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哲學上的事實,沒有一定哲學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時間 2021-05-11 04:02:32

1樓:

「瘋子以為自己是自己以外的乙個什麼人!」

而大多數人都是這種意義上的瘋子。

「慾望是大他者的慾望。」

所以慾望總是無法滿足的

2樓:TakySafu

我也來答乙個,不說其他的,就說我思故我在。這個笛卡爾哲學的主要出發點,同時也被很多人所誤解。

一、我思故我在,並不一定同時意味著我不思了我就不在,而是說我從我思出發,似乎會確認我在是乙個事實。

二、和我們教科書裡邊教的以及考試題目恰恰相反,「我思故我在」不是乙個唯心主義命題,或者說它和唯心主義沒有什麼直接聯絡。它反映的只是一種懷疑的態度,而它最終確認的,也只不過是「我在」,何來唯物何來唯心?

三、「我思故我在」的「我思」和「我在」中的「我」,不是同乙個我。前乙個「我」,是第一人稱代詞;而後乙個「我」則是「自我」,是乙個「實體」。所以我思故我在更應該說成「我思故自我在」。

Cogito, ergo sum.也有人翻譯成「我思,故是。」這個翻譯可能難理解,但似乎更加貼切。

我所思的那個我是「自我」,自我意味著「我」的物件化,也即「我」的顯現、「我思」的完成

四、由三,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裡反對這種說法,認為我思不能得出我在。我稍講兩句。笛卡爾的思路在於我們從懷疑出發,而懷疑就是一種思,我們在懷疑的時候已經在思,故思不可懷疑。

由此,笛卡爾可以這麼想:思者在-我思——我在。但康德指出,三段式只能有三主詞,而在三中,我們知道「我思故我在」有兩種「我」,故笛卡爾偷加了乙個主詞,於是康德認為笛卡爾這麼講是有問題的。

補充一下。當我「思」自我,也就是自我意識,自我就成了我「思」的物件。這裡主體同時也是物件,也就是我反思自我,自我就成了我的顯現。

「自我」當然不能等同於「我」,但我由它得以到我。

所以什麼是「我」呢?其實我就是「我思」,「我思」的意思就是我所思考的所有的總和、我所思的一切表象,就是我。所以這裡我雖然講了「我思故我在」有兩種「我」,但不是否認不存在「我」。

3樓:使用者1555123333

俺講乙個關於自己對形上學(metaphysic) 理解的變化吧~高中政治課教的:形上學則主張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否認事情內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於是年少的我就頭腦簡單地把形上學標上了不好的tag。

於是我就骨骼了一下metaphysic

這個圖給出來的只是對形上學最入門的資訊吧。形上學的內容很龐大複雜的,並不僅僅是像高中課上說的「片面『』 「孤立」

高中課程裡對形上學的內容顯現不利於學生形成對這個術語的客觀理解。

4樓:huahua

哲學的英文名叫做philosophy。在希臘文中,philo意思是love(愛),sophy意思是intelligence(智慧型),合起來就是愛智慧型。

中國對philosophy的翻譯是從日本傳進來的。2023年,日本人用漢文「哲學」來翻譯philosphy,後來康有為等人在2023年前後又將日本的譯稱傳到中國。

然而,哲學這個詞彙傳到現在,無論西方還是東方,都沒有對哲學統一的定義。

就像黑格爾說的:「哲學有乙個顯著的特點,與別的科學比起來,也可以說是乙個缺點,那就是我們對於它的本質,對於它應該完成和能夠完成的任務,有許多不相同的看法。

哲學是最自由的學科。它允許各種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觀點存在,是所有學科中最多元化最自由的。

比如古希臘時期,人們關於宇宙起源的說法就不一樣。有哲學家認為宇宙是火組成的,有哲學家說是水組成的,還有靈魂說,生成辯證說......大家各執一詞,都很有道理。

比如對於認識的理論,有經驗論和唯理論兩種不同的說法。經驗論重視後天習得的經驗,而唯理論重視事物之間的邏輯;在中國也有陸王心學和程朱理學兩大不同學派之間的爭論。哲學是很重視邏輯思考和經驗總結的學科。

很多問題都是站在全人類角度去思考,命題巨集大,邏輯縝密,思維嚴謹。因為接受自由化多元化,不斷地繼承發展,總是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點醒我們,打破我們的思維格局。

就像維根斯坦的名言一樣:「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你思考,要緊地是深刻地做自己」。學了哲學的人更加重視思考,學會思考,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快速提公升自己,擁有更高階的思維方式。

前面我們提到哲學是立足現實,但又超越現實的。

因為哲學會思考一些我們最容易忽略的東西。而這又通常是能讓我們活著的最重要的東西。

比如讀伊壁鳩魯,你會知道人生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從而更容易得之坦然,失之也坦然。

比如讀尼采《悲劇的誕生》,你會真正發自內心的理解到「悲劇創造偉大」,從而在不幸中發現新的希望。

比如知道存在主義的三個基本命題——「存在決定本質」「他人即地獄」「人有選擇的自由」,你會感受到二戰後西方人是怎麼坦然面對時代的虛無,獲得重生的。

5樓:果醬

偏個題。

對我來說哲學是認知世界的方法和角度(或者說切面?),這個問題下有人懟民哲,但有誰把哲學理解為科班教授的知識呢?並且我關心,思考和哲學有關問題的動機不是我喜歡哲學,而是我想尋找對生活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和知識,或者說尋找使命感和價值感,慢慢解除疑惑,又增加新的疑惑。

我也不欣賞這個領域內的建樹,我只欣賞熱愛思考的人。

但我也不因此信任宗教哲學,它可以認識世界的一種側面,但不純粹,我不喜歡把無法實證的概念融入信念。這只是我的傾向,我不否認人出於生理和心理需要,堅持一種信仰而對生活有更堅定更熱情的態度。畢竟人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精神支援,失去目標和動力的時候容易抑鬱。

6樓:開穹

On page 100 of the philosophy book I own, there is a saying that the following is a slightly modified version (just for reference, not for my real position):

In the tradition of Zen, truth is the first meaning. Sometimes it is compared to the moon. Some people see the moon, so they use their fingers to show the moon to the people who don't see the moon.

If the person who is reminded sees the fingers instead of the moon, he hasn't understood "fingers are not the moon". Words, languages, thoughts and concepts are just like fingers. They can only express the second level of truth, but they can point to the real truth.

The ultimate truth is called the heart. Nature or Buddha nature is something that everyone has to experience personally and cannot say. Zen masters of all ages can only try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 of language to explain to the world what "Zen" is, but just like people drinking water, it needs self-examination.

However, some people deliberately pursue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Zen, so that the direction is greatly deviated.(在禪的傳統裡,真理就是第一義締,有時會比作月亮,有人看到月亮,於是用手指將月亮指給沒有看到月亮的人看,如果被提醒的人看到的是手指而非月亮,那他還沒搞懂「手指不是月亮」。文字、語言、思想、概念就像手指,只能表達第二層次的真理,但卻能指向究竟真理。

最究竟的真理叫做心。本性或是佛性,那是每個人必須去親自體驗、無法言說的。歷代禪師都只能盡量突破語言的極限來向世人說明何為「禪」,但就如人飲水一般,冷暖尚需自查。

可還是有人刻意追求禪的本意,以至於方向大大偏移。)

This sentence has given me a lot of inspiration. Many times, we think that we can master knowledge by reciting the concepts in the book, but the written record may deviate from the real situation, and some details are not recorded. Even with a lot of practice and perception, we know that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is always limited by the measurement threshold of various senses.

Therefore, it is impossible for us to pursue all knowledge, and we cannot overestimate our cognitive ability.

7樓:Jezceng Schi

1、尼采是被逼瘋的;

2、前蘇格拉底是輝煌的,且西方哲學基本命題皆出於其中;

3、不懂古典哲學的人即使崇拜馬克思,也必是盲目崇拜;

4、絕大多數自稱馬克思主義者的,從沒讀過馬克思;

5、康德的第一批判是為了第二批判而「臨時」寫的;

6、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是一本沒有寫完的書,而本書的關鍵不在於「此在(Dasein)」,而是在於「存在(Sein)」;

7、中後期黑格爾除了《精神現象學》和《邏輯學》以外,其他著作都是按在大學的講稿編的,甚至其中大多數還是生後由學生整理出版;

8、費希特與康德有一段「浪漫」故事,而謝林則是黑格爾在圖賓根的大學室友,同寢的還有荷爾德林;

9、現代性批判是和主體性批判相聯絡的;

10、自然哲學是不幼稚的,重要在於你怎麼理解他們的觀點;

11、黑格爾的《小邏輯》是一本「科普讀物〉,而且是一部鼓舞人心的著作;

有哪些聲學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聲學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子魚 閉上眼睛,判斷不出來另乙個人是在前面還是後面拍手,或者左 右 上45度和左 右 下45度。單純從聽覺角度,人通常利用到達兩隻耳朵的時間差和強度差來判斷聲音方位,而上述例子沒有在雙耳產生差異 day up 聲音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的公式。初中讀書的時候知道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 液體中傳播的速度 ...

有哪些文學上的事實,沒有一定文學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斯塔夫羅金 歐美的20世紀意象派詩歌運動的基礎之一,建立在埃茲拉 龐德根據漢學家 東方學家Fenollosa 芬諾洛薩 的手稿對中國古典詩詞進行全新英譯。我們國家的現代詩歌表面上看是學習西方,實際上我們在學習自己的老祖宗。 李Yiyiyiyi 1.網路文學的研究雖然還有大量空白,但現在學界已經有不少...

有哪些古文本學上的事實,沒有一定古文本學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阿宅 說文 對 家 的字形分析是 從宀,豭省聲 即 說文 認為 家 是形聲字。連一向迴護許說的段玉裁君都以此字為會意字。但古文本材料卻證實了許說是正確的。這說明甲骨文實際上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文字了,且許叔重的知識又從何而來,是值得思考的學術史問題。 樂天知命故不憂 1甲骨文本不全是刻劃的,也有毛筆朱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