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項羽要在垓下突圍後自刎呢?

時間 2021-05-12 04:57:06

1樓:思毅

項羽是很有特點的乙個人。

相比劉邦,他更有英雄氣概,更像乙個俠客英雄。然而劉邦,不像英雄,更像是一位管理者,知人善用,寬容度人,最重要的是——能忍。

相比在同乙個時代的人,同爭天下之主。而項羽,倒不像是爭天下之人,取秦而代之,曾經見秦王巡視脫口而言:彼可取而代之!

將一位大一統帝國王帝稱「彼」,可見狂妄,又意思到誰人將可取的自大。

以至到最後決戰——垓下,也是毫不放在心上,只是攜殘部同漢軍決殺,只為享受英雄的壯烈豪情。

或許是貴冑身份,讓項羽有了更多的限制,比如心胸狹窄,疑人奪腹,好些面子。與劉邦所謂,好比兩個極端,他明白自己取不取得帝位,自己都是地位很高的士族,開始就無心於此(有點絕對,但沒劉邦放在此番帝位爭奪的心思大),到最後決戰自刎烏江,也是滿足了所謂英雄的氣概——享受戰爭的快感需求。

2樓:L長庚

個人認為有兩點:

一是他要站著死

二是要證明,滅他者,乃天也!我們都知道,項羽是乙個剛愎自用之人,這樣的人,自然也是極其驕傲的。

在他眼中,根本就沒有人能夠與他匹敵。

因此,他覺得,他怎麼能夠死在這些宵小之輩的手中呢?

這不是辱沒了他的名聲嗎?

因此,他寧願自刎,也不願死在他人是手中。

上面我也說了,他是一極其驕傲的人,那麼,自然不會承認他人是他的對手。

所以,就算劉邦已經將他逼到烏江,他依舊不承認自己在敗在劉邦的手中。

他始終覺得自己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天要滅他!

還有,這裡稍微扯到虞姬。

我們都知道虞姬也是自殺的,但是不知有沒有人想過虞姬為什麼要自刎?

難道,真的是因為對項羽情比金堅?

我看未必,說了,項羽是剛愎自用,說得更通透一點就是乙個不折不扣的自戀狂。

而這樣的人難道能夠忍受自己的女人服侍別的男人或者受到他人的玷汙嗎?

所以,我猜想,當時虞姬的自殺都可能並非自願的。

3樓:四木

垓下突圍的時候,八成是還想著重回江東收拾山河,杜牧的那首詩: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然後到了烏江邊,江東來迎接自己的也就烏江亭長乙個人、一艘船。就能渡江一人一馬,這意思多明顯呀!來江東逃命,可以;捲土重來?

這事兒還是你自己玩吧!所以項羽就在烏江邊自殺了,因為在這他明白了,他確實已經無路可逃了,也不可能捲土重來了,他已經徹徹底底的失敗了,所以乾脆烏江自刎,以成全故人之情。

這個時候應該有一首王安石的詩,王安石是大政治家,他的評價比杜牧靠譜多了: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4樓:新蘭home

這樣的低水位江面有種濉水之戰的即視感,可憐龍且志大才疏,又無端輕視後起之秀韓信,結果為韓信設伏擊敗斬殺,齊楚聯軍大敗。項羽集團因為大將的大敗損失慘重、元氣大傷,徹底地由盛轉衰,由此一步步無法挽回的陷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十萬楚軍魂斷垓下。

其實如果項羽能分身對付韓信,是不會這樣子地慘敗。如果龍且能逆天改命一回,扳回一城,扭轉局面,西楚就還有實力和漢集團繼續對抗。可惜項羽陣容中沒有可以和韓信對壘的大將,自己又在西線和劉邦對峙脫不開身!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項羽起兵抗秦的時候才23歲,主宰天下的時候才26歲,死的時候才30歲啊。與臉譜化的刻板印象不同,如此年輕就有如此成就和魄力,項羽無疑是一位智勇雙全、才略過人的王者。劉邦最終能贏的乙個比較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比項羽大了二十四歲,閱歷、承受挫折的韌性、捉摸籠絡人心的能力、屢敗屢戰的精神都比項羽強太多。

二龍不相見,古代很多你死我活爭了一輩子的王者,互相之間只是耳聞,活著的時候並沒有機會相見。但是劉邦當年與項羽約為兄弟,協力破秦,兩人經常協同作戰,一同髮際,互相還算還挺熟識,交情算好的呢。只不過因為都有奪取天下之志,可以同患難、不能夠共富貴罷了。

後來劉邦做的很不錯,他的後代漢文帝、漢武帝、漢光武帝,大多都很優秀,他們一起給了天下人乙個綿延四百年的兩漢,乙個強盛的、民族和文化開始高度融合的偉大時代,漢民族主體就是在這期間形成。高祖和他的大漢朝功績之大,成就之高,寫在許多人我們身份證上的「漢族」就是明證。

烏江畔曾有乙個一敗塗地、壯志難酬的男人。在那時,他是否想起最初的八千子弟和他們的家人本該在自己破秦宰割天下之後放下戈矛與自己同享榮華,可現在卻無一人生還。天下在秦國覆滅之後本應該回歸和平,卻因為劉項之爭使戰火和饑荒繼續蔓延。

杜牧有詩云:江東子弟多才俊,肯為君王捲土來?項王用自己拔劍自刎的悲壯來回答:

不必再重來。

5樓:戰國霸王

在垓下突圍出去了。

在烏江沒有突圍出去,所以自刎了。

這是項氏一族的祖傳戰法。

他的祖父項燕,叔父項梁就是如此。

項氏一族的領袖,打不過了就自刎。

項伯改姓劉了,所以不必自刎。

6樓:

是累了吧像那些商海叱吒風雲幾十年的突然一朝破落後是從來再來? 還是就此當人普通人呢體會過飛翔的猛禽又如何甘心回到地面再重新練就一雙翅膀當年的崢嶸歲月還歷歷在目真的是累了啊不如就算了吧噗血濺烏江就此了之

7樓:我是天夜叉

因為那玩意大概率是杜撰的,你想想項羽問田父被騙這種劇情司馬遷是拿無人機拍還是採訪了田父了,而且項羽下馬步戰殺上百人,你以為玩三國無雙呀!漢代用的還是青銅器為主,而追擊項羽的是灌嬰的羽林衛,是重騎兵好吧!未必人人重鎧,好歹皮甲有吧!

乙個人能步戰殺幾百騎兵,這是絕地武士呀!

8樓:挨千刀也不掛

說個不合時宜的話,我拿王者榮耀項羽,被三四個英雄合圍的時候我就想拿刀砍死我自己,可惜特麼沒這招數啊……所以很多時候我都是一技能直衝敵方塔下被塔錘死也比被他們砍死好啊!

9樓:Frost

項羽明顯不屬於腦子能這麼靈光的人嘛,得給他點考慮時間,當時垓下已成死局,楚軍士氣低落兵力又處於劣勢,這會兒被漢軍一衝肯定就沒了的,所以帶著精銳心腹趕緊跑路走為上策也是人之常情,跑著跑著幾百心腹也死傷殆盡,跑到烏江邊了腦子可能才轉回來發現這次是真的大勢已去了,自己跑到江東又如何,劉邦彭越英布這些貨肯定也是趕盡殺絕的啊只不過是死緩而已,所以乾脆不如就死在這兒,喊兩句口號,說不定後世還有人洗呢美滋滋

10樓:

還記得曾經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是如何被底層出身的劉邦打敗的嗎?

劉邦一出場只是個農民,而且還是不擅長勞動的那種。他的兩個哥哥看不過去,紛紛娶妻然後離開了大家庭。

反觀項羽呢?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叔父是項梁,乃是楚國的貴族。史書記載,項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兩者都因為反秦而起義,最後都做到了一方霸主。對比兩人的起點來看,明明是項羽高出劉邦一大截,但有時候命運之神往往就喜歡眷顧那些「黑馬」。

中間的歷史不多說,但最後的結局卻是西楚霸王項羽以自刎來結束自己征戰多年的生涯。他在最後還略做了抵抗,面對幾十萬漢軍的圍堵,他個人還能單槍匹馬地殺了幾百個士兵。

可見他真的非常優秀,單論個人的話。

有意思的是,在他退到烏江的時候,烏江的亭長撐著船來勸說他,勸他回去江東那邊,江東那邊的人還是非常崇拜他的,希望他回去當大王,有朝一日能夠東山再起。

但項羽拒絕了,他覺得是上天要亡他,他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所以他拒絕了亭長的請求,還把自己的坐騎送給他。

後面看史書,有段譯文很有意思:

揚雄在《法言》裡提到,有人問:「楚王兵敗垓下,將要死的時候說道:『是上天亡我!

』同意這種說法嗎?」(揚雄)回答說:「漢王劉邦盡量發揮、利用眾人的計謀,這些計謀調動了眾人的力量。

楚王項羽憎惡採用眾人的計謀,只發揮個人的作用。善於發揮、利用眾人智謀和力量的人就能取得勝利,只憑一己的智謀和力量的人就必定失敗,這與上天有什麼關係呢!」

看到這一段,我覺得項羽沒有劉邦成熟,縱使項羽個人能殺好幾百的士兵,可是地方數量上好幾十萬,乙個人能單挑整個軍隊嗎?

劉邦在那時應該是四五十多歲,雖是底層出身,但也因此也很能看懂人心,知道怎麼操控人心。而項羽才29歲,本該帶著他的項梁卻在一開始起義的時候死去,不然的話項羽還能更成熟一些。

善於用人也很重要。對劉邦了解不深,但我知道劉邦身邊有兩個很厲害的人,乙個是張良,另乙個是韓信。

張良曾經刺殺過秦始皇,雖然失敗但是還能全身而退;

後來遇到黃石老人,得到了《太公兵法》;

再後來就是輔佐劉邦,成為劉邦打下江山背後的男人之一。

韓信,著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戰術就是他提出來的;

還有四面楚歌,韓信命令當時的漢軍唱楚歌,導致被包圍的楚軍思鄉厭戰,這才把項羽逼至烏江旁;

也是劉邦打下江山背後的男人之一。

有時候上天給你乙個高起點也沒用,如果你不努力,不順應時代的潮流,那麼早晚你會被那些你平時看不起的人超越。

我覺得許多人在剛上大學或者初入職場的人都會有這樣的一種心態:

我要靠自己闖出一片天,要是我需要別人的幫助,那就說明我的實力不夠。

於是拒絕所有看似「外在」的資源,包括不會請求別人的幫助,也不會好好的和上司或同事溝通等。

但越是這樣,你就偏偏成長得越慢,因為現在沒有什麼工作或者專案是乙個人就能單獨完成的,都是需要團隊的力量。

說回項羽,先前這樣吐槽項羽不成熟,是因為我們站在上帝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事情。但如果你就是項羽,你遇到他那樣的情景,你會作出怎樣的選擇呢?

項羽出身優越,征戰70多次,從來都只有他的軍隊圍住敵人的,哪有敵人圍住他的?所以心裡落差很大,說毫無顏面去見江東父老,也是常理。要是能多經歷幾次失敗,好好鍛鍊心理承受能力,說不定還會東山再起。

11樓:halo

項羽不過江東,不僅是其性格造就的悲劇,更是因為江東未曾有能讓他東山再起的條件。

而我將從當時的政局形勢,項羽所處形勢,江東人民三方面來講述項羽

首先,這時的江東早已是劉邦地盤。朱東潤《史記考索·讀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書後》講到項羽敗亡時說:"其間堂邑侯陳嬰已定豫章、浙江都浙自立為王,羽雖渡江,天下事已無可為者,此則時勢所趨,不特愧見江東父老已也。

"再加上楚漢戰爭剛開始時,東越人已經占有今湖南、江西、福建,以及浙江南部、湖北東南,並且"不附楚"(見於史記·東越列傳)。江南廣大地區已經不是當年項羽起兵時的局面,已經成為劉家天下。項羽手下已經沒有多少軍隊,即使日後東山再起,要在江南重新打下一塊地盤,也只是鏡中花月了。

其次,劉邦擊敗項羽後,馬上返回淮北與周勃會合攻擊泗水、東海二郡下的各縣,消滅項羽殘餘的頑固勢力。此時,項羽手中剩下的軍隊已所剩無幾。再加上灌嬰追擊項羽時,攻破歷陽後渡江,連破吳郡、會稽、豫章三郡,不費吹灰之力便攻下江東。

西南方面項羽被劉賈、盧綰從九江、衡山一路打到南郡。項羽渡江就算還能占有吳地,衡山、廬江、豫章等地,卻也守不住,無險可守。加之當時的吳郡是會稽所分出來,嚴格來講,項羽渡江就只剩乙個郡跟全國諸侯抗衡。

項羽也明白,失去了自己在淮北的根據地,便再也無力回天。

第三,則是江東人民對於項羽的態度。回想一下當初,項羽之所以能起兵,並且幹了一番大事業,是因為得到了江東父老的支援,為什麼能得江東父老的支援,最重要的原因不是項家是個大家族,而是因為項梁與項羽立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新楚懷王」,因此江東父老才把自已的子弟都交給項羽,讓他創造了奇蹟。可是後來呢,當事業有成之時,項羽卻派人殺害了「新楚懷王」,於此,他已大失民心,再加上劉邦到處遊說,使得許多諸侯也開始反對項羽。

此時的項羽真的可謂四面楚歌。

而項羽在聽到烏江亭長的一席話後,想必也清楚江東並未具備使他東山再起的條件吧!與其窩囊地死,不如英雄地亡。這便是項羽不過江東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項羽突圍的時候八百騎兵打不過灌嬰五千騎兵?

林登萬將軍 800騎兵打不過5000騎兵有啥好奇怪的。項羽帶的兵都是超人麼?你800騎兵如果裝備好那就跑得慢,我分幾波輪流跟著你,你敢休息?要是大家裝備差不多,平推不就好了,你乙個項羽能抵4201個騎兵?站著讓你砍都累死你了啊。 我 永不背棄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說明項羽的八百騎兵被灌嬰五千騎兵卡住...

項羽打仗一直贏劉邦,為什麼垓下之戰劉邦人比項羽多?

滋兒哇兒 頂級劉黑的司馬遷,劉邦正面事蹟能刪就刪 再加上漢朝初期官方史書不重視資料少 完成後人都很奇怪項羽怎麼一直超神然後家沒了 了解史記作者的屁股太歪就一切真相大白了 毛奇 那說明打的都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唄,或者說,消滅的太慢,導致劉邦補兵的速度超過了損失的速度,而自己補兵速度不夠,慢慢就此消彼...

為什麼祭祖要在正午呢?

方賢 怎麼會是在正午?我們祭祖都是在早上九點開始上香。當然也有特別情況,比如元宵中秋則是在下午三點。而總祠堂開祖的祖祭則是在下午六點。但如果只是自己小房頭的老房子,則早上祭祖的時間可以不用過於嚴謹。這是只算到自己爺爺的自己這一房頭。時辰的講究也並不是很嚴謹的,我們這邊的習俗其實是經過家族理事會協商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