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總類越多,語言越簡潔 這句話錯了嗎?

時間 2021-06-08 05:03:08

1樓:楊微粒

量子位:英語和漢語誰更高效?17大主流語言測試結果:沒有優劣之分,頻寬都是每秒39bit

不是的,單音節種類多的語言,講話速度就慢;單音節種類少的,講話速度就快。最後殊途同歸。

當然,對於文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採用漢字這樣的意音文字,就可以做到比純表音文簡潔。

2樓:罡元

錯了。要看分布頻率,例如英語中不同的單音節有一萬多種,然而音節效率低於1200音的漢語。

因為複雜的子音連綴出現的頻率很低,即使音節種類豐富,也沒有提高音節效率。

3樓:

我是真的服氣…… @ICARUS

@黑之聖雷 輪流耐心給你講解你還沒弄明白嗎

看你資料卡寫了計算機,我們算一算總可以吧

設乙個語言裡需要表達的概念數量(詞彙數量)為 ,音節數(你說的聲音總類數)為 ,平均每個詞的音節數(詞彙長度)為 ,數學上,自然有:

其中顯然 1,N\gg1" eeimg="1"/>

你肯定是根據這個式子得出了, 越大,那麼 越小, 小的語言你就認為它「簡潔」。

那麼問題有很多:

人是不可能去記憶一大堆高度亂序的語音序列的,所以我上面寫的是個不等式,因為等號成立的條件是每個音節的資訊熵最大,即:

當且僅當

這個時候每個音節出現的概率均等

這個你想學會這種語言的詞彙表,難度是地獄級的。

人在給概念命名的時候,總會傾向於讓含義相近或相關的一組詞彙長得相似,含義不同或不相關的詞彙足夠不同,也就是說impossible與possible相關,他們共享了possible這個語素,但為了與另乙個詞相區別,就不會有意義完全不同的詞叫ippossible。

意思就是說,你可以讓碼元數量變得很大,但是為了記憶方便,每個碼元的資訊熵會隨之變得很小,因而並不必然會變小

「簡潔」程度的損失函式是:

語言的整體損失函式是:

令:可以按下式求到最小值:

所以,趨於無窮大時會導致損失函式極大提高,因為此時發音難度大大增加。

此外,乙個語言中如果音節數目極多,語流中為了保持音節之間聽感上的區別性,會放緩語速,上面這個簡陋的模型裡,你可以認為語速損失函式與發音難度損失函式成正相關。

所以同樣,不會有音節數目多的語言說得快的說法,簡單的說就是音節數目多的語言,說的太快就聽不清。

你要知道語言不是憑空製造出來的,歷史音變中不會發生你說的那種增加音節數目,並同時增加每個音節資訊熵的極端情況。

舉個例子,如果乙個語言中的[b]在所有的[a]前變為[p],其餘變為[p'],那麼音節數目增多了,但是對這種語言的「簡潔性」沒有任何影響。

我只能說民科害人不淺,我盡力了,你能不能看懂就到這兒了。

4樓:杜若致遠

這個命題你拿來問知乎語言學家,那麼他在抽象的意義上是錯誤的,而在具體的意義上又是正確的。

像你現在這樣問,大家當然會告訴你,不是這樣的。你錯了。

而如果你說,你認為古代漢語比現代漢語更簡潔,他們就會告訴你,這是由於古代漢語的聲音總類更多的緣故。《其實一點都沒少!》

如何讓perl dancer支援多語言?

胡松濤 首先,找思路 May03 Web Localization Perl 多語言支援模組的原理和演變 然後,找模組 Locale Maketext Lexicon 主要實現模組 Locale Maketext 參考模組 在lib下建立新模組 mkdir lib touch I18N.pm 編輯I...

多語言使用者會遇到失語現象嗎?

陳葉元 不會,我目前在蒙特婁,基本以前習慣了英語法語的自由切換。當然即使是本地人,他們雖然說是雙語,但是其中一門語言還是會比另一門語言更好。然後我覺得說語言會出現混亂的情況是出現在學習語言的初期,初期當你說話還在從你的母語或者另一門語言翻譯的階段。到了後期你使用語言是即興的,你不會經過任何翻譯過程,...

為什麼很多語言裡 y 表示 j ?

英語用作子音的y可能受到g的變體yogh 的影響,後者在中古英語中代表g的軟化音 j 作為母音的y,在古英語就有,代表 y 後來在中古英語階段與 i 混同,正字法上i和y也逐漸混淆,直到19世紀初才根據詞源,非詞尾y通常只用於來自希臘語的單詞。Why did Blake spell tyger 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