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想吃肉有多難?

時間 2021-06-08 22:27:09

1樓:同桌的二大爺

一點都不難。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河裡遊的那個不能吃。

什麼青蛙,螞蚱,蛇,野兔子,野鴿子,野雞,野鴨子,蟬蛹,蛤蜊,蝸牛,哪個不是肉。

城裡的孩子不知道,村里長大的誰不知道。

2樓:不吐氣泡的魚

第乙個想到了當時語文老師給我們講的這篇古文《寡人之於國也》中的這一段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這句大致意思是雞,小豬這類牲畜,不錯過繁殖的時間,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到肉。

3樓:金龍

看社會生產力。明清時期還是打打牙祭,普通老百姓是沒有那麼多錢財天天吃肉。

明朝的肉價很高,萬曆年間,豬肉60元一斤。比現在我們吃的還貴(不過人家是原生態,綠色豬肉。)貴點就貴點吧。

而且那時候可沒有催長類的化學藥物。想吃上一頭大豬,要過很多年。加上鹽等調料又貴,誰會把攢著娶媳婦的錢來買豬肉呢?

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當官的能吃上肉,不過很難吃!百姓年過花甲能吃到肉算是走運了。

我們現在想吃肉,隨時都可以殺。但古代歷朝歷代都有法律管著。隨意宰殺,就會請你去牢房喝喝茶。不過魚肉,狗肉是可以吃的。

4樓:Mister Deng

那得看是誰了,達官顯貴是「朱門酒肉臭」啊,很多下層人民連粥都沒的喝,靠吃草,樹皮,糠等度日。估計吃肉就很難了。不過,古時的野味比現在多很多的,尤其是大山里,很多人專門以狩獵為生,吃肉如同吃飯一般了,甚至比吃飯還容易。

另外,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也不一樣,如北方,天冷,到現在,新鮮菜都比肉還貴,估計那時候,尤其是游牧民族,肯定是以肉為主食了

5樓:燕子來時

不消說古人

91年生人

吾幼時(6歲前),長於中原地帶某村莊

一年中,唯春節/家中長輩(爺爺奶奶太婆太爺)生日時能見肉猩,其它皆素;

何況古代?

6樓:羅漢果

恐怕要分民族分地域,游牧民族吃肉一點都不難,他們吃糧吃菜難,缺維生素,缺鹽。

農耕民族吃肉可能難,但是也有屠戶這門職業,吃肉難可能主要難在銷售渠道上,肉如何儲存是個難事,所以會有臘肉、牛肉乾、鹽水鴨、鹹魚幹、肉鬆等這些耐儲存的肉製品,誰家殺頭豬一下子也吃不完,賣鄰居是不會有人買的,因為你家的肉太多了,吃不完就要臭掉,是你存在危機,你最後一定會送給我,大家都這樣想,就索性不養豬不殺豬了。

所以有商業才會有肉吃。可是在中國古代商業很不受人待見,無商不奸概念根深蒂固,自給自足是正統模式,糧食放幾年都還能吃,肉可是放不了三五天,所以一年造個一兩回還行,平時就算了。

60~70年代,冷凍裝置還不發達,副食店的肉靠什麼儲存呢?冰,冬天有人專門去湖面採集冰塊,然後運到冰窟裡存著,冰窟是乙個半地下的倉庫,頂上蓋著棚子,用稻草+瓦片保溫,沒有窗戶,門口掛草簾子。到了夏天,馬車到冰窟拉冰塊到各個副食店送冰,冰塊拉進儲存肉的冷藏室裡。

北京新街口外小西天那裡就有乙個冰窟,那裡以前有乙個湖,冰就是從湖裡取的,就近存冰窟裡。後來修地鐵二號線,那個湖就消失了,下面是地鐵機車停放編組場了。

又扯遠了,不過多少還有一點關係,冰窟只有大富豪才玩得起,或者集中力量的社會主義,老百姓就別想了。

現在有冰箱了,家家都能儲存了,商業也發達了,吃肉就不難了,一旦迴圈起來,肉販一天賣幾頭豬,養豬的賣給肉販,養豬的有錢了,想吃肉自己也去買肉吃,鄰居也別惦記了,不會有人白送肉了,好好掙錢買肉吧,吃肉反而不難了。

不一定是糧食不夠。我養過豬,豬吃大量的青飼料,糧食消耗可以抵很多,公尺糠、麥麩、玉公尺芯、豆粕這些人不吃的東西都是上好的豬飼料。牛羊更是可以只吃草不吃糧食了。

再扯些不著邊際的話,有些難實際上源於經濟關係,最近豬肉降價不少,我和老婆商量買點吧,老婆說再看看,結果一周後又降了一塊,…。看來過剩傷農又快來了。

7樓:小嘍囉

律法嚴苛、替人生產,細數古代中國牛肉入漢人菜譜之難

牛在中國出現極早有「牛」字。漢族很早進入農,甲骨文中就耕階段,牛是重要的生產工具,在多個朝代受到律法保護。中國古代的牛肉作為食品在漢族統治的朝代只是少數人的特權,或者作為祭祀等特殊的功用。

西周時期,據《周禮·地官》中載牛人一職,專門負責官方的養牛事務,包括祭祀所用享牛、求牛,賓客之事的牢禮、積膳,賓射膳羞之牛,軍事犒賞之牛,喪事奠牛等。

春秋時多蓄牛羊可致富,如魯國猗頓,「乃畜牛羊,子息萬計。」

先秦時期,以牛肉為食是非常少的,春秋曹劌論戰前有鄉人說:「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說明有相當身份地位者才可食肉。漢初也載有:

「古者,庶人糲食藜藿,非鄉飲酒、膢臘祭祀無酒肉。故諸侯無故不殺牛羊,大夫士無故不殺犬豕。」意思是說在周朝通常情況下,老百姓是吃素菜的,只有鄉飲酒禮和臘祀時才有肉吃,且即使是諸侯也不輕易殺牛。

只有天子在季夏之月「食稷與牛」。

先秦各代並未禁屠牛,但因其對耕種的重要,飼養的不易,價值高昂等諸多因素,以牛肉為食是貴族少有的特權。平民自養耕牛老病死亡或許有宰殺食肉的機會,否則不可能以牛肉為食。

8樓:唯一

看到你這個問題好像你在古代生活過一樣,我們從電影或電視上看到他是處在什麼樣的社會地位,假如是官僚或地主整天欺壓百姓,從平民百姓壓榨每一滴血汗錢,他們是吃肉吃到怕。而在舊社會的古代農民做的血汗錢都交苛捐雜稅,最起碼的溫飽都很難,還想有肉吃想都不敢想,那有像現在的人想吃野菜要到酒店吃,以前是沒錢才吃野菜。

9樓:獨自等待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高中語文《孟子·寡人之於國》

10樓:孤痞

古代可以說吃的東西還是比較稀少的,我們現在吃的大多數果蔬都是通過海外慢慢流傳過來的,我不知道古代到底有沒有羊呀雞呀什麼的,但是當時的牛是不允許吃的,殺牛的話可能會判死刑,因為當時的牛是作為主要勞動力的,是用來耕地種莊稼的,是嚴禁宰殺的,所以想在古代吃肉因該是蠻難的。

11樓:葛名

古代我不懂,說說日寇入侵前。

黃淮流域吃白面都難,小地主家也是逢年過節才吃白面。

但是,南方加東三省不同,蘇南皖南兩湖閩浙贛粵等地的民眾,正常年份十天半月吃次肉不是難事。閩贛邊區在南方算窮地方,其地產公尺,2023年之前,「一年收穫夠兩年之吃,是以家給人足、有性頗懶」。湖南,彭老總的祖母,一人要飯,可夠六七人吃飽,剩餘的還能買些「成癮的非必需品」。

東三省:偽滿洲國溥儀的岳父,因父親早喪,本是一農村放牛娃,在城裡成為一位普通廚師後,不僅能養活六七口人,還能供婉容讀中學。其日常飲食如何我不知道,但是讀書是費錢的事情,不僅能讓兒子讀書,還能送女兒讀中學,可見普通廚師收入之豐裕,日常吃肉應該不是特困難。

12樓:

其實吧。。倒也沒有其他回答說的那麼難。。

他們少考慮了一樣東西:野味。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是經常去田裡抓青蛙,釣黃鱔,還有小蝦和泥鰍(當然我小時候是為了玩,不是為了吃,黃鱔是可以吃的,只要足夠大)。

我爸爸說,他年輕的時候,我們那裡有一條河,魚非常多,拿個簸箕就能抄到,雖然不大,但是打打牙祭還是夠的。後來汙染嚴重了,啥都沒有了。

要知道這些都是解放後的事了,那古代的自然環境又沒化肥,又沒農藥的。。。能吃的東西就更多了。

13樓:丁維

不用古代,以七幾年說吃肉也不容易。家家會養豬,過年用,剩下的醃起來吃一年,還可以得到油脂。現在貴的下水豬腳那時卻便宜,煮好的豬腳乙隻5分錢。

還可以養雞,雞蛋換醬醋鹽。河邊人家可以捕魚蝦,那時還能捕到雁野鴨,我們鄰居秋冬可以打野兔。清苦自有清苦的法子。

清代盛期一斤肉250文,務工人員工資每日100~150文,吃肉是貴了些,那時人口一億,野生肉源應該多一些。

14樓:謬師娛笑巔

春秋時代,肉食者鄙,吃肉是身份的象徵。

其實古代吃肉,最大的問題是沒冰箱不方便儲存,然後牲畜出欄率又低。那年月可沒現在的技術,現在吐槽飼料餵雞不夠綠色,可古代沒選育又沒飼料的時候養牲畜可不容易,現在都不容易。

現在的肉食來得太容易了,很多人以為古代養殖跟現在一樣,有錢上街買兩斤就行。

殺豬宰羊這種事情還是看當地需求的,有些時候老百姓打牙祭還得靠狗肉,一般逢年過節才殺,或者當地有豬羊出欄才有。

宋朝京城一天殺豬羊幾千,蘇東坡本來吃著火鍋唱著歌,結果被貶到惠州,那地方一天才殺一頭羊,當地權貴都分完了,蘇東坡為了過嘴癮拿些羊肉邊角料發明了羊蠍子。

別說醃肉風乾肉,第一未必有那個技術,第二古代食鹽的珍貴程度不必肉低,古代很多領頭造反的都是私鹽販子。

15樓:麒獺

不算難,身上都是肉,有錢買把刀,沒錢找塊石頭磨磨。。其實古代大部分農民都吃的起肉,就是貴,一般人捨不得。漢朝的《居廷漢簡》記載了:

「肉百斤七百」。就是七文一斤。《鹽鐵論·散不足》中記載:

「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就是說一頭豬大概是農民正常一年收入。豬一般重600多斤吧,那年頭也養不胖,農民一年種地掙4000多文,一年吃個一兩,二兩肉是有可能的。

在古代犯罪逃跑很難嗎?有多難?

裝甲擲彈兵 類似身份證這種東西我估計應該歷朝歷代都有,一是為了方便收稅,古代小農經濟,國家稅收就靠耕地了,家裡幾口人肯定要報備官府的,身高長相應有盡有,婚喪嫁娶添丁進口都得登記 二是為了方便管理,比如你進出城門,肯定是需要這種身份證明的,不然敵國的奸細不就很容易混進來了。對於逃犯國家直接下發海捕文書...

考古代文學研究生有多難?

司舟 我只知道考古代文學很難,可是我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個難法,是分數線越高越難考?報的人越多越難考?考試範圍越大越難考?學校越好越難考?學科排名越靠前越難考?但是這些因素中哪個更重要呢?如果某一古代文學A 級985大學,初試分數線350,複試報錄比2 1,考試範圍非常小,但是每年上百人報考,某一古代文...

在科舉時代,考中狀元有多難?

一無所有 其實我覺得 應該按階層先來推算與對比能讀書和能把書讀好的概率和難度而狀元還要看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因素 比名字,外貌,來自某地這些 有乙個答主說乙個縣就和那幾百個會讀書認字的人競爭,而現在是十幾萬人競爭無法比。可我想說,這更悲傷,貧民百姓的階層,大部分人下一代還是父母那樣,世隸耕,世隸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