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舉時代,考中狀元有多難?

時間 2021-05-09 18:22:24

1樓:一無所有

其實我覺得

應該按階層先來推算與對比能讀書和能把書讀好的概率和難度而狀元還要看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因素(比名字,外貌,來自某地這些)有乙個答主說乙個縣就和那幾百個會讀書認字的人競爭,而現在是十幾萬人競爭無法比。可我想說,這更悲傷,貧民百姓的階層,大部分人下一代還是父母那樣,世隸耕,世隸民。。這是更加赤裸裸的難以跨越階層的難度啊!

其實,人中龍鳳,從來都很難很難!無論哪個年代,都跟99.99%的人無關

2樓:李德寶

狀元是殿試皇上來裁決,這裡面不光有成績,還有運氣成份,比如今天皇上看你順眼,你就幸運了,要是看你相貌猥瑣,沒有精神,那你就無緣狀元了,更可能是名字起的不好。

比如慈禧定狀元的時候,姓譚的考生因與譚嗣同乙個姓,她不高興,還有來自廣東的考生,因為孫中山在廣東起義,她也不高興,所以最後選劉春霖,覺得這個名字起的好,春回大地,普降甘霖之意,是個好名字,大清會有好兆頭。

3樓:彪大人

我提乙個角度

對於普通的舉人這種,算是選出來一些做基礎工作的,隨便選了也就選了。而到了狀元這種,那是真的要選通知階級的,雖然看起來都是寫文章,但其實考的並不只是文章

普通的窮人,沒有經歷過富人或者當過統治者,心思想法就會不一樣。你不知道出題人(指皇上)心裡到底想的是什麼,根本沒讀懂題,又怎麼會知道怎麼答

所以窮文富武里的窮文,並不是說考功名這種是不看出身的,多窮都沒事。你如果只是目標在舉人這種,出身差沒關係。但你要真的是要到類似狀元這種層次,你如果本身是個窮人,天賦再好再努力也沒用,真的是要世家這種多年培養出來的

4樓:唐吉訶德王

只有有錢人才能讀書學習,普通人可能書都買不起,參加考試的幾十萬,幾百萬,最後通過殿試的幾十人。

戲曲裡面中狀元,女狀元,很難出現,沒有強大的財力支撐,沒有真才實學,很難!

科舉在隋朝開始,朝代時間短,大概就舉行了一兩次。

唐朝進入制度化,有四層考試:縣試過鄉試會試殿試。

宋朝參加錄取人數多了,參加科舉的人也多了,科舉進一步發展。

明朝科舉開始成為控制思想工具,選拔人才的職能下降。作弊問題也凸顯。

清朝,完全失去選拔職能,作弊問題尤其嚴重,

5樓:怪物旅行社

用語言描述考狀元的難度,還是太抽象。用現代的一些例子給大家打一下比方,就能有實感了。據粗略的統計分析,

想要勇攀人生巔峰,

你需要連闖三大關:

第一關,大家都知道,考秀才,

別以為秀才好考……

看看具體的三關

如果你輕鬆考上秀才,

也不要高興得太早。

成績再好也沒用,

還需要附加條件。

Last But Not Least,

最重要的是,

6樓:鹽選推薦

古有鄉舉裡選之說。《周禮·地官·鄉大夫》講到三年舉行一次「大比」, (先秦士以上階層世襲,士以下靠選舉,這就是「大比」。) 以考查鄉人的「德行道藝」,選拔賢能的人才。

《禮記·王制》提到「鄉論秀士」,經過逐級選拔,有所謂俊士、進士等名稱。《禮記·射義》還提到諸侯貢士於天子。這些說法雖然不能證明先秦確有貢舉制度,但是後世科舉制度上的一些做法和用語,有的是從這裡來的。

漢代為了選拔統治人才,有察舉的制度。漢高祖下過求賢詔,漢文帝也曾下詔察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漢武帝又詔令天下察舉孝廉和茂材。茂材就是秀才 (優秀的人才) ,據說後因避東漢光武帝諱才改稱茂才的。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張守節《正義》引應劭〈shào〉雲:「避光武改茂才也。」)漢昭帝以後,舉士包括多方面的人才。

東漢承襲舊制。一般說來,西漢以舉賢良為盛,東漢以舉孝廉為盛。但是東漢桓帝靈帝以後,「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

(見《抱朴子·審舉》。秀才本應賢良,而連字都不認得;孝廉本應孝廉,而察舉的卻是與父不同居的不孝之子。) 可見當時的察舉已經很濫了。

漢代被薦舉的吏民經過皇帝「策問」後按等第高下授官。有所謂「對策」和「射策」。「對策」是將政事或經義方面的問題寫在簡策上發給應舉者作答;「射策」則類似抽籤考試,由應舉者用矢投射簡策,並解釋射中的簡策上的疑難問題。

(見《漢書·蕭望之傳》顏師古注、《唐摭〈zhí〉言》卷一。但是《文心雕龍·議對》篇說,射策是「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這是對射策的另一種解釋。) 後來「策問」的形式定型化了,所以後世把它看成為一種文體,蕭統《文選》稱之為「文」。

(《文選》著錄了王融、任昉所擬的策秀才文共十三首。) 「對策」也被認為是一種文體,簡稱為「策」,劉勰《文心雕龍·議對》篇說是「議」的別禮。漢代董仲舒的對賢良策,是這種文體的名篇。

至於「射策」,後來則成了乙個典故,杜甫《醉歌行》說:「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門期第一」,就是在應舉考試的意義上運用這個典故的。

魏晉以後,地方察舉孝廉、秀才的制度基本未廢。所以李密《陳情表》說:「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魏晉南北朝有所謂九品官人法,各州郡都設中正官負責品評當地人物的高低,分為上上、上中直到下下九品。這種制度本來是為了品評人才的優劣,以便選人授官,但是後來由於擔任中正的都是「著姓士族」,人物品評全被豪門貴族所操縱,「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九品實際上成了門第高低的標誌了。

隋廢九品中正,設進士、明經二科取士。唐承隋制,並增設明法、明字、明算諸科,而以進士、明經二科為主。進士科重文辭,明經科重經術。

唐高宗、武則天以後,進士科最為社會所重,參加進士科考試被認為是致身通顯的重要途徑。進士科以考詩賦為主,此外還考時務策等。詩賦的題目和用韻都有一定的規定。

詩多用五言六韻 (近代變為五言八韻) ,有一定的程式,一般稱為試帖詩。例如韓愈的《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一詩,就是這種體裁的作品。

7樓:SweelinChai

以明朝科舉為例,給個資料:

明朝縣試的錄取率大約為10%,平均乙個縣大概有六、七十人通過縣試。府試的規模是縣試的兩三倍,錄取名額基本定在一百左右,大概是院試錄取人數的兩倍。也就說,最終通過院試,取得生員功名的人約為五十人。

也就是說,童生考生員,錄取率大約為3%。

生員考鄉試資格(科考)錄取率大約10%。

生員考舉人(鄉試)錄取率大約5%。

舉人考貢士(會試)錄取率大約10%。

殿試錄取率100%

而明代共開科89次,錄取進士1.7萬人。

明朝有90位狀元。(多出來的那位老哥是南北榜案中的倒霉蛋陳安阝)也就是說,我有0.00000008的概率中狀元。

中彩票一等獎的概率是0.00000005。

emmmmm...還是比中彩票高的。。

考中傳動畫專業有多難?

動畫專業考學指南 2020年這個時間點來說。是目前國內最難考的本科,動畫專業。過去三年,平均大概每年有幾千人,瞄著這個學校。同時也是最好的。一般學校的動畫專業方向目前還停留在,以素描,水粉,速寫的老三樣為主要考核內容。但中傳的錄取條件是以校考優先,自主出題。目前來說,題型主要是,多個漫畫,人物設計,...

在如今這個時代傳承方言有多難?

薄荷膏 傳承語言責任最大的是父母。父母不教講方言,不身體力行,不負責不作為而一直迎合著學校跟孩子講普通話,這才是對方言最大的罪孽 搶到教育語言地位就行了,一般來說。西班牙所有地區語言裡面活得最好的是加泰隆尼亞語,因為加泰隆尼亞語在加泰隆尼亞是學校中使用的語言。 譚樊馬克 沒有槍炮都難以說有自己的語言...

播音主持想考中傳有多難?

別的地方難不難不知道 反正內蒙古挺簡單 我哥高三才決定學播音 521分有十分加分,加上外貌聲音條件都挺好,身高183輕輕鬆鬆考了幾個學校就都錄取了 最後選擇了中傳 難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高,考中傳基本有兩個方面你要去準備的1 播音技術,所有專業的硬指標都得達到,可以有短板,但是不能太多,而且短板不能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