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和藝術究竟能對科學社會的發展起到什麼作用嗎?

時間 2021-05-12 08:03:38

1樓:林克

文學藝術雖然也會作用以科學社會,但這不是它的核心作用。一切的核心應該是人,文學藝術的目標是為了人,其它學科的目標也是為了人。推動社會發展是因為改變了人生活方式的結果,而不是它的目的。

如果認為一切為了社會發展上,那麼就會忽視人自身的訴求,認為文學藝術作用微乎其微。

然而相反的,我認為人之所以區別於其它飛禽走獸,區別於機器,就是因為人類有思想,而思想恰恰就表現在文學,藝術,哲學等學科上。

2樓:你的男孩

從人類發展文明來看文學藝術沒有創造任何實際價值。他們對社會進步沒什麼意義,只是社會進步解放了人類的時間,人類無所事事之後會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比如文學藝術之類的,然後通過商人把它們變成商品進行販賣。

3樓:楊景雲

比如說文化產業,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如果文學、影視的創作能破解更高思維空間的文化密碼,那麼它的功效就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場、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與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販毒那樣耍花招,沒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風險。

4樓:adipu

對於教育有意義。美國中小學把戲劇課引進校園,大大提公升了學生的情商、社交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據統計,上戲劇課的學生,平均學習成績比不參加的高20%左右。

5樓:芝士就是力量

就這麼說吧,沒有文學藝術,廣告怎麼吸引消費者去買東西?企業之間怎麼競爭?企業怎麼領導員工?說到底就是學藝不精想偷懶,抓緊時間搞創作去吧!沒事閒的

6樓:

心臟在收縮和舒張到位的時候休息一小下,人,不能在極限的時候休息,只能在被其他東西吸引的時候休息,這個能吸引人注意力的門檻,就是,藝術,與生存無關,卻極有吸引力。

7樓:李紳

文學藝術和社會的形態,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人的感性面,而感性面代表了人類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知。如果文學藝術不重要,那麼人類的自我意識也不重要了,純粹的機械唯物主義如果成真,那人將變成機械人,除了必要的生活保障就是發展科技。如果只有少數人具有自我意識,人類將變成低配版蟲群,甚至可以自我改造基因,拋棄人類的身軀和社會構架成為真正的蟲族,這樣真的好麼?

你還是人類麼?

其實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不需要證明乙個東西到底成不成立,那太難了。我們只要乙個反例就能證偽,證明它是錯的就夠了。而事實上,大部分謬誤都是經不起一發簡單的證偽的。

8樓:

即使非常功利非常狹隘的來說。

如何用文字表意和符號表意,有賴於文學藝術的發展。

而更抽象更高效的表達方式有助於科學推理就科普教育的工作

9樓:M3小蘑菇

比如說,某西方人拿著乙個19世紀的雕塑,謊稱是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雕塑,向某中國教授淑娟灌輸「西方文明自古以來就遠遠超過中國,中國沒可能戰勝西方,不如識時務為西方效勞。」的思想,而這個雕塑成了壓垮淑娟意志的最後一根稻草

於是淑娟開始為西方國家做事,在教授學生時明裡暗裡地吹捧西方貶低中國,而這些學生後來有人進了中國的涉密單位工作,因為求學時打下了崇洋媚外的底子,於是被西方間諜輕易策反,洩露了重要資訊

你看,這個19世紀的西方雕塑對西方而言,簡直是功德無量啊

10樓:

從寒假到現在一直在讀哈羅德布魯姆的《西方正典》裡面最經典的一段話是這麼說的:「莎士比亞或塞萬提斯,荷馬或但丁,喬叟或拉伯雷,閱讀他們作品的真正作用是增進內在自我的成長。深入研讀經典不會使人變好或壞,也不會使公民變得更加有用或更有害。

心靈的自我對話本質上不是一種社會現實。西方經典的全部意義在於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獨,這一孤獨的最終形式是乙個人和自己的死亡相遇。」

他的文學觀是提倡審美自主性,將重點放在了人本身。認識自己,追尋靈魂的最終意義才是文學和藝術的根本目的。文學和藝術對科學社會的推動,不能說是根本目的,只能說是額外的驚喜。

雖然說人不能脫離社會,但是每個社會成員的內在的思考也佔生命的一大部分。

11樓:whitedog

基本沒啥用。這些東西最顯眼的時候,就是科學體系直接近崩潰的時候。平時主要用來社會體系維穩。這些東西是為人服務的,有沒有科學人類都需要,但是與科學無關

12樓:紫梓

科學社會的發展能對人起什麼作用?人活著有什麼用?宇宙存在有什麼用?

人既不知道自己從哪來也不知道自己是誰,更自己到哪去。所以人活著幹嘛,自己給自己找樂子而已。

13樓:龍雕心文

有用,至少可以提高人的文學素養和語言能力。

有些數理化定理、理化生實驗設計、理科文獻複雜得很,數學裡還有各種邏輯,以及一堆以長段文字敘述的結論。

舉個不算例子的例子: 「苯環的碳碳鍵鍵能能否否定定論論點點出出現現在這種結果的合理性?」

要是這些東西不學好,寫個不過寥寥數字的問題都有可能出現語法錯誤。

14樓:鵬鵬

自然科學是研究物質世界客觀規律的學科,人文學科是反映人類社會的,二者物件不同。

文學即人學,文學藝術反映的人,人們的各種方面;既有理性,也有感性。

自從人類組成了集體,建立了社會與文明,文藝就相伴文明而生;人除了要認識世界,還要認識社會(他人),認識自己;除了了解世界,還要改造世界,表達自我。

人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之上。

15樓:宇佐美

這個問題簡直不要太簡單。

這麼說吧,科學讓我們獲得了什麼?高效的生產。高效的生產,讓我們用更少的時間來滿足我們的生理需求。

但是呢,人和其他動物一樣,吃飽了就會思淫慾。那麼我們用科學節省出來的時間要怎麼浪費掉呢?當然是學習文學,陶冶情操;學習藝術,開闊眼界;學習哲學,昇華精神……

文學其實本身就是相伴科學而生的,沒有語言、文字和符號,科學就無從誕生,不是嗎?

發展科學,是為了解放生產力。解放生產力,是為了提高生存效率。提高生存效率,就是為了省出時間來讓你去思考,去畫畫,去創作,去歌唱,去詩意地生活……這麼看來,是不是文科反而是科學社會的終極目的呢?

怎麼樣?這個回答是不是就讓文學顯得很有「意義」了呢?但是實際上呢,我真正想說的是,只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太功利,所以我們才有「有用」這種思想。

什麼是有用?能讓你安適愉悅,心安理得地活著,那就是有用。

16樓:CZB

如果你能除了吃飯睡覺日復一日地全身心投入高效地工作中,那文學藝術對你就沒有意義。

把所有資源投入到漲科技中,那漲科技的意義又是什麼?生命本來就沒有什麼終極意義,只不過是一件自然而然的東西,或者說生命的意義在於生命的過程。

17樓:

個人觀點。首先一些非常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肯定是很有用的。這是顯然的。

其他的文學藝術作品。可能有潛在的價值。這也不難理解吧。其他答案也都說了。總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用。

但是從實用主義的角度看,實事求是而言,不能因為無法否認這一部分的價值就過於誇大文學藝術作品的作用。文學藝術作品一般是真的沒什麼用,這也是事實。

但是還有一點,人們追求的不能僅僅是科學社會的進步啊,實用主義不是一切啊。假如到了最後科技無限發達,別的東西什麼也沒有,難道人們就能幸福嗎?畢竟科技不也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好嗎,這是關鍵啊。

應該說欣賞文學藝術作品也是生命中一件很美好的事,也有其中的意義。

當然這一點可能也要因人而異,應該是有的人更喜歡實用主義,有的人更喜歡文學藝術作品。

18樓:青雲子

無論科學怎麼發達,肉體的人依然不得不靠感官作為最終的媒介來感受世界,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文學與藝術最強大的功能,私以為就是強化人對事物的感受力。

從文學和藝術的角度來看,它們雖然不直接改變科學,但它們深刻改變著推動科學發展的人,也就是擒賊先擒王。

用乙個可能不那麼恰當的比喻,就算女人沒有直接統治世界,她們也往往通過改變男人來統治世界。

19樓:魚子川

鄉村教師裡,老師臨終前可是先講了魯訊先生再講的牛頓定律啊,對於被困在落後山村裡的孩子們來講,優秀文學所蘊含的精神力量與科學所蘊含的理性精神,都是他們自我覺醒的推動力,都是他們走出大山的乙個契機。文學和藝術或許無法直接推動科學發展,但可以喚起人以渺小之身去思考與探索巨集大命題的勇氣,乃至喚起時代的覺醒。人與時代的進步,當然會推動科學的發展。

20樓:

有用。包括文學在內的任何藝術,本質上都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實在性的結合。那種主張文學藝術沒用的,實際上是機械唯物主義的思想,是忽略了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的結果。

短期來說,有些文藝作品能起到鼓舞人的作用,能讓人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客觀上促進人對物質世界的改造。比如,馬賽曲,對法中國人民抗擊侵略就起到了鼓舞作用。

長期來說,即使是短期內『沒用』的文藝作品,如果要成為好的、優秀的文藝作品,必然有其典型性。文藝作品本質上是反映人的生活和情感的。研究文藝作品其實就是研究人。

如果說醫學、食物是從物質上滿足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那麼文藝作品就是從精神上滿足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因為人的社會性,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是缺一不可的。如果人類的精神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那麼物質水平也無法發展,因為這個發展也是要靠人來完成的。

最後,作為創作主體,你不需要考慮你的作品對社會有沒有用;就好像作為科學家,他也不需要考慮新的發現是不是能應用。人的情感世界和自然界一樣豐富,2023年之後有沒有『用』,誰也說不准。藝術家只是人類情感世界的探索者,應用他們的發現是文學批評家、社會活動家的事情。

21樓:嚶嚶喵

自然科學,針對的是客觀世界。但人類除了有物質屬性之外,還有精神屬性。我們如果只承認自然科學對人類發展有益,那麼就把自然當成了主體,人類當成了客體。

人類必須作為客體去研究自然科學,掌握了主體才能對客體有益。

但人類本身就應該是主體。研究自然科學,一方面是為了滿足自我的探求欲,一方面是為了改造客觀世界,從物質層面造福自身。同時,文化藝術可以直接從人類的內心帶給人類豐富的精神體驗,讓人類體驗到物理很難達到甚至不可能達到的感受。

同時文藝對人類社會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或許中國的主流哲學觀過於強調唯物主義,輕視了精神財富。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和他人的內心是沒有必要去關注的,而外在的客觀世界才是值得去花費精力改造的。題主的問題很明顯地反映了這一點。

22樓:未竟伏見

社會是由人構成的

作為客觀的現象,文學和藝術是一段歷史時期內人和社會中某種感情、邏輯或思潮極端精煉的表現

先入為主地無視、甚至排斥這一現象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一雙加入了碳板的籃球鞋,究竟能對鞋子本身的效能和保護力提公升多少?

Pensole品刻 碳板在籃球鞋上起到的是提供足弓部位抗扭和支撐的作用,防止球手在變相急停的過程中中底產生巨大的形變。在球手的腳遇到危險情況 例如要崴了 時,能夠提供支撐性,不讓鞋子翻過來。如果一雙籃球鞋在中底沒有任何支撐物,那這雙籃球鞋就是不合格的。 白雲 6年前入過一雙李寧,團隊系列,刷鞋時候見...

建築的藝術性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生活?

洛河之畔汴城之下 個人感覺建築首先是滿足人們使用要求,其次追逐建築藝術性。如一味追求藝術性只會增加建築成本,失去了建築最根本的本質 居住,使用。 花開花又開 人類的任何藝術形式的發展都是在滿足了實用的前提下發展的。早期建築的藝術性更多的是體現在宗教建築上,其實也是滿足其為統治階級提供心理上的震懾和儀...

為啥科學方面民科是被嘲諷物件 而藝術文學方面,卻是學院派容易成嘲諷物件?

劉網場術 我只從藝術方面做回答。美術學院的發展本身就是個鬥爭的過程。再說到底,以西方為代表的藝術就是不斷追求新穎和獨創效果的過程,是乙個無休止的實驗故事。為什麼藝術史上曾出現很多反對學院派繪畫的藝術家和運動,到現在美術學院還是存在?以上是我對美術學院發展的簡單回答 待續 天邪鬼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