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空是不是一種虛無主義?

時間 2021-05-09 09:05:01

1樓:王一錦

只是乙個形容詞,你不要用現在人的思維方式去思考這個問題。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什麼是不可思議,就是這些東西,你是想不出來的,但我又實在要說,怎麼辦。大概就是空的樣子吧。

怎麼空,天空一樣空?天空空嗎,不空,都是氣體。

所以他只是乙個詞,大概是空的樣子,但不是空,至少不是你想象的那個樣子。

為什麼?

因為你以為的你以為,只是你以為。

我貼乙個我之前寫的文章。

2樓:護法居士

如來明證下四法故。何謂為四。

一曰一切萬物皆歸無常

二曰一切諸有悉為苦毒

三曰一切諸法皆無有我

四曰一切有形悉至於空無。為泥洹寂。

3樓:老塗

佛法最注重事實。假設宇宙永珍皆是虛無主義的"空",則一切物理精神現象都不存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有情眾生都是"無"的狀態,我們都不存在,但事實並非如此。所以此"空"非指虛無主義。

佛法裡的"空"有四種解法:

第一,"空無",不存在、無,形容詞。是沒有本體的,即是虛無,比如龜毛兔腳。三性對應遍及所執;

第二,"空的",不實在的,依靠緣生的,形容詞。有本體。比如五蘊的身體、合成的汽車。對應依他起性;

第三,"空掉",不執著。動詞。就是常說的"放下";

第四,"空性","空的"(緣起的)事物的真實本體,就是宇宙的絕對真實,圓通整個宇宙,恆常不變,就是真如、就是圓成實。

虛無主義是不關心、不在意、消極、逃避和放棄。

佛家的空是積極面對而不執著、只問問耕耘不問收穫、奮發圖強之餘對於成敗得失又可以輕鬆放下。

為防大家對"空"產生虛無主義(也叫"惡取空")的誤解,現在一般都用遍及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來代替,這樣更加準確。

4樓:齊天大聖

不是,空是指無我或者無我所,而我梵文叫阿特曼,是婆羅門教信仰的神,具備常一主宰的特性,因此無我以及無我所或者空,僅僅是指無神論的意思。因為萬物都是因緣生因緣滅的,根本不存在神靈,即便佛教承認的神靈,也必須遵循因緣法,僅僅是一種高等生物,所以佛教中也就沒有了常一主宰,沒有了真正的神靈。

佛教的「空」和虛無主義有什麼區別?

西國石蜜 聽下我這個學佛的老油條的粗淺言論吧 佛家關於 有 和 無 的論述,有太多版本了,我沒聽過你所說的 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 佛家中觀派的表述是 非有,非無,非亦有亦無,非非有非無。翻譯一下就是 不是有,不是沒有,不是又有又沒有,也不是既沒有有,也沒有無。換個有意思的說法,就是 不是正數,...

虛無主義者是不是很難活下去?

死亡會帶走一切 擁有的,喜歡的,遺憾的,討厭的.所有和你有關的記憶也會逐漸湮滅 而這不可逆的消逝構成了生命所有的美麗和魔力想一想,關於你的所所有有,只有在活著的時候才存在你所有的特質,所有的價值,所有的開心幸福,只因為你的存在而存在死亡是一種自私的竊喜,那些珍視的記憶我將全部帶走,一點不留不管科技魔...

我是乙個唯物主義者,我該如何脫離虛無主義的思想困境?

覺悟者恆幸福 人的痛苦在於試圖以人的有限性去探索世界的無限性,這樣的探索勢必會碰壁的,所以就會淪陷到虛無主義中去 所以有先哲叔本華,尼采等人前赴後繼,試圖在黑暗中開闢一條道路出來,逐漸形成了存在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過程中,人類試圖以工具理性去探索人類內在的意義,卻發現了人的自然屬性依舊鐫刻著世界的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