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乎上一些很棒的回答也會選擇匿名

時間 2021-05-11 15:23:57

1樓:柯雪

其實我也想問這個問題。但是可能有的人想要有自己私人空間,不想讓認識的人知道自己,才能自由大膽的說出自己真實想法和經歷。不然都會如同在現實社會,有所顧慮,都在戴著面具說話做事。

2樓:修灬影

近來做文章的人大抵用真姓名了,但也仍有用別名的,——我自己即是乙個,——這個理由據我想來可以分作下列三種。

其一最普通的是怕招怨。古人有言,「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現在更不勞重複申明。我的乙個朋友尋求社會上許多觭齧的原由,發明了一種「私怨說」。

持此考究,往往適合;他所公表的《作揖主義》即是根據於「私怨說」的處世法,雖然因了這篇文章也招了不少的怨恨。倘若有人不肯作揖而又怕招怨,那麼他只好用乙個別名隱藏過去,雖然這也情有可原,與匿名攻訐者不同,但是不免覺得太沒有勇氣了。

其二是求變化。有些人擔任一種定期刊的編輯,常要做許多文章,倘若永遠署乙個名字,那麼今天某甲,明天又是某甲,上邊某乙,後邊又是某乙,未免令讀者減少興趣,所以用一兩個別名把它變化一下,我們只須記起最反對用別名的胡適之先生還有「天風」等兩三個變名,就可以知道這種辦法之不得已了。

其三是「不求聞達」。這句話或者似乎說的有點奇怪,應得稍加說明。近來中國批評界大見發達,批評家如雨後的香菇一般到處出現,尤其是能夠漫罵者容易成名,真是「一覺醒來已是名滿天下」;不過與擺倫不同的,所謂成名實只是「著名」(Notorious)罷了。

有些人卻不很喜歡「著名」,然而也忍不住想說話,為力求免於「著名」,被歸入「批評(或雲評騭或雲平論)家」夥裡去的緣故,於是只好用別名了。我所下的考語「不求聞達」雖似溢美之詞,卻是用的頗適當的。

至於我自己既不嘲弄別人,也不多做文章,更不曾肆口漫罵,沒有被尊為「批評家」的資格,本來可以不用別名;——所以我的用別名乃是沒有理由的,只是自己的一種Whim罷了。

——周作人《別號的用處》

3樓:仙女本仙

那可能是因為還沒來得及取匿。

像我這種編乎段子手,最大的愛好就是,匿名答題。

贊數多了再取匿,告訴大家這就是24k純編的段子。

讓大家盡享極速飛車的感覺。

而是因為即使匿名了,也能看出我確實欠揍才點的贊。

4樓:

啊……因為不想惹上麻煩,有些回答需要特殊經歷或者身份,因為答個題被人盯上就不好了。

又看了一眼題說不涉及個人隱私,有點好奇隱私的定義,我還是舉例子吧,比如我答過「作為乙個富二代」如何如何的問題……

好吧這條也要匿名了

5樓:盛夏的櫻花樹

因為人家就是想寫個答案幫助到別人而已,從來沒有那麼多功利的目的。知乎上有的人為了成大v,無所不用其極,回答問題的能力渣的要死。有個幾萬粉絲就覺得自己是什麼明星了,偶像包袱非常重。

拜託,在生活裡也就是普通人。又不是王力巨集好嗎!出門沒有狗仔抓拍你的!

你所謂的粉絲也許見到你以後,也就破滅了想像。

我想這些人的初衷,和知乎創立的初衷也是一樣的。助人的同時助己!

一定是沒有帶有那麼多的個人目的和商業目的。

6樓:「已登出」

因為那個人平時的發言都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當他刻意要去胡說八道的時候為了避免引戰或者毀形象,所以匿名,但負負得正,平時就胡說八道的人刻意去胡說八道,答案反而讓其他人覺得三觀很正。(這個是真實的故事,不是胡說八道。)

7樓:

為了保證完美的三零戰績。

像我這種上知乎單純分享與學習的人,一直堅信答案重在內容而不是作者,所以永遠匿名。

就想這麼低調路過而已。

8樓:

無非兩點。

身在行業,曝乾(內)貨(幕)有風險,涉及相關利益,同行分分鐘來戰。

懶得和多餘的人侃大山,尤其是自以為自己很懂的人,拿一些其實非常弱智的觀點來讓你論證之前自己說的話。

匿了,想說啥就說啥。不服,我就匿了,要怎樣!

男朋友經常會和我分享知乎回答裡的一些女孩子的行為,並且和我說以後不要學她們,是什麼意思?

暮夕 找了個這樣的爹還不分手?鎖了鎖了。說正經的,你可以反轉過來。每天找各種男性迷惑行為,然後對他進同樣的教育。以毒攻毒。 Zombie 一句話的事兒,別聽就完了。或者理性一點,覺得有道理就聽點,覺得沒道理就當他在放屁。或者更機智一點,你也分享一些男性行為,讓他別學。 如果你們足夠熟,足夠有默契,你...

知乎上看到一些人評價c 的exception很難用,想問一下大家寫c 時怎麼處理錯誤?

胡宇光 已經有人回答了很多。我補充幾點。有些環境下異常處理不好要求完全控制流程和從錯誤中恢復錯誤的場景。這有點類似於0mq作者所說的。但我說的這種場景不一樣,我說的是系統已經很糟糕,各種鉤子各種登錄檔或檔案缺失,對,我說的就是安全軟體或者系統修復之類的場景。除此之外,普通程式設計師抵制異常通常是因為...

知乎上的李開復是否給大家一些全新感覺?

HeXiaobo 我剛開始的時候覺得,開復老師看問題的角度獨特,思維有深度,分析夠透徹。真的是這樣嗎?真的是這樣嗎?真的嗎?思考一番之後,我覺得未必真的是因為開復老師的分析能力有多強,思考有多麼透徹。我們相信一定在知乎的普通使用者中找到分析和思考能力能達到開復老師水平的人,甚至超過開復老師的也是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