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的輕機槍射擊精度如何?

時間 2021-06-08 01:17:03

1樓:吃土喝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輕機槍大多都屬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延續,或者說是老古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交戰各國發現他們缺少一種可以隨軍快速移動的自動火力,雖然衝鋒槍可以在短距離作為自動火力有效壓制或擊殺敵人,但是遠距離敵人衝鋒槍就無能為力了。就此基礎,各國開始研發本國的輕機槍。

英國拿出了自己的劉易斯,法中國人拿出了紹沙,美中國人拿出了意義不明的白朗寧BAR,德中國人拿出了MG34幼年體的輕量化水冷輕機槍MG15n.A,丹麥人拿出了麥迪森。

此時開始,因為各國對輕機槍的要求和戰場定位不同,輕機槍的效能開始天差地別。主要可以通重載彈量分為30發以上的和30發以下的。德國和英國的輕機槍載彈量大,本身槍體也重,定位更偏向於作為班組機槍使用;而其他國家的輕機槍載彈量少,無法做到壓制,就只能在精度方面下功夫了。

一戰後的捷克斯洛伐克的ZB26走的也是精確自動火力的路子。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或是直接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輕機槍拿來用,或是已經走上了另一條路子。德國有一段沉浮的歷史,做不到美國那麼細化的機槍分類與定位,只能在通用化輕量機槍上一路走到頭,MG15/34/42等壓制用班組通用機槍大行其道,這類機槍根本不在乎精度問題,只要射速夠高,維修方便,可以在戰場上提供持續的火力壓制,就已經完成自己的設計指標了不是麼?為什麼MG34這種掛彈鏈的,需要副射手的,原則上不能跑打的機槍要跟其他彈匣機槍比精度?

完全沒那個必要。

至於BAR,麥迪森這類,他們的戰場定位和作用更像是現代的自動步槍,精度那是基本要求。

2樓:槍芒解說

輕機槍芬蘭的LS-26輕機槍和

芬蘭拉蒂LS26輕機槍的射擊精度遠遠勝過同時代的其他輕機槍,並應用了眾多前衛設計,在機槍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作為拉蒂設計成功的第一種槍管後坐式輕機槍,為其後來的自動槍械設計打下了紮實的基礎。LS26輕機槍在蘇芬戰場上證明了其射擊精度比當時蘇芬戰場上其他任何型號機槍都高,無論單發還是連發都有著極高的精度,因此發揮了巨大的殺傷力。

九九式輕機槍的設計基本上與九六式輕機槍相同,並可共用一些零件。不過,它取消了油幫浦,並擁有較好的退殼機制,使其可靠度超越以往的輕機槍。早期版本在槍托處有一支單腳架,以及可旋上槍口觸螺紋的避火罩。

裝在頂端的彎曲盒狀可卸式彈匣可容納30發子彈,而有側翼的槍管可快速更換以避免過熱。

九九式有刀鋒型前準星與葉片型後準星,並有200到1500公尺的刻度以及為風所做的調整。槍的右側可接上一支2.5倍、十度視野的望遠瞄準鏡。

這些瞄準鏡往往配發給單位中槍法最好的軍人,使這些機槍有時被當作狙擊步槍使用。乙隻標準的步兵刺刀可被接在槍管下的氣動機制上,不過由於此槍相當重,而且刀鋒在裝上槍口時往往被避火罩擋住,在戰場上這項功能被證實為不實際。據兵器工業檔案,此外兵工署在戰後要求捷克式改進時就提出了要改成99式的直立表尺,此外99式還有個當時很先進的功能,彈匣能提供餘量顯示。

3樓:一憶往昔念東方

輕機槍沒有精度可言,而是穩定性與可靠性。

輕機槍的目的是火力壓制,射擊衝上前的敵人,而不是定點射擊,精度射擊。所以,被輕機槍打中的人就是人品不好,有人甚至同時被無數枚子彈擊中慘死。畢竟戰爭中誰秒誰都是不一定的。

4樓:HoeAlen

精度最高的就是ZB-26/30和衍生的BREN(布倫式)。按英軍部分精銳部隊的使用經驗,輕機槍由熟練射手操作,1、2發點射的精度不亞於戰後裝備的SLR。

ZB-26含附件

ZB-30

BREN式全系列識別圖譜

美國在二戰時開闢第二戰場是否明智?

雲天 因為羅斯福沒有上帝視角,前期美國怕蘇聯人頂不住,德國一統歐洲大陸,後面又怕蘇聯紅軍推平西歐。再者說了,其實歐洲大陸實現二分天下的話,對美國有什麼好處呢?他就無法再插手西歐,後期美國想要的可是稱霸世界。如果大膽設想的話,美國當時最好的戰略其實是在45年與德軍聯手,把蘇軍趕回老家去,畢竟49年前美...

二戰時的水兵都吃些什麼?

鼓樓 各國國情不同特色也不同,全寫出來能出好幾本書,這裡挑幾個特色。日本 海軍咖哩。美國 魚雷雞尾酒。德國 潛艇兵喜酸菜 酸菜水大,潛艇缺水 STURMGEIST 摘自詹姆斯.布拉德利的 飛行員 準備室外面是一間小廚房,無線電技師拉爾夫 森奇沃爾特說,我們隨時都有東西吃。那些沒去飛行的人總會為那些外...

二戰時各國飛機產量都是多少

公尺格 1這是整個二戰期間各國的總產量。2這個總產量包括各種機型,戰鬥機,重型轟炸機,舔地機,俯衝轟炸機,魚雷轟炸機,水上飛機,偵察機,滑翔機,運輸機,教練機 3運輸過程的損失,飛機出了車間並不是立刻就到前線的,尤其是船運時損失率可不低。4訓練損失,戰機有了,飛行員可不能從車間裡生產出來,要慢慢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