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生產力中,有牛,和鐵器和沒有能耕種多少地,深耕與不是深耕對產量有多少影響?

時間 2021-05-06 17:10:19

1樓:Bert

看你的問題,你應該不太清楚是什麼深耕。深耕其實就是把難耕的地也耕了。你看美國還有德國這些發達國家,他們耕地一般都是在平原上,機械化生產,聯合收割機的生產效率多高啊?

正是因為我們就沒什麼可以耕的地,全是丘陵山地高原,人口還多的不行,所以只能用深耕的方式擴大生產,像這種爛地機械根本開不上去,所以就只能刀耕火種牛來耕。

2樓:清風一縷浮萍遠

嗯,用三個字形容,頂梁柱。

我媽給我說過他們小時候農村合作社的牛那真的勞苦功高,功勳卓著,就連播種用的機器都沒它重要(主要那會沒油機器廢了)

3樓:真嘯風

差別當然很大了,但具體大到什麼程度,有多少影響,我沒有研究過。就這樣感性得說吧。

沒有牛之前,人力鋤耕土地效率很低,大約一人一天兩畝。可能青銅器還低,因為工具太軟了。

有了牛和鐵犁,一天差不多能耕八畝地。

春秋時,好像是孟子說過,一百畝地大約能養活五個人。

戰國時,隨著耕作技術的進步,一百畝地已經可以承載八個人。

現在呢?14億人,18億畝土地紅線,主糧基本自給,不容易了。

淺耕約半尺,土壤耕作層淺,作物生長有限制,產量不高。

到了漢代,普遍使用了牛耕鐵犁,深耕在一尺左右,當時的畝產大約150—200斤,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再大膽聯想一下:沒有普及牛耕之前,夏商周三代,每個朝代都是400年以上,漢代之後,乙個朝代沒有超過三百年的。

有幸找到了一張示意圖,這是專業學者宋兆霖在研究了歷史文獻後得出的結論,看看牛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鐵器的使用為什麼會增加生產力?

尼古拉斯劉能 咱們這從古時候起就不屬於銅富裕的地方,銅礦少,想想楚國能為了幾個銅礦山跟周邊所有國家幹過仗,就知道這東西有多缺,但是鐵礦石就好找多了,所以掌握了冶煉鐵的技術之後不論是農具,兵器的質量還是數量都得到了提公升,古代農業通過精耕細作來提高產量,那年代又沒有農藥,也沒有種子站,全靠手上的傢伙什...

工匠精神和生產力低下的界定?

高票答案全文bs。工匠精神是基於種性和戶口制度的 以職業世代相傳的封建精神為基礎的意識形態。換句話說,它是以 我爺爺的爺爺做鐵鍋,一直到我也做鐵鍋,再到我孫子的孫子還要做鐵鍋 為公理基礎的 有制度配合 下限是 不會出現國家禁止使用鐵鍋,讓我全家失業的情況 上限是 我的領主每年都會訂購一定數量的鐵鍋,...

為什麼古代生產力不發達,可是生產的東西反而更精緻?

李奇微 啊,這麼說吧,所謂的生產力更多是指乙個 量 的概念,換句話說,是指在保證一定質量的前提下生產出來的東西遊多少,這裡的一定質量,是指保證正常使用,並不一定多好。打個比方,既然工業紡織的衣服便宜美觀,為什麼還有人喜歡手工紡織的?一方面是因為手工紡織可能會有更多定製化元素,另一方面也涉及到紡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