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為什麼要在建國後造反,而不是在劉邦最危險的時候造反?

時間 2021-05-07 11:12:04

1樓:低調做人

劉邦最危險的時候是在彭城,但當時韓信只是乙個普通的將軍,當他打下齊地的時候,項羽已經油盡燈枯了,老窩被抄了,劉邦鐵壁合圍步步為營,韓信這時候造反,第一未必打得過,第二項羽是弒君的逆賊,而劉邦是提拔韓信的恩人,韓信振臂一呼恐怕身邊就沒人了。

2樓:過天涯

韓信確實有遠志有能力.

但主要基於義憤與自傲.一是不了解社會底層局勢變化,由封國變成郡縣即將完成.而不是像他設想的恢復封國.

二是太年輕,很多事情基於情緒原因而不是基於利弊關係.

所以成大事而惜身.年輕一鼓勁就上了,估計到三十好幾就想明白了. 但是最好機會在二十多歲過去.

3樓:辰夢溪

韓信何曾有過反心,他只是想做乙個異姓王,但沒想到功高震主,又不能同張良一般功成身退,也不能蕭何一樣自汙,所以他是漢高祖開刀的第一目標,至於說他造反?不要忘了司馬遷是哪朝人

4樓:朽木

韓信反沒反,反了,畢竟史記中已經明確記載了,沒有相反的證據無法批駁司馬遷的論述。韓信是怎麼反的,是逼反的,而且是劉邦呂后為了清除異姓王一步步緊逼造成了淮陰侯的反。

5樓:No One

因為韓信在感情上是個很純粹的人。

感情的純粹提現在兩點∶忍辱和念恩。

韓信一開始真的不想背叛劉邦,對他而言,遇到乙個賞識自己才能的人,為他建功立業,最後南面稱孤,是最理想的人生。

可是劉邦將他貶為淮陰侯,打破了他的夢,所以他後來確實反了,是那種很悲壯的對命運的反抗。

6樓:profwenger

站在韓信的視角看,他跟著劉邦混最後封個齊王是很正常且很有希望的。同時,韓信在佔據齊地時選擇造反能夠拉到多少人存在不確定性,比如曹參就肯定不會跟他一起幹。兩相權衡,韓信選擇不造反。

現代人可能覺得韓信的這個想法幼稚,但是在韓信的思想中,是很難有「削藩」這個概念的。因為韓信之前歷史,異姓封王實在是太正常了。

等到劉邦建國以後開始削藩,韓信才幡然醒悟,這時候他選擇了造反,但已經晚了。

其實這就好比很多人在經濟形勢大好的情況下不選擇創業,等經濟形勢變差自己失業了才開始創業。一句話,都是被逼的。

7樓:

首先,韓信沒有造反。

如果韓信真的在建國前把劉邦政權推翻,他也打不過項羽,最後只會GG。

你可能要問的是那個人,他是因為發現自己受過傷,熬不過「劉邦」了,所以才會造反。

8樓:

劉邦和韓信在初期時,韓信要兵有兵,要官有官。劉邦很不情願的滿足韓信各種要求,而韓信從屌絲轉變成高富帥的各種短期慾望也被一一滿足,都被滿足還造什麼反?但人的慾望不斷地變大,韓信成為高富帥後,直接要求劉邦分家產成王侯了。

根據韓信這樣的膨脹速度,劉邦滿足不了的時候,造反是遲早的事。很多有才華的人就是死於自己的野心。

9樓:懶得想起什麼名

韓信其實一直都在猶豫是否要反,其實在建國前就已經有人向他提過這個建議,韓信始終下不得決心。若不是時勢逼迫,韓信可能到死都不會下這個決定,

10樓:憨包熊

我們後人看他們的故事,那是有了上帝視角,而處於當時現場的韓信來說,他不可能預知後來的事情。退一步講,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到底是權力還是別人對你的好,對你的信任,也或許是證明自己,等等。韓信和劉邦已經建立君臣關係,一般情況下人會按照慣性去履行這一關係。

至於後面造反,那是沒得選擇了。

後人能評選出韓信的最佳造反時機,但對韓信來說,當時想到的可能是最佳護主時機,最佳立功時機。

11樓:喬扒

時勢造英雄,時勢也會殺英雄

在那個時候韓信有沒有反心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已經有了造反的實力。那他就必須得造反!

乙個百戰百勝的統帥,就算沒有軍權也是君主忌憚的物件,更何況韓信還是第一異姓王,手裡有自己的嫡系軍隊,站在劉邦的立場上,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就算劉邦百分百相信韓信,又怎麼能信得過韓信的兒子不反呢?畢竟劉邦比韓信老那麼多,他就不擔心韓信在自己死後造反?

再說韓信,手握重兵,百戰百勝,更重要的是他有自己的幕僚體系!就算他不想反,手下的人就不想當從龍之臣?再者說韓信真的能百分百信任劉邦?他就不想給自己留一手?

韓信為啥不在楚漢爭霸的時候自立為王?

同樣的道理,因為實力不夠,十面埋伏之前,項羽主力未損,更何況,項羽才是當時的頭號名將,以弱勢兵力戰勝強敵是項羽的基礎操作。這時候跳出來,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再說韓信當時也有試探,自請假齊王,就是一種試探,在看劉邦的底線,我估計劉邦要是不給他齊王,可能真的韓信就擁兵自大,作壁上觀了。

12樓:辰時

說到韓信,很容易令人聯想到近代的一位元帥,功績、用兵、性格、培育養成、防備。老蔣後來去了台灣,聽到蒙古的訊息後說了一句「雨農誤我」。。。戴笠泉下一定會覺得很冤。

君臣之間的關係如膠似漆又或者勢同水火,都是此一時,彼一時耳。

造反這種大事,實力從來不是頭等考量因素,而是君臣之間的微妙關係。有時實力不濟,也不得不箭在弦上,卵碰石頭,以求保身機會。有時實力到了,或為風險,或為名聲,或為性格,甚至或為感情,也可能相安無事,無保身之虞作雲煙閣之側亦可。

比如曾國藩,和慈禧相處的也算善終,在攻破天京後,手擁幾十萬精銳部隊,面對無數舉韓信為例的規勸,自書: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13樓:雨火輪迴

劉邦從沒有兵馬全無過,他身後一直有關中和蕭何。

在楚漢相爭時候,韓信怎麼造反呢,是擺脫劉邦成為第三股勢力爭取消滅劉項一統天下,還是聯手項羽消滅劉邦與老東家項羽共分天下,哪個都比不造反跟著劉邦滅項羽來的難。

韓信堅信憑自己的功勳,劉邦不會奪他的齊王,而對於韓信來說,能當齊王已經是夫復何求了,畢竟那可是秦末,大一統和皇帝都沒有深入人心,裂土封王仍然是時人想象力的極限。

所以,主觀上,跟著劉邦就能實現人生理想,而且是最容易的一條道,幹嘛搞什麼造反呢。

另外,韓信要是說造反就能造反,那就不會一而再的被劉邦輕而易舉的奪了兵權,沒那必要,也沒那條件。

14樓:真三三無

人做事都有乙個想法萌芽,堅定,改變,蛻變的過程,韓信只是心虛,被貶淮陰侯之前決心並不堅定,直到陳曦點火才有了反叛的行動。

15樓:vin甜

個人感覺跟吳三桂也差不多吧,不逼到那個份上也不會反。要真說起來,都當了異姓王了,除了皇帝以外當到最大的了,在封地裡就是土皇帝啊,黨政軍一把抓,只要漢家天下不倒,榮華富貴就可以永遠享之不盡,誰沒事幹造反玩啊,成功率又不高。

16樓:王田通

君子何罪?懷碧其罪!

朱元璋說李善長協助造反,這種事還有什麼好解釋的?解釋有什麼用?難道對朱元璋說李善長協助造反,不成全家砍頭,成了最多天下功臣第一,自己做宰相,兒子娶公主,女兒嫁皇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些東西他朱元璋都給李善長了,他要麼就自己造反做皇帝,絕不可能協助他人,去和朱元璋講這些道理有用?

人家只是給子孫拔刺,你李善長是刺,就算實在是找不到造反的憑據,還不是可以扣乙個大帽子「協助造反」?

韓信要造反,多的是機會,不說項羽崩潰之前的種種機會,就說漢建國後,如果這麼樣乙個人真打算造反,就不是那麼被劉邦呂后那麼輕輕鬆鬆給抓起來弄掉了。韓信的問題是,他具備造反的能力;韓信的杯具是,他真沒打算造反……

至於說罪名嘛,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韓信功勞那麼大,不套上個造反的名目殺了天下人心不服,那就套上個造反的名目唄,如果八歲偷看小女孩洗澡可以判砍頭,估計韓信的罪名就是八歲偷看小女孩洗澡,起碼這個罪名相比造反,更讓人信服......

17樓:江左教諭

司馬遷說得很詳細了啊,天下已集,乃謀畔(叛)逆?!司馬老師都不相信哦。至於相關謀反的記載,專家說是呂后她們篡改史書。回家之後寫詳細的!

18樓:章程

彼時的韓信是個剛剛一展抱負的大將軍,是個曾經落魄卻最終逆襲的王孫,有著經天緯地的才能,卻未必有吞食天地的野心,在這亂世中只是想憑自己的本事博一把富貴罷了,這份富貴在項王那裡得不到,但漢王很大方地給了...

已經擁有了富貴,成為了齊王,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還有什麼理由對提拔自己的漢王下手呢?不如一鼓作氣消滅項羽,坐下來好好消化這勝利的果實好了...

到底是舊貴族,抱著那過時的封建意識不放,以為作為小領主盡到了義務就會得到大領主的庇護,以為漢王封你做王,就真的不在乎你稱王...

直等到齊王貶為楚王,楚王貶為淮陰侯,淮陰侯淪為階下囚,你終於發現,輪到自己被十面合圍了,罷了那就再背水列陣一次吧,只不過這次,你沒有賭贏...

大將軍,淮陰侯,你沒有發現麼?這世上已容不下臣子稱王了...

如果張學良被解救出來在建國後預估能授什麼軍銜?

怎麼覺得這位的少爺氣場和我黨有點違和 doge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下的大多數的回答都給低了 不過,真心覺得我們這小廟供不下這尊大佛,沒有反諷的意思,真心是尊大佛。 Nameless Heart 別管他能力怎麼樣,投胎好,手裡資本雄厚,兩邊拉攏,早期投蔣,就是已經各種頭銜加身。建國後至少是副主席級別,理...

有時光歷史韻味的建築為什麼很少(建國後的)?

低頭路邊撿錢 我院家屬區包括工業區大把1955 1957年的蘇聯援建樓。連個市文保都沒混上。太多了都看煩了 我還是覺得新樓舒服。 傑出的花花 能不能不要拿著西方的評判標準來看待中國的建築?你到底是中中國人還是外中國人?建築在中國,頂多就是個工具罷了,乙個根本就不值得濃墨重彩去說的。因為,中國的建築材...

為什麼有錢後反而會更焦慮

羽項 環境不一樣而已。就像打遊戲,你在最低階級的時候很簡單,面對的一群比較笨的人。但是你公升級之後你會發現你在這個公升級中的環境中越來越艱難,越來越不知道怎麼混。基本你的狀態就是這樣,格局是提公升了,條件也提公升了,但是智慧型上不去。所以運氣好,你重新的學習,讓自己能在這個階級中有更好的生存自由。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