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科學主要是天文學家在搞,還是地質學家?

時間 2021-05-11 22:32:31

1樓:白龍輝

歐美有專門的行星科學家,屬於廣義上的天文學工作者,研究領域包括行星地質學、行星大氣科學、行星自然地理學、行星地形學地貌學、空間探測器設計等等分支,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地球科學專業(地質學、大氣科學等等)科班出身的,也有物理學、化學、機械工程、電子電氣工程、通訊工程、精密儀器等專業的人才。受到技術和裝備條件限制,中國目前還沒有這些學科,中國現在在行星科學上僅有的成就是「嫦娥工程」。

2樓:別穿紅裙在我這炫耀

太陽磁場的效果,地球的磁場可以肯定依然存在,當然,現在的太陽依然可以遭到。在這裡,我將解說這兩者之間的聯絡:地球的磁場,描繪了一種偶極類似於地球的中心,相對的條形磁鐵的南極形狀的N極所發生的磁場。

當然,地球的中心是不條形磁體,但導電性液體的核電機組中活動的電流的影響所發生的磁場。

地球的磁場並不是孤立的,它是受外部攪擾,飛船已檢測到的太陽風的存在。行星際空間,太陽風粒子從太陽的日冕層流高溫高速低密度,其主要成分的電離氫和電離氦噴出。

因為太陽風等離子體,所以它也有乙個磁場,太陽風磁場的地球磁場,假如您嘗試地球的磁場,被吹離地球。雖然這樣,地球的磁場依然是有效地防止太陽風的操作。地球的磁場,太陽風繞地球磁場的電阻,持續向前運動,使周圍的彗星狀區域的地球磁場,磁層,太陽風的構成。

所以,假如太陽磁場消失,地球仍是不磁層。克卜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 德國天文學家、占星學家、數學家。2023年12月27日生於德國斯瓦比亞區域(今西德巴伐利亞洲)的維騰堡。

其父是陸軍軍官,母親是旅館老闆的女兒。

3樓:太空精釀

也得靠一下航天人才能搞吧,畢竟在地球上看行星已經發不出什麼好文章了,目前好的研究都是基於深空探測太空飛行器的,這些太空飛行器就都得靠航天人才能送過去了。

正好昨天歐空局JUICE任務的總設計師來我們組裡做報告,聽了聽介紹,真是感覺行星科學家還是如此依賴航天技術的發展啊。

這些年關於木星的幾顆冰凍星球的研究是乙個行星科學熱點,比如木衛二歐羅巴,木衛三蓋尼公尺德和木衛四卡里斯托,它們內部有著巨大的海洋,甚至可以超過地球上所有水的總和。JUICE就是這麼乙個歐空局任務,JUpiter ICy moons Explorer。

預計是2023年發射,經過金星、地球和火星共計5次、長達7年時間借助引力彈弓效應,才能將這乙個5噸多的探測器甩到木星軌道上,抵達時大概是2023年。

發射的火箭是歐盟的阿利亞納5火箭,全歐洲最牛的了,但它完全沒有能力將探測器直接發過去,必須多次借助引力彈弓。

問他最擔心啥?

他說最擔心的就是美中國人的類似任務先抵達了,叫做Europa Clipper,也是預計2023年發射,也是類似重量,功能也類似。

按理說如果採用相同軌道,誰先到誰後到不好說。

然而,Europa Clipper可能會乘坐美國最新的登月/登火星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雖然不會是乙個完全版的,僅是Block 1,但那也是個能推70噸載荷到近地軌道的超強火箭,是目前世界第一火箭運力的2.5倍,也是阿利亞納火箭的3.5倍左右。

關鍵是,現在已經做好了。

所以美中國人的態度是:要什麼引力彈弓,我這個火箭一口氣就能把太空飛行器給發到木星去,根本不用繞路

就像當年的新視野號一樣。

雖然它的質量比較大,不可能像新視野一樣一年就到木星了,但也比繞路的強太多了啊。

對於同乙個時間視窗,

乙個要飛7年

乙個要飛2年

等你好不容易去到了,人家都可以宣布任務圓滿結束並舉辦慶功宴了。

而誰先到誰就先發一大堆nature、science這種文章,意義不言自明。

問他怎麼辦?

他說我們就希望太空發射系統最好做的死貴死貴的,讓NASA這些行星科學家們根本用不起,這樣大家才能公平競爭。

我們「噗、噗、噗」地笑出了銀鈴般的殺豬聲。

所以也請大家尊重並愛護航天汪們,有時候還是蠻有用的嘛。

太空精釀:會不會出現一種可能,第一批星際探索的太空人到達目的地時,發現上面已有下一批移民?

4樓:凍尼大木老師

都在搞,行星科學比較特殊,多學科交叉的特徵十分明顯

軌道啊光譜啊週期啊這些傳統問題不用說肯定是天文學範疇,具體到研究某乙個行星地表形態、大氣演化等等,是離不開地質學知識的。

事實上不少地球化學家都在做行星科學

比如我校著名校友、嫦娥工程首席科學家、國家天文台的歐陽自遠院士,是正兒八經地球化學出身。

還有曾獲得卡爾·薩根獎的鄭永春,我印象裡他現在在做火星研究,也是搞地球化學的。

不知為啥這麼多做地化的都跑去折騰月球和火星了……就我所知,月海玄武岩國外一直有不少地球化學家非常感興趣

部分利益相關,我也算個半吊子地球化學方向的……雖然我現在啥都不懂一臉懵逼

5樓:無敵的鹿叔叔

都在搞,地質學家用比較行星學、實驗岩石學、地球化學等方法,利用隕石、宇宙塵等樣品來進行研究。天文學家的不太了解,大概就是天體物理計算和天文觀測吧。當然,計算機理論物理計算的方法,兩類科學家都會利用來作為研究方法。

天文學家的競爭激烈嗎?

鄒小端 看問題,我以為是問天文學家在研究上的競爭,結果大家都在答就業狀況。先說句就業,我看到的情況,不少國內天文博士跟我抱怨國外的博士後和教職很難找,抱怨機會太少 同時,國內和美國這邊也有相當數量的經費充足專案富餘的科學家也在抱怨,現在招個博士後什麼的,還蠻難的。真的,挺奇怪的現象。但是,我真正想回...

天文學家是怎麼知道系外行星物質構成的?

凡粟 系外行星探測有10種左右的方法,其中視向速度法 2019諾獎 和凌星法 CoRoT,Kepler,Tess等 是最常用的方法。截止2019 11 27已發現超4000顆exoplanet,而且tess還要繼續乾到明年甚至後年,該領域的前景相當可觀。在系外行星大氣測量中,主要是基於凌星 透射光譜...

對於天文學家以及天文學愛好者這種總是接觸宇宙的人,世界觀和普通人的世界觀有什麼不同

仰望星空 有那麼一點不同吧,至少我有時候會現在地球以外的地方和角度審視自己和周圍的事物,然後讓自己活的有那麼一點像自己的樣子,不要一直呆在世俗的套子裡。因為這個世界如果沒有人的圈子,而且你不是存在宇地球上,而是在宇宙中,那我們的思想和觀念,生活一定會有所不同,所以,我有時會把自己抽出來,放到宇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