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這麼多理工科學生一上大學就說自己不適合搞科研,趨之若鶩的往金融 管理方向裡轉?

時間 2021-05-11 20:58:11

1樓:路人乙

1,沒長科研的腦子。

2,家裡經濟條件不允許出國深造。

3,學起來特累。

4,工作不好找。

5,工作環境不好。

6,工資低。

7,工作地點偏遠。

8,工廠人文環境不理想。

2樓:九小

說實話我覺得理科和工科應該分開來看;

對於乙個理科學生來說,說自己不適合搞科研很可能是因為真的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問題,畢竟理科專業的學習不是說任何人都能順利學下去的,所以發現了自己可能不適合,想轉專業,首先會往熱門專業考慮也不是很奇怪,加上一些理科學生如果不是被調劑的,那麼應該數學方面很不錯,可能他們會認為轉向金融、管理會有優勢;

對於乙個工科學生來說,說自己不適合搞科研,則可能是認識到科研並不需要自己所認為自己這個層次的人,工科本就比理科偏重應用,這可以說是工科生的人生規劃,如果把這個當做人生規劃,那麼往金融、管理方向,很顯然是看中了高回報,高社會地位這一點,工科生在我的眼裡屬於比較在意這些東西的一類學生(因為所學偏重應用),會作出這樣的選擇也有理可循。

前面的答案,是不是扯太遠了,是不是接下來要研究一下社會學問題了?

感覺這個問題是乙個心理學的問題,可是前面的答案不覺得有些過激了嗎?心理學至少在我的眼裡並不是用感性判斷能夠解決的學科,需要作為支撐的理論和邏輯依據很難發現,如果是我閱讀水平的問題,見諒。

——乙個工科學生

3樓:溯世

因為適合搞科研的人本來就不多,及早認清自己謀條出路是十分明智的選擇,等到真得跳進科研這個大坑才後悔,時間精力已經耗費,心態也崩了,再想回頭就難了

4樓:

這樣很好啊,說明孩子們思路很清楚啊,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明白自己將來要幹什麼。這是很多人一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

保守來說,90%以上的本科生都不適合搞科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早點認清現實,早點找個好工作才是真理。

不適合搞科研不可怕,找工作更是無比正當的行為,更不可怕。

可怕的是,很多人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能力不夠而一味自欺欺人。

5樓:夏侯頓悟

天下熙熙,名利二字。在莘莘學子心中,搞科研首先能成名,功載千秋;而金融、科技是代表未來產業公升級方向,搞這兩個賺錢,所以有利。我覺得人就這麼簡單,無論大家說的理由多麼堂皇。

6樓:

因為發現自己在慢慢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普通人」。想折騰折騰,用相對較大的改變(轉專業)來做最後的抗爭....其實就是閒的

7樓:

許多時候愛好和興趣未必能和專業或職業相聯絡和結合,並且你愛好的感興趣的也未必你真的擅長。人在不同階段對自己的了解和認知也不同,對事物的了解逐步加深,高中時的選擇到了大學不一定覺得對,況且選擇專業受諸多限制,有些人是不得已,有些是權宜之計,有些是稀里糊塗被調劑的專業,想轉專業是很正常的個人選擇,無需詬病。人的一生有很多選擇,不必沿著一條軌跡,做出自己認為正確和適合自己的選擇和調整是很正常的,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好。

8樓:西瓜

我是理工科,想往經管類轉。其實心裡很清楚畢業後理工類就業會比經管好些,起碼起薪就好點。而且看出來確實理工科還是有很多比較靈活做事的人在,自認為,即使往後的發展,理工科背景的優勢還是很大的。

至於所說的理工科比較累,我沒太大的感覺,最起碼在大學校園裡,我看到很多學文科的同學也被他們的課題功課壓得經常熬夜,不見得比我們輕鬆。我身邊的想轉專業的大多是處於興趣方面的動機,雖說高考讓我們沒有及時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但我反而覺得,四年的工科課程讓我在思維上受益良多。轉專業固然辛苦,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這一番折騰也不見得是損失(估計很有一些人這樣想)。

關於為啥轉就轉向經管類,很簡單,學了四年工科之後,往醫科基本學科轉難度太大,往藝術類的,工科生在這方面大思維跨度太大,除了真正有興趣的,其它人估計不會考慮轉向那幾大類。稍微方便實用點的就是經管和教育類了,自然,轉的趨向再清楚不過了。

9樓:

因為現在的社會崇尚金錢,地位,權力上的成功,科學研究帶來的成就絕大多數人都不關注,更沒有去爭取的慾望。

成功的企業家相信大家很容易就能說出一大串,但是這幾年的諾獎得主的名字有幾個人說得上來呢?

社會很浮躁

10樓:凱哥OK

大學專業是體育教育,因為學習不好身體湊合沒的選。後來在社會上再學習,努力,現在在金融行業做管理。說容易也容易說不容易也很難。

金融看起來不錯,但著實枯燥,蠻適合理科生的,至少不能太笨,但最好溝通能力要強。其實幹金融的大部分工作都和銷售有關,避免不了的。

11樓:徐傑瑞

理工科本來就不是所有人都要去搞研究的;在正常人群裡, 適合搞研究的人也服從正態分佈, 是少數, 大多數人會分布在這些方向:企業, 公務機關, 改行, 商業。。等等, 至於為什麼轉向金融和管理 -- 這個還是跟社會認同和現實有關吧, 大多數人認為金融能賺大錢, 生活很光鮮;管理就是比搞技術好, 可以發號施令。。等等。

12樓:

金融男:穿西裝,打領帶,出入高階辦公樓,玩弄資本,精英!~

理工男:穿襯衣,休閒褲,厚眼鏡,滿臉痘痘,還不會說話,吃肯德基,在電腦前一呆就是一整天,吊絲!~

13樓:吳國楷

首先,科研是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對於理工科而言所學的東西本身就很枯燥,難懂,所以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的沒有幾個。

第二,很多人都是抱著好工作高工資的心態去讀書,太浮躁了。

第三,受到外面的影響太嚴重了,高房價高物價,生存都是問題何況發展。

第四,如前面所說,高考之後的志願專業選擇並不一定是自己的選擇,我們本身就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何況要去喜歡和與之一生。

第五,大學校園本身的學習氛圍也很重要,如果周圍都是想賺錢走捷徑或者無所事事打遊戲的,自己定力不足就荒廢了學習的寶貴時光,出來什麼都不會,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定然對外面的人說這個專業不好,三人成虎,聽多了傳多了定然讓人感覺理工科不好。

最後,本人是理科生,覺得學習很重要,雖然有很多不懂,但是只要願意學總會出人頭地!實業救國!

14樓:魏何仁

其實一般大學的普遍現象就是教育資源匱乏。

擴招之後,本來就落後的教育生態更加惡化,師資匱乏的普通大學變成了農民工培育基地了。大學成了乙個大型聚會,剛剛從應試教育逃離的孩子,一下子就會迷失。反而那些想著「往金融、管理方向裡轉」的同學都是比較上進、對大學的憧憬還存在的一部分,想著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改變。

但是殘酷的現實是,(個人感覺)對於那些普通大學的同學來說,金融和管理方向其實是死胡同。

15樓:

十幾年長時間的應試教育,讓學生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在報考前更不了解自己的專業,填報志願基本上是一通瞎報……

入學後理工科的基礎課程,想數學物理化學什麼的,比高中時的課程難的多、深得多。再加上人們「外國的月亮更圓」的心態,想象中以為金融、管理等學科的課程會簡單,這些因素都造成了學生對現狀的不滿。

另外,目前社會對知識、技術的不尊重,老感覺工程師沒出息,做金融、管理就高階洋氣收入也高……這些混亂的價值觀,造就了大學生混亂的轉專業……

16樓:Jason Gu

引用李笑來的一些話:

」人們總說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是別的事情。可事實上,那應該僅僅是因為他們還沒開始做那件事情,所以還沒有在那件事情上挫折而已。因為還沒有遇到過挫折,還沒有證明那件事情他們做不好,所以,那件事兒與他們來講確實具備很大的吸引力。

事實上,很多人真的放棄原來自己做的事情,然後去做新的、所謂真正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他們最終會發現,這件事想要做好同樣困難重重,挫折不斷。沒有多久,這些人就會因為做不好而失去興趣,然後開始幻想做另外的事情,並且「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之後的說法是:「我真正感興趣的不是這個」

理工科學生如何學習法律?

我本科也是理工科,現在正準備考法律的研究生,對於理工科學習法律,我建議你可以看看央視的普法欄目,一般都是講個故事,也有由演員演個故事,再解釋下相關法律規定,我就是這樣培養出對法律的興趣的 嘿嘿黃 一定要堅持先法理後部門法的思路。如果一味看部門法,很容易養成法匠思維。建議先讀一本經典的法理學教材,推薦...

為什麼目前銀行傾向於招聘理工科學生?

阿園老師 這裡邊有個陰謀吧。招跨專業的進來,他們受氣了,不想幹了,再找本專業工作,本專業不要他們,還能去哪,不是又回來了?辭職不幹了,再創業,又有幾個人有這魄力!那這些跨專業的都幹啥?不就是大量基層崗位嗎?大量跨專業招人還是為了穩定住人唄。讓你們沒法走了。 啃著燒餅上網 在銀行的時候聽說過自己所在股...

有哪些適合理工科學生的遊戲?

終不似少年遊 機械或者自動化專業可以嘗試 瘋狂機器2 英文版 和 瘋狂機器3 目前只有德文版 城市規劃專業可以嘗試 模擬城市 系列遊戲 冰鎮西瓜 矮人要塞不過一般人智商也玩不了 文明系列漲常識,想精通也不容易 p社四萌都說Continental風雲最難,為毛我覺得小鬍子養成計畫才最煩 饑荒目前最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