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權相,同樣是仲父或者相父。為什麼呂不韋和諸葛亮評價相差那麼大?

時間 2021-05-05 20:12:08

1樓:塗景鑠

其實就關鍵一點,阿斗不是祖龍。

若是祖龍,豈會容權臣長期執政,若諸葛亮不退,早晚翻臉,且祖龍本來自己也有本事,也能取得成就,這樣就會蓋過權臣的成就。

後世自然對權臣的評價就會有變化。

2樓:溫柔如水孫尚香

同樣是權相,同樣是*父,能一樣嗎?

姜子牙(尚父)——姬發

管仲(仲父)——齊桓公

王導(仲父)——司馬睿

范增(亞父)——項羽

多爾袞(皇父)——順治帝

嫪毐(假父)——秦始皇(這對就不算了……)

3樓:大花貓

你當老百姓是傻子麼?

不要提如果蜀漢統一諸葛亮會如何如何之類的荒謬遐想,事實上我們看到的諸葛亮一生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種人歷史上少的可憐,同時代的曹操就是乙個很好的反例!

4樓:風間琉璃

一人志在家門尊顯,著書揚名,

乙個志在興國安民,鞠躬盡瘁,

一人跋扈飛揚,一人謙和有節,

一人最終身敗名裂,一人最終為後世師表。

雖然都是權相,可是不管從哪看都不是一類人好吧。

非要跨時代對比同樣是權相,題主拿再造漢室功蓋天下欲自稱尚父的董相國跟呂相比不就行了嘛,現成的不是?

或者把南征北戰兩朝託孤三次辭相的大魏忠臣司馬宣王拉出來比較也行啊!

權臣之中,如武侯之忠貞,千古無二,似呂相跋之扈,比比皆是。

最後我有個疑問,同樣是題主,同樣是提問,為什麼題主與其他題主評價相差那麼大(⊙o⊙)

5樓:景大狗

這倆人,乙個人被可以說是歷史第一的強勢君王鬥下去了,以大奸臣的身份被賜死;乙個人由始至終都以權臣的身份和歷史著名弱勢君王找到了微妙的平衡,並且成了萬世忠臣的表率。

乙個人的子孫被發配的雲南永昌,但也在當地成了豪強,在另乙個人平南中之時還出了不少力。

乙個人的子孫最終在成都保衛戰中戰死,成就了世代忠良之名。

呂凱,諸葛亮平南時的重要手下,永昌不韋人,對就是那個不韋

乙個人發跡靠的是「奇貨可居」,滿滿的商人味道。

乙個人出山靠的是「三顧茅廬」,滿滿的賢良人設。

乙個人扶持起了千古一帝,但千古一帝豈能讓你扶持?

乙個人扶...扶不起阿斗,阿斗反正樂不思蜀。

乙個人在得勢之時玩起了後宮政治,甚至還養出了嫪毐這種狼狗。

乙個人在得勢之時謹小慎微,雖然也留下了楊儀魏延這樣的問題。

乙個人把自己養肥的不行,搞出來《呂氏春秋》這種招搖的玩意。

乙個人把努力貫徹先帝遺志,留下了《出師表》這種教科書的顧命大臣作品。

乙個人在朝堂上自稱管仲,想的是如何比戰國四公子要更厲害。

乙個人自比為管仲和樂毅,後來在歷史上的地位比這倆人還高。

把呂不韋放在諸葛亮的位置上,他還是權臣,但是他做不了諸葛亮能做的事,歷史的評價大概率還是個把持朝政的弄權者,不過應該會比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好。

把諸葛亮放在呂不韋的位置上,他想要善終也真的很難,畢竟他面對的是極為強勢並且猜忌的千古一帝,而他,可永遠不會分享權力,不管你有多麼鞠躬盡瘁。

6樓:王靖海

因為呂不韋與長信侯叛亂一事有牽連,被逐回封國以後還不加收斂。

補充乙個資訊:

在戰國時期,秦國的封君在封國叛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順便講個笑話:

秦國在戰國時期是單一的郡縣制。

除此之外,呂不韋還曾以「一字千金」事件炫耀權勢——從《呂氏春秋》的行文來看,這就是指鹿為馬的預告片。

再加上呂不韋又是秦王政頭號政敵的情人之一。

你要讓諸葛亮把呂不韋幹的事幹全了,你猜諸葛亮的最後評價會怎麼樣?

7樓:無忌

好傢伙,我一看標題就點進來了,很快啊。

然後我一看問題的標籤。啊,沒事了。

幾十歲的小朋友,來,被騙,來,碰瓷,來偷襲,兩千歲的老丞相。

我勸諸位觀眾耗子喂汁。

諸位觀眾看了一部電視劇集,呂不韋就大秦功臣了?破壞六國聯盟就是他的功勞了?鄭國渠就他的功勞了?還助力秦國經濟起飛?還為了國家自飲毒酒?

我算是明白大家為啥要批鬥抗日神劇和抵制燈塔國文化輸出了。

這市場,大啊!

改明兒,我辦場傳銷(啊,不,講座)。各位觀眾,記得捧場。

我尋思著這電視劇集挺好看的,演員演技也教科書級別的。在這流量時代也算一股清流了,咋還有人擱這兒專門釣魚黑人家呢?

如何評價呂不韋:

太史公曰:不韋及嫪毐貴,封號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聞之。

秦王驗左右,未發。上之雍郊,毐恐禍起,乃與黨謀,矯太后璽發卒以反蘄年宮。發吏攻毐,毐敗亡走,追斬之好畤,遂滅其宗。

而呂不韋由此絀矣。孔子之所謂「聞」者,其呂子乎?

何謂「聞」?

子曰:「夫聞者也,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還有:

不韋釣奇,委質子楚。華陽立嗣,邯鄲獻女。及封河南,乃號仲父。徙蜀懲謗,懸金作語。籌策既成,富貴斯取。

如何評價丞相: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乙個是:孔子之所謂「聞」者,其呂子乎?

乙個是: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這有得比?

如果有觀眾和我聊: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或者是: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我到是可以和你好好掰扯掰扯。

碰瓷丞相,他姓呂的也配?

哦,對了,還有人扯呂不韋比丞相更能任人。典型的就是發現了李斯。

emmm,李斯這個人吧。能力挺強,品德上和老呂乙個德行。

秦朝二世而亡,有他乙份功勞。

其實歷史上大家更熟悉的,是呂不韋一手培養起來的嫪毐。

嫪毐這個性,能力,上下五千年鮮有男性能超越。

至於什麼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什麼沒人導致鄧艾幾千人亡蜀。

這個首先得怪劉皇叔事業心太強,太浪。優秀的小夥子們還沒來得及長大,就被送給陸遜當經驗包了。

其次得怪劉皇叔事業心太強,不夠浪,蕩。就留下禪禪乙個順位繼承人。這小伙心智估計一直就沒長大。(可以把他看作善良且弱化版的胡亥)

問: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答:此間樂,不思蜀。

一月八日更新。

槓丞相的人普遍都有乙個毛病,喜歡拾人牙慧,專撿新奇古怪的觀點出來槓。偏偏這種主觀色彩強烈的觀點,卻又是難以反駁的。如果便要與他去爭,就像與人爭辯甜粽子好吃還是鹹粽子好吃一樣,落入槓精的主場。

最好的辦法是,掉書袋,拽原文,然後不翻譯。因為我相信以小破乎的水平,是大部分人看得懂的。

嘿嘿嘿,我不僅複製貼上了,既然你感興趣,我還給你貼上一下上下文。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

「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就欺負你沒文化,咋滴,咬我啊?

8樓:八斗

這二人一人為了理想,一人為了利益!為了理想的人成為了後世理想主義的典範,為了利益的人成了後世逐利之人的榜樣。

求仁得仁!

二人雖然最後都為丞相,都為仲父,但二人的經歷卻大不相同。

呂不韋本是珠寶商人,但得利並不是他的目標,為了得國,他拿出全部家財,盡心盡力讓在趙國當人質的子楚回到秦國,成為秦王。

子楚成為秦王之後,呂不韋最終也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他順利成為大秦丞相。

在階級跨越這條路上,呂不韋雖然散盡家財,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但最終的回報也是豐厚的。

而處在東漢末年的諸葛亮,本來擁有眾多選擇,但他卻最終選擇了劉備。除了此時劉備力量薄弱,有較大的上公升空間外,另乙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劉備是漢室後裔。

對於漢室,諸葛亮還是抱有一定理想的。

在那個人人都知漢室傾頹,大廈將傾的時代裡。諸葛亮卻始終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理想放在心間。

這樣一比,二人高下立判。

不僅成為丞相的道路不同,而且成為相父之後的做法也不同。

呂不韋成為相父之後,為了保全自己的權力與地位,他向太后舉薦嫪毐,並在朝廷之內安插心腹。這一操作甚至還在最後釀成嫪毐之禍,而他最終也因為嫪毐之禍而自殺身亡。

而諸葛亮成為相父之後,不僅沒有飛揚跋扈,而且在興復漢室這一方面要比以前更甚。

為了這一理想,諸葛丞相六出祁山,最終累死在五丈原。

除了二人自身不同之外,評價人的身份也造成了二人的評價不同。

在後代的歷史中,掌握這種評價權的大部分都是儒生,而這些儒生大多出身寒門,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商人總是與貪婪掛鉤。

在這樣的心理作祟下,商人出身的呂不韋自然是得不到這些儒生與知識分子的歡心的。

反觀諸葛亮,雖然不是出身寒門,但他的所做所行無不與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相符,這樣的人得到儒士的喜愛也就不奇怪了!

9樓:

呂不韋:政兒你別管,我來做就行。

嬴政:瞧不起寡人?

諸葛亮:鬥兒聽我的。

阿斗:我出去玩了!哈哈哈。

兩個人輔佐的物件不同,採取的立場不同,所以評價不同。

10樓:大漢昭烈

因為兩者除了都是權傾朝野的「相父」外,基本沒有一樣是相同的。

呂不韋之於子楚,諸葛亮之於劉備,可從其始,而觀其終:

【子楚,秦諸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

諸葛亮何德何能,可視劉備為「奇貨可居」?

再觀二者相處之情: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諸葛亮何德何能,可以「姬妾釣奇」,而非發自真情實感?

復觀二者拜相之後的排場:

【莊襄王元年,以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雒陽十萬戶。】

【莊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秦王年少,太后時時竊私?呂不韋。不韋家僮萬人。

【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排程,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諸葛亮何德何能,可有封邑十萬戶、家奴萬人、一字千金?

復觀二者處人臣之極位後:

【始皇帝益壯,太后?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人嫪毐以為舍人,時縱倡樂,使毐以其?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啗太后。太后聞,果欲私得之。】

【嫪毐常從,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

【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上疏曰:(出師表內容)】

【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

自解鎖「相父」稱號,直至五伐身死軍中,諸葛亮何德何能,有閒情逸致替太后養大乙個嫪毐,諸葛亮何德何能,在自己一生中有一絲一毫享受生活的時間?

那麼結局的事,豈非早已注定?

王欲誅相國,為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王不忍致法。太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國呂不韋。】

【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

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

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劉禪)詔策曰:「惟君體資文武,明叡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週之巨勳。如何不吊,事臨垂克,遘疾隕喪!

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諡,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諡君為忠武侯。

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順便提一句,諸葛亮死後,按說劉禪也不用再裝了,那麼,這時有個叫李邈的靚仔上書指摘村夫,沒想到劉禪的表現是這樣的:

【十二年,亮卒,後主素服發哀三日。邈上書曰:「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

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歿,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後主怒,下獄誅之。

是否真情實感,可自品也。

何謂從其始也,可觀其終?諸葛如是:

【苟不患功業不就,道之不行,雖志恢宇宙而終不北向者,蓋以權御已移,漢祚將傾,方將翊贊宗傑,以興微繼絕克復為己任故也。豈其區區利在邊鄙而已乎!此相如所謂「鵾鵬已翔於遼廓,而羅者猶視於藪澤」者矣。

【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同樣是產品發明,獨權和對比檔案從權特徵相同,是否不具有新穎性呢?

朗辰智財權 樓主的問題是不是 對比檔案 權1.A B 權2.A B C 本申請權1 A B C 如果是這個意思,那本申請,就沒有新穎性。因為權1的技術方案,已經被對比檔案的權2公開了 劉侃侃律師 您提問的術語沒用對,看不明白問題 請修改問題。難道是我水平不夠?好嘛,這一改,問題全變了。上面的圖大概能...

同樣是民族英雄,同樣是優秀的詩人文學家,為什麼夏完淳不如文天祥知名?

文天祥是個47成年人,夏完淳是個17小朋友,差三十多歲。歷史上的形象文天祥是立體的豐滿的,夏完淳太過單調了而且缺乏成熟感。受眾年齡不一樣,文天祥屬於什麼年齡段看都是有不一樣的理解,夏完淳年齡大一點看這個人,和文天祥差距太大了。而且文天祥至少留下了一條家喻戶曉的句子,夏完淳的詩屬於出圈就不怎麼知名了。...

為什麼同樣是多年無冠,同樣是豪門強隊,大家都在說阿森納八年無冠,沒有人提利物浦?

任智偉 因為阿森納是真的八年沒有乙個冠軍。而利物浦有05年的歐冠以及12年的聯賽杯冠軍。另外還有一條是當別人認為你有奪冠資質或者潛力的時候才會說你多少年沒有冠軍,如果球隊壓根就沒有那個水平,也就不會有人說你多少年無冠了。不然英超無冠的要多很多個球隊了。 ARS Stoner 大家都感覺我廠是作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