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什麼不造反?

時間 2021-05-09 17:14:37

1樓:

他為什麼要造反呀?他應該感恩才是。

他打了那麼多敗仗,咸豐都沒有怪他。換個皇帝他可能早就拜拜了,咸豐不怪他,還給他兩江總督節制四省,多麼大的恩典。

看看孫可望,這麼大功沒幾天就莫名其妙的說再見了,看看耿仲明,還在打仗呢就被卸磨殺驢了,看看吳三桂,連自己父親、還有故國皇帝性命都不要了,結果還不是身死族滅,看看年羹堯,這麼大功勞,雍正說動就動。

曾最後能保住性命,這在大清本身就是一件天大的恩典了。看看吳三桂、孫可望、年羹堯這些個人誰功勞不大,最後都是一場空。大清還能給他封個爵位,你說他為什麼造反呀,他天天感恩還來不及呢。

2樓:低調哥

首先,眾所周知,曾國藩用兵是結硬寨打呆仗,靠的是耗死對手。可是不出擊湘軍的後勤又如何保障?答案是水路,曾國藩重金購置炮艦組建長江水師,擊潰太平軍水師後始終掌握長江水路,而湘軍行動始終圍繞長江。

而北方無水路可藉,湘軍不善於運動戰,到了北方後勤無法保障,被先耗死的肯定是自己。

其次,太平天國打了十幾年,二十多歲參軍,攻陷南京時都快四十了,初代湘軍已經老邁,在南京又是搶足了金銀財產,無心再戰。如果造反,需要多少時間不好說,但肯定要重新訓練一代兵源,相當於要重新來過。

最後,看似湘軍兵力多,其實曾國藩真正能完全控制的也就吉字營,大多數並非嫡系。曾國藩曾說過,大致意思是,左宗棠做個師爺的時候就不甘心居於人下,如今和我同為地方大員又豈會聽命與我,至於李鴻章,只要我不出事,他永遠是我的好學生,而我一旦起兵,第一時間反我的就是這二人

3樓:Brody·Wilson

古往今來,造反的就兩種人,野心家和被逼無奈之人曾國藩一心讀聖賢書,再加上年紀大身體不好,肯定是不屬於野心家這種人滅掉太平天國後,曾國藩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除了皇位,該有的都有,肯定不是被逼無奈之人

至於有的回答裡面說,曾國藩不具備反的條件,或者曾國藩造反不會成功等等,很多事情你不試一下,你怎麼知道會不會成功

造反也好,創業也好,當然要冒風險,哪有說100%就能成功的,只有100%會成功,我才會試一下

4樓:加錢哥

我挺好奇,曾剃頭為何要造反?

造反成了,無外乎做皇帝享受榮華富貴。造反敗了,那就是死全家。

曾剃頭位極人臣,啥沒享受過?為何要拋棄已有的榮華富貴,拿自己的性命去賭不可揣測的未來?

5樓:南書房1966

曾國藩造誰的反,曾國藩諡文正,有清一朝,只有七個文正,可有十二個皇帝,清朝縱有萬分對不起曾國藩,乙個文正補償了吧。曾國藩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清朝十三省的督撫讓他當快一半,六部尚書,侍郎讓他當了一半,真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還造反。

6樓:涅槃小號

您也提到了,全國8個總督3個出自湘軍,15個巡撫7個出自湘軍

實際上大清後期,湘淮系將領的大員比例更高。

對湘軍將領而言,既然已經達到了目標,那麼造反為了什麼

7樓:阿布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六回鍾會分兵漢中道武侯顯聖定軍山

西曹掾邵悌密謂司馬昭曰:「今主公遣鍾會領十萬兵伐蜀,愚料會志大心高,不可使獨掌大權。」昭笑曰:「吾豈不知之?」悌曰:「主公既知,何不使人同領其職?」

司馬昭謂西曹掾邵悌曰:「朝臣皆言蜀未可伐,是其心怯;若使強戰,必敗之道也。今鍾會獨建伐蜀之策,是其心不怯;心不怯,則破蜀必矣。

蜀既破,則蜀人心膽已裂; 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會即有異志,蜀人安能助之乎?至若魏人得勝思歸,必不從會而反,更不足慮耳。

此言乃吾與汝知之,切不可洩漏。」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九回假投降巧計成虛話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會入成都,盡得鄧艾軍馬,威聲大震。乃謂姜維曰:「吾今日方趁平生之願矣!

」維曰:「昔韓信不聽蒯通之說,而有未央宮之禍;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死:斯二子者,其功名豈不赫然哉,徒以利害未明,而見機之不早也。

今公大勛已就,威震其主,何不泛舟絕跡,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子游乎?」會笑曰:「君言差矣。

吾年未四旬,方思進取,豈能便效此退閒之事?」維曰:「若不退閒,當早圖良策。

此則明公智力所能,無煩老夫之言矣。」會撫掌大笑曰:「伯約知吾心也。

」宮外四面火起,外兵砍開殿門殺入。會自掣劍立殺數人,卻被亂箭射倒。眾將梟其首。

維拔劍上殿,往來衝突,不幸心疼轉加。維仰天大叫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

」遂自刎而死。

8樓:神秘別西卜

非不為也,實不能也。最直接的原因是湘軍內部並非鐵板一塊都聽他曾滌生的,比如左季高,胡貺生就不會買他的賬,各地的督撫盼著他倒霉的大有人在,地主階級為什麼要冒著族誅的風險擁護他起事?老百姓更是不關心改朝換代。

9樓:榮辱總虛名

完全可以的。但是他不造反

因為,他知道,自己取得朝廷的支援,是因為自己的能力,讓朝廷放心他要什麼給什麼,給不了,允許他去搶

反正他打敗仗沒什麼要緊的,再給兵給糧就是了如果他打了勝仗,他自己都害怕呀。

有乙個狙擊手的笑話

有一次戰爭中,將軍為了要激勵士氣,就到前線去,前方的士兵就跟將軍報告說:「將軍!前方20公尺的石碓中有乙個狙擊手,不過他的槍法很爛,這幾天開了好多槍,可是都沒有命中人!

」將軍聽了很生氣的說:「既然發現狙擊手,為什麼不把他乾掉?」士兵聽了就說:

「將軍!你瘋了嗎?難道你要叫他們換乙個比較準的嗎?!

」他知道自己的水平,南方已經被他禍禍完了,哪有實力再跟朝廷叫板所以,當文忠公就可以了。

10樓:望月沖涼

西方入侵,其實客觀上沖淡了滿漢矛盾,強化了滿清的主體認同。滿清在十九世紀遇到了所有中原王朝遇到的問題,土地兼併,吏治腐敗,這些因素積累到臨界點都是要改朝換代的,加上滿清還有過去中原王朝沒有的滿漢大防。但西方入侵,恰好沒有歷史往慣性上發展。

在高鼻深目的洋人稱託下,說漢語寫漢詩的滿清皇帝,在漢族士大夫眼中變成了自己人。本來應該是傳統農民起義的節點,起事的是四不像的太平天國,不僅西方不認同,漢族士大夫更是視為洪水猛獸,曾國藩討太平天國的檄文,被滿清評價為「衛道有餘,勤王不足」,其中意味,你細品。更不說赫德主管下的海關為滿清源源不斷的提供財源了。

滿清是佔盡了西方入侵紅利,因為西方列強 ,除了沙俄之外,主要索取的是經濟利益,而不是土地,為了穩定的獲取利益,西方列強最後是在扶持滿清。西方列強客觀上緩和了滿漢矛盾,促成了「中華」認同,增強了漢族士大夫的向心力。曾國藩的選擇,就是這個大背景下出現的,雖然可能有曾國藩個人的選擇傾向,但西方入侵帶來的價值認同,是很重要的方面。

當然,到了1910+,這時滿清還搞皇族內閣,把立憲派都逼成革命黨,那就是另乙個故事了

11樓:阿會喃

造反大概率在中外反動勢力絞殺下中道崩殂,小概率袁世凱。

不造反就立德立言立行,他的小同鄉主席和省外鐵粉校長都敬佩得緊。

作為讀書人,要是有人選造反這條未曾設想的道路才怪了

12樓:初五

理由太多了,勸他造反的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別的不說,太平天國覆滅的時候曾國藩已經五十四歲了,這時候的曾,權也有了,錢也有了,名也有了。人到這一步,還要下海創業嗎?

13樓:真三三無

因為官文、僧格林沁早就部署在他身後,他怎麼敢造反。

湘軍三十萬,只有十二三萬在曾國藩指揮之下,其中精銳只有曾國荃吉字營五六萬人。而且湘軍經過連年作戰,到滅亡太平軍,精銳部隊經過了極大損耗,且通過屠城賺得盆滿缽滿,早已不堪再用。

曾國藩本人年歲已高,更怕起兵之後,被他弟弟曾國荃學趙光義斧聲燭影。

至於湘軍大將,他們有什麼理由支援曾國藩造反?

14樓:驫可以

我認為的一點:造反違背了建立湘軍時的根基,一旦造反,曾國藩的威嚴將不復存在,湘軍靠的「忠義」的大旗一旦倒下,軍隊也將四分五裂,忠義是軍隊的大旗,也是曾國藩做人以及效忠國家的信條。造反不僅違背了湘軍的信條,也違背了他做人的信條。

縱觀曾國藩一生,一心嚮往聖人之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雖然最終他未能成功,但我相信他也不會做出造反的事情。

「…因其以護持名教為幟志,絕不能自毀立場,做反乎禮教之事也。「

15樓:偏偏

乙個人想做什麼事怎麼都會做,乙個人不想做什麼事怎麼都不會做。也就是心裡有沒有種草

天底下造反失敗的人多了去了,明知失敗他們也不會放棄幻想,所以說分析成敗沒意義,一點意義都沒有,曾國藩壓根就沒想過擁兵自重,更別提造反了,曾國潘一生謹小慎微,他是儒家忠君報國思想的的天花板。如果什麼都想那麼多,那麼就別長征了,幾天就得餓死

16樓:農業一二事

投入產出比不高啊,當時的中國有列強,有清軍,自己年紀又大了,子輩有沒有才華過於出眾的,還有自己的打防守出身,靠防守消耗別人有生力量,類似蔣介石的抗戰,進攻好難啊,要不是太平天國內鬥,他還不知道需要幾年才能平定,當然也有可能是自己養虎為患。不像後來的袁世凱,在養虎為患後,自己有軍隊能夠創造乙個自己的世界。假如當時曾國藩時就有得力盟友,且清軍消耗殆盡(畢竟八國聯軍、甲午海戰等消耗了最後的清軍主力)。

我想他應該是會一搏,哪怕子輩不行,類似袁世凱子輩也不行,但一搏,我可不是抬舉袁世凱,給他洗地哦。其實這些人,毛都早有定論。

17樓:光光

初鼓后,滌師來暢談,言得京中來人所說雲:『都門氣象甚惡,明火執仗之案時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婦女亦裸身無袴,民窮財盡,恐有異變,奈何?』餘曰:

『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風氣未開,若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仆,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師蹙額良久,曰:

『然則當南遷乎?』余雲:『恐遂陸沉,未必能效晉宋也。

師曰:『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餘曰:

『君德正矣,而國勢之隆,食報不為不厚。國初創業太易,誅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難知,善惡不相掩,後君之德澤,未足恃也。』趙烈文說大清藥丸,曾國藩說,」本朝君德正「,這種人能指望他造反?

曾國藩不愧是大清大忠臣,晚清還不忘幫著朝廷改歷史。

18樓:胡仙君

因為曾國藩看了華盛頓的事蹟,被感化了。

華盛頓者,維吉尼亞人也。常謂其祖墳弗吉,故不可以稱王。後偶得大政,亦固辭帝位而不受也。

曾國藩處華盛頓之後,聽聞其事蹟,而心嚮往之。曾國藩世居長沙,而長沙者,常殺也。曾自謂其乃天殺星下凡,實水滸之李逵轉世也,天遣之以維護人口s形曲線者,後世有滅霸者,狀貌頗類李逵,亦天殺星之後身也。

故宜以多殺為要。故世謂之「曾剃頭」。李逵焉可稱王乎?

世未有用雙斧而王者也。故平長毛之後,有勸其舉大事者,曾亦辭而不受。滅霸遂其素志已後,亦隱居草野,種火參果以為樂,命數使然,良有以也。

為什麼明末藩王不選擇造反

巨集嘉 emmmmmmm但凡是有點腦子的人,選擇造反都得有點目的啊,比如自己野心爆棚 或者和當朝天子有仇 或者被懷疑要被猜忌開刀等等,總之要有個目的。再者一說,也得有點基本實力,自己掌控的地盤大小 麾下的人材和兵馬就不用說了,這藩王本身也應該有點勇武和謀略吧。好了,讓我們來看看明末的114514個藩...

為什麼項羽破釜沉舟的時候士兵不造反

劉安 周襄王時期秦穆公派孟視明攻打晉國,秦軍在渡過黃河後,孟視明下令焚燒渡船,秦軍大勝,史稱 王官之戰 400多年後,項羽發動 鉅鹿之戰 這次秦軍大敗!一年後,韓信上演 背水一戰 韓信大勝!這三次 置之死地而後生 的戰鬥都獲得大勝,不同的是,王官之戰是復仇之心,鉅鹿之戰是必勝之心,背水一戰是被逼無奈...

為什麼滿清後期李鴻章,曾國潘,左宗棠,不造反呢?

我覺得曾國藩是有可能成功的,只是思想上曾國藩不是野心家一直就沒有反的念頭,客觀上自己本來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沒必要冒這個誅九族的風險。而且造反要養寇,對太平天國要聯合又鬥爭,而不是徹底消滅 Charon 曾,左,李有造反的兵馬,而且兵馬基本上受朝廷控制相對小,此外他們所處時期清廷動盪,各地起義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