,對初中生高中生而言可能是佶屈聱牙的。而且每一篇都要背誦,自然讓人很頭痛。

當年的我們又有幾個願意去學呢?

現在是網文的時代。手機點開日日更新的網文,節約時間又不用動腦子,看著也爽。有多少孩子願意再讀魯迅?

我們也要承認,大部分的普通大眾是不再需要魯迅先生的了,沒有他的文章,還是可以生活的很好。讀多了魯迅,反而對社會總抱有冷眼和不忿的態度,總對中國人之性有這不滿。現在社會是需要安定的,而不是一群讀了魯迅而充滿批判精神的人。

其實還是很痛心。

那個時候不懂魯迅,讀不懂他的文章。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如珍珠一般。第一次讀《秋夜》,《傷逝》,《孔乙己》的時候完全不懂他在寫什麼,文字迂迴而漫長,如今一遍遍讀下去愈發覺得深刻。

先生是不會過時的,真願意在文學的路上多邁出幾步的必然會遇到這種雄偉的大山。而大多數只學到語文的人,其實是不怎麼需要他的。

如何看待魯迅的文章被課本漸漸移除?

紫不染 挺可惜的,不要低估中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學的當時就覺得先生針砭時弊的力度力透紙背,憂國憂民的情懷讓人熱淚盈眶。但是因為當時白話文剛產生不久的緣故,先生的語言用今天的眼光看還是有點晦澀難懂的。如果不是強制要求學習,我可能難以啃下來。感謝課本收錄先生的文章,否則年幼的我對 作家 兩個字的印象還停...

為什麼課本裡不教我們成功的方法?

大兵私人號 付出不要有任何人的努力,就是成功!提高認知,想賺更多的錢,就要做做別人不願意做,痛苦,但是又很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就是我們和別人拉開差距和競爭優勢的本質原因。人與人的智商差距真的不多,最終還是看選擇!但是選擇之後,一定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選擇和努力本身就是一體的,不可分離!不能分開...

為什麼魯迅的文章在課本中越來越少,是不適應時代了,還是太尖銳了,還是其他的。?

人類有個怪脾氣,好了傷疤會忘了痛,但又很需要記住我們那些不美妙的歷史,再加上雜七雜八的各種傳統和現實的因素,於是成天尋思叫你讀這個不要讀那個。偏偏意識形態又是特別的東西,這樣退了,那樣就會進攻 田無妄 昨天剛看了高曉松最新一期的 曉說 他有說這個問題。其實不光是魯迅,很多偉大的作家之所以偉大,不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