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龍蝦兵打仗的時候不會成為活靶子嗎?

時間 2021-05-07 01:53:06

1樓:男人四十

人家用人命換來的經驗,不是連槍都沒打過的你可以質疑的。

在龍蝦兵鮮豔醒目的軍服,看起來有些傻的排隊槍斃作戰方式在當時算是最先進的方式了。

2樓:小蝦漢斯

貌似直到一戰之前,英國都是堅持不採用徵兵制的,而這點與英國的島國屬性結合起來,對兵源質量的保證是很有效果的。歐洲大陸戰爭的常態是老兵幾次混戰下來很快打光,然後新兵趕鴨子上架,青黃不接(七年戰爭的普魯士尤為典型)。對於有英吉利海峽和海軍運輸船保護,可以自主選擇交戰時機,主力兵團很難被全殲的英國陸軍而言,這樣的問題就少多了,新兵甚至還能在後方保證一定的訓練時間。

所以有人調侃說全戰系列的英國每一代都是國力+陸軍+海軍最強,可能倒也不全是CA的愛國牌,因為全戰系列基本只看單兵。至少杜倫尼的確說過,他見過的英國士兵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部隊,而當時還是法軍整體質量最強的一段時間。

英軍有個坊間傳奇,就是很多歷史時期由其王牌名將所統帥的軍隊,都能保持幾乎每戰必勝的恐怖勝率,我覺得這倒並非這些名將本身有多麼超凡,而是由某個名將所統帥的英軍,基本上抵消了將領指揮水平這個引數,這個時候英國士兵本身的素質優勢就可以全面發揮出來了。所以即便是威靈頓,都不敢說自己比當年的馬爾伯勒更出色。

尤其是在一地集中的大軍一般不超過10萬的前工業時代,這種模式的優勢更加明顯,因為一般該名將每大勝一仗,對方軍隊整體素質就不免下降一點,老兵越打越少,而本方老兵卻越打越多,優勢越來越大,最後達到幾乎無解的效果。幸虧邱吉爾夫人和安妮女王關係破裂最終導致馬爾伯勒被撤職,以及路易十四最後時刻信對了維拉爾,不然40萬大軍的家底都差點被邱吉爾和歐根這倆人一點點磨完了。

3樓:feifly

排隊槍斃的原因好多人都說了,因為命中率感人……好多人還說了,紅色軍服的事,說了比如好辨認,提公升士氣什麼的……其實是因為那個時代紅色的染料最便宜……

作為士兵你要知道,你身上穿的手裡拿的都出自出價最低的那位承包商之手。

4樓:海水浴場

細說起來主要可以分三點

1 這是什麼時候的衣服

這還算真是排隊槍斃時期的軍服(的變裝現在算禮服)2 這玩意不會變成靶子麼

排隊槍斃時期火器的射程、效果都沒有現在這麼強鮮豔的軍服可以明顯提公升士氣也能快速分辨敵我

迷彩體現出價值要到日俄戰爭時期了

3 為啥還要穿他

因為這是禮服它體現了大英步兵的光榮傳統和歷史在排隊槍斃時代英國龍蝦兵被稱為永不消失的紅線甚至在哪個遊戲裡(全戰拿破崙?)所有英國將領全部帶這個被動越打到就剩一輛排兵力了防禦越強很可能絲血翻盤

5樓:Foggy Dragon

補充一下在一篇文章裡看到的,採用紅色的最初的原因是當時採購時發現紅色染料最便宜。

看到了嗎,最便宜!

至於其它的方便在火藥煙霧中辨識敵我,還有看起來有震懾力,那都是後來才發現的。

以及紅色不容易看出出血好像是錯誤的,因為血液乾涸後會變成黑色。

6樓:揪住

看年代,這套軍服顏色還上戰場的時候,戰鬥方式還處於排隊槍斃的階段,戰壕戰開始後,英國早就不用這個色系的軍服上戰場了,現在更是類似禮服的存在

7樓:不知為不知

紅彤彤跟煮熟似的龍蝦兵,

在那個時代可是世界最強軍隊之一啊,

當時有多少軍隊能扛得住和英國龍蝦兵三輪對射啊?

在屬於日不落帝國的年代,就算人家是活靶子,你也打不過。

8樓:餘不閒

那個時代的槍射程、準度和射速都比較差,不能和現代的步槍相提並論。這種戰術純粹是為了適應時代,你不能單純地拿著現代人的視角看待那個時候的東西。

9樓:巴頓

線性陣列時代大頭兵全是活靶子。顏色艷麗的軍服一來識別度高,士兵即使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一般也不至於變成誰都認不出來的泥猴子。二來高亮度軍服也可以增強士兵榮譽感,鼓舞士氣,讓大頭兵們雄赳赳氣昂昂地上前線當炮灰。

用山東省作協副主席王兆山同志的詩詞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縱做鬼,也幸福。

英語會不會成為學程式設計的障礙?

當然會從一開始就會,所有中文的文獻幾乎都是落後外文的。如果你從一開始就從原汁原味的教材進行輸入,就已經高出別人一大截了 首先說結論 不妨礙入門,但英語不好,會給技術能力設定上限。其次作為剛入門的碼農,結合自身提一句,要像優秀的人看齊,不能懈怠,否則最後坑的是自己。學習程式設計並不需要什麼硬性的前提,...

本次瘟疫會不會成為美國衰落的開始?

禪心語茶 這種想法可以休矣。第一,美國其實沒有 衰落 真正 衰落 的是除德國以外的歐洲。美國近二十年經過經濟衰退,但大致是一種向上的趨勢。第二,你提到的 衰落 其實是因為中國地位的上公升。自有大國崛起以來,單以經濟發展速度而言,史上再無乙個大國以今日之中國的速度連續發展這麼長時間。所以我們之間不斷拉...

婆婆就是婆婆,不會成為你的親媽是嗎?

珠珠 婆婆就是婆婆,親媽就是親媽,就個人經歷來看二者不要混淆,保持界限感,對自己,對別人都好。因為和老公是在大學認識,也很愛老公,就一直想著要好好孝順老公的爸媽,想著把老公的爸媽當成自己的爸媽一樣對待。婚後,我一直秉承著坦誠相待,平時和公公婆婆相處,也很尊重他們,很多事情都是積極主動參與,無論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