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項羽分封後的諸侯不是走向聯合反漢而是紛紛倒向劉邦?

時間 2021-05-11 13:22:28

1樓:熱愛生活的貓

項羽分封天下公平嗎?也許對於項羽自己,是十分公平的,但是對於別人,卻絕對談不上公平。同時,項羽性格中的剛愎自用,殘忍少恩也很難使他做出公平的選擇。正如韓信對劉邦所言: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項羽分封是否公平以及為何諸侯們要群起反對。

一、關中之地的封王

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史記·高祖本紀》

為了激起諸侯們滅秦的慾望,楚懷王同諸侯們約定,先入主關中者為王。而劉邦就是最先入主關中的諸侯,按照道理,他應該被分封在關中。然而項羽為了防止劉邦做大,將關中一分為三,將最差的巴蜀之地分封給了劉邦,並且分封降將章邯,司馬欣在咸陽附近,來狙擊劉邦東出。

章邯,自不必多說,秦朝末年降將,不僅在秦末之時給諸侯們造成了許多損失,還連帶著將自己的幾十萬大軍坑死,這種人沒資格封王。

長史欣者,故為櫟陽獄掾,嘗有德於項梁;都尉董翳者,本勸章邯降楚。故立司馬欣為塞王,王咸陽以東至河,都櫟陽;立董翳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史記·項羽本紀》

而司馬欣和董翳僅僅是因為對項羽有恩,便被分封為王。

二、對六國後裔的分封

在各路諸侯中,除了劉邦等少數草莽起義的,基本上都是六國後裔。而六國後裔的職責就是恢復自己國家原本的榮光。比如張良,就是南韓貴族後裔,其一生都在致力於反秦事業,並希望侍奉在韓王後裔身邊。

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漢王之國,良送至襃中,遣良歸韓。——《史記·留侯世家》

張良對於劉邦來說是賢才,劉邦對於張良來說亦是明主。儘管如此,張良依舊選擇了回到韓王成身邊,可見六國後裔對於其母國的執念有多深。

而項羽的分封方式,無疑是給了六國後裔重創。項羽不僅分封了許多功勞並不大之人,還把舊有的六國土地全部分割開來,使得六國國土支離破碎,此仇不可謂不大。

一、項羽殘暴不仁,又武力值爆表

項羽殘忍少恩,做事全憑喜好。當初劉邦剛入主關中之後,項羽怒不可遏,欲殺劉邦而後快。在鴻門宴上,又因婦人之仁放走了劉邦,可見劉邦是乙個喜怒無常之人。

徵兵九江王布。布稱疾不往,使將將數千人行。項王由此怨布也。——《史記·項羽本紀》(九江王的行為正好說明了項羽不得人心)

如果僅僅只是如此也就罷了,偏偏項羽還十分擅長打仗。諸侯們整天待在乙個喜怒無常,且戰力極高的人身邊,難免不心生恐懼。恰巧此時,劉邦出來率先反抗項羽,諸侯們自然一擁而上,起兵反對項羽。

二、項羽分封不公,諸侯心生不滿

項羽在分封之時,只顧自己爽了,完全沒有顧及到後果。表面上看,多分封幾個諸侯王固然能夠拉攏人心,然而實際上諸侯們已經極為不滿。以齊國為例,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皆為齊國後裔。

田榮聞項羽徙齊王市膠東,而立齊將田都為齊王,乃大怒,不肯遣齊王之膠東,因以齊反,迎擊田都。田都走楚。——《史記·項羽本紀》

雖然他們都分封到了土地,但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本來就是齊王的田市,與身為齊將的田都處在了同樣的位置。這就產生了矛盾,田榮起兵造反就是最好的例子。

項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為何天下諸侯還要群起反對?

項羽分封天下十分封不公平,該分封的沒分封,不該分封的分封了。同時,自戰國之中覆滅的各國後裔,明白單純的分封制已經不適應當時的局勢了。劉邦在西漢初年施行郡國並行制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因此,就算項羽沒有以上的那些缺點,分封也很公平,諸侯們還是會反,可能只是反的時間稍微延遲一點罷了。

2樓:萌新人士路過

我覺得吧,提問的下面一段描述太主觀了。而且不是站在當時的角度講的。給你說一下當時諸侯的大致看法吧:

第一,所有人包括百姓諸侯都認為項羽是殘暴無比的,第二,跟漢王劉邦更有前途,第三漢王劉邦更得民心。

項羽分封的諸侯都沒有反楚,但項羽分封沒多久分封的諸侯都基本被滅了。所以項羽分封的諸侯活到楚漢爭霸的只有英布和劉邦兩個實力人物和一眾醬油諸侯了,其他的都是通過起義自立的。而且通過起義自立的諸侯都是很有實力,也是在原則上就反項羽的,與其說紛紛倒向劉邦不如說劉邦倒向他們,劉邦的實力可比他們弱多了。

3樓:唯留刺骨寒

韓信對於項羽的評價:「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簡單點說就是項王既不能任人唯賢,又不捨得賞賜別人。

我們再看看劉邦怎麼籠絡人心的。「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見,布大怒,悔來,欲自殺。出就舍,帳御飲食從官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於是乃使人入九江。」

所以到最後就是全天下大部分的諸侯團結在劉邦這邊,拼盡全力去懟那個勇武悍絕天下的霸王。

4樓:獨孤陽

有利益分割的地方就有江湖,自然就有人覺得利益分配不公,項王戲下分封的原班諸侯可沒幾個起兵造反啊。

你看看加入漢方陣營的諸侯,大多是戲下分封時候被項王打壓而心懷怨憤者。

大者如田齊政權被一分為三,所以田橫三兄弟最先起兵反抗;小者如陳余,功等趙王張耳,卻只得南皮三縣,能善罷甘休?

5樓:

等等,我想先問一下,彭城之前的劉邦哪來的「品格卑鄙齷齪,毫無底線」?好像什麼踢孩子和分杯羹都沒發生吧?請你不要說什麼偷關中啊,我想笑。

不過這個問題是問得好的,為什麼諸侯倒向劉邦?

分為兩個時期:

1、彭城前,項羽確實安排了一大批自己的親信做諸侯王,比如說三秦降將、申陽、鄭昌、英布、吳芮、共敖、臧荼等等。

其中英布臧荼為首的邊境諸侯王天高皇帝遠,敷衍了事,聽宣不聽調。你是王,老子現在也是王,聽你個項羽幹嘛(韓信迷應該很熟悉了)。

而項羽又幹了幾件破事:殺義帝,給劉邦的行動備好了名號;任人唯親,導致許多地方實權派如張耳、田榮、陳余、彭越、韓王信要不投奔劉邦要不反叛項羽,甚至有些諸侯王被吞併殺害。

最後還有一點是——劉邦不是針對誰,楚漢除了項羽韓信都是渣渣,項羽那些親信諸侯王沒乙個夠他打的,五路諸侯覆滅投降,無人能擋。

2、彭城之後,劉邦認識到那些中立的諸侯都是牆頭草,開始重建新一波的諸侯聯盟:同盟的,必須要和項羽有仇,再無反水的退路。其他的一概是敵人。

所以這回諸侯的末日就到了,要不學彭越英布張耳那樣反項助劉,要不就是被吞併覆滅。夾在劉項兩大勢力間的弱雞想左右逢源?你真會開玩笑。

劉邦這時候的聯合諸侯與其說是聯合,還不如說是乙個內部還【尚未】緊密的巨大利益共同體,項羽以一國之力對付這個勢力大怪物,不輸才怪。

實際上從古到今的國家同盟都是很脆弱的,各懷鬼胎以鄰為壑是常態,各自為戰自然很容易被強大的勢力消滅

6樓:陳豪

因為劉邦先入關,按約就該是關中王,是項羽背約,把滅秦英雄劉邦貶到巴蜀,所以劉邦入關滅三秦,章邯,司馬欣,董翳是名正言順。之後劉邦東出作戰,本來師出無名容易被諸侯合縱,好在劉邦及時打出為義帝復仇旗號,又是天下義舉,群雄響應 。滅楚後劉邦實力冠絕被諸侯推舉為皇帝。

但呂后誅殺彭越,韓信,使得諸侯背漢投匈奴。

7樓:秋名山天降偉人

項羽分封的諸侯分為四類

少數的反漢急先鋒:雍、翟、塞、南韓(鄭昌)部分反項急先鋒:漢國、魏國、趙國、齊國

打醬油的吃瓜群眾:燕國、臨江國、九江國、衡山國、河南國。

提前領便當的:濟北國齊國(田都)常山國。

能談得上和項羽同一條戰壕的三秦和南韓很快被滅,剩下的諸侯要麼是和項羽有仇,要麼是根本不關心項羽死活的吃瓜群眾。

所以出現了大家結成統一戰線圍毆項羽的局面

項羽為什麼能分封諸侯?

華松 項羽能分封諸侯靠的是天下最強軍在手,天下兵馬在其左右。反秦的時候,諸侯國都是真心的,是拼了老命,組織軍隊和秦人幹。諸侯軍主力最終在趙國和秦軍主力碰上了。諸侯軍怕秦軍,看著秦軍,不敢打。而項羽軍不怕,乙隻軍就把秦軍幹趴下了。項羽軍比秦軍更強,諸侯軍從怕秦軍到怕項羽軍了。打完秦軍,項羽率領諸侯軍進...

項羽為為什麼冊封了十八路諸侯?

建興青年姜大膽 項氏本為楚臣,不合適再留下楚國削弱自己的統治合法性,同理還需要建立更多的新諸侯,既使自己在彭城稱王更具合法性,又能增強反舊貴族戰線的力量,更留下了各地域內部的矛盾以消解其實力。何況留侯有言 天下游士離其親戚,棄墳墓,去故舊,從陛下遊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復六國,立韓 魏 燕 趙 ...

同樣是分封制,為什麼西周諸侯不叛亂,而西漢初年的諸侯大都叛亂了呢?

子潤先生 各位答主有的從西周也有叛亂回答,有的從周漢初年郡國差異回答,都有道理。雖然沒有真實資料量化周初與漢初諸侯叛亂,但從現有史料來看,題主的提問還是應當認為可以成立的,只是不能太絕對,可以說周初諸侯叛亂比漢初要少。上面答主提到的三監之亂當然存在,甚至嚴重程度還不可低估,一度威脅到周朝的統治,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