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牆是不是用糯公尺汁澆築的?

時間 2021-05-11 12:32:06

1樓:建築喵Meowarch

一類是熟土。熟土是通過發酵後的土,熟土與砂和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就成為了三合土。東晉時北方十六國之一的夏都統萬城,在修築時於夯土中新增了一定數量的砂和石灰。

它們所形成的三合土較普通夯土更為堅實,可以達到刀錐不入的程度。這是土料築城的重大改進,也是築城使用這種材料的最早例項。引自《中國古城牆保護探索》

《晉書》記載中還提到了當時己實行的「蒸土築城」。這可能是在築城以前,先將所用夯土予以日光曝曬,藉以出去內中所含鹼質。或在施工中用熱水和泥,使土質匀潤,夯打時可將泥土中的細小空間與縫隙減至最少,以加強牆垣的密實與堅固性`。

在北方的民間還有一種在黃土中加入麥秸和頭髮來增加黃土的拉結力的簡單方法。在南方則加入竹片、竹絲等,都是一種補強的方法。這種方式在今天的農村依然可以見到。

至於關於糯公尺汁澆築城牆的問題,恐怕有一定誤會。糯公尺汁和泥漿混合而成的膠結材料,主要是用來砌築城磚,也就是說,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單純的土城牆曾使用過糯公尺汁進行粘合,夯土一般用版築就夠了。

中國古代建築磚石牆體的壘砌,初期多是幹擺。後來為了提高砌體的強度和穩定性先後使用黃泥漿、石灰膠泥等多種膠結材料。中國內地在唐以前的磚建築上大多用黃土作粘結材料,磚牆的砌築也主要使用黃泥漿,直到明初石灰膠泥才真正大量運用在墓葬及其它各類建築牆體的壘砌。

而在石灰膠泥中摻合桐油、糯公尺汁、白友等有機材料則是膠凝技術進一步發展的結果,這種經摻和的石灰漿在強度、韌性和防滲效能方面都更好。文獻中關於城牆使用糯公尺石灰膠結也有確切的記載,《宋會要》載有「乾道六年年修和州城`其城壁表裡各用磚灰五層包砌,糯粥調灰鋪砌城面兼樓槽城門,委皆雄壯,經久堅固'。」

至於,現代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為什麼不如城牆儲存的久。其中大概有以下幾點點原因。

1.我們的建築規範。

比如,中國建築規範規定,民用建築壽命一般為50年以上(然而居民產權是70年,因缺思婷)。部分臨時建築只要求5年以上的壽命,比如學校的傳達室,實際上對建築壽命的要求很低。只有重大的國家級建築才有百年壽命的要求。

我們在設計之初,就要求現代建築「短命」。

2.現代建築的複雜性。

現代建築由於功能組織的複雜程度,內部牽涉水暖電氣等一系列工程問題及其相應的工程裝置,這些裝置的壽命和對建築造成的破壞,也對建築的使用有很大的影響。同時,複雜意味著更高的管理成本,一旦管理維護不善,往往建築容易出現各種質量問題。而城牆的結構、功能非常簡單,維護也方便快捷,事實上,城牆的維護是經常發生的,只不過我們沒有注意。

3.鋼筋混凝土建築還是個「孩子」

2023年,法國的一位園藝師蒙耶(1828~2023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距今不過141年。許多城牆經歷的歲月是現代建築歷史的十倍,也許2023年後,去比較現代建築和城牆的壽命,才有更高的價值,至少那時兩者都「長大了」。對於這樣一項「新」技術,我們要有發展的眼光,未來,現代建築的質量會更好。

我們今天用的成語是不是就是古代的梗?那我們今天的梗能不能在將來當成語用?

Hirogawa 我覺得會。成語也不是一開始就都有了的,隨著歷史的往前,也有新的成語加入。但是,梗成為成語,需要經歷時間的考驗,如果火了兩個月就沒人用了自然不會變成成語,如果幾十上百年後還能流行那肯定就是了。 別問了我是狗 要是指望微博或者各種網路資訊上爆的瓜,就能經過時間發酵稱為後世的乙個成語,可...

玄學是不是古代的科學?

喬治的佩琪 古代的玄學在古代也可以看做是古代科學,就像在現代一樣,數學,物理學,文學,就像現在也無法證明一加一等於二,人死後靈魂是否存在,量子力學是否正確,也許在多年以後的世界衍生出了新的科學概念,可能現在我們所了解的,也會被多年以後的人稱為玄學 什麼是科學?牛頓?愛因斯坦?人工智慧?航天技術?玄學...

在古代當個謀士是不是美滋滋的?

小湧 我的混知乎策略是看似弱雞的問題,不要一上來就懟。題主又沒說時間,三國時期,一般從黃巾之亂算起,到三分歸晉,將近100年時間。總不能乙個活一百歲的人從0歲開始跟何進,到100歲跟司馬炎滅吳吧。人的工作年齡總是有限的。假設題主少年聰慧,20歲出仕,命長工作了40年。謀士是什麼?我覺得題主指的是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