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論,你怎麼看?你一年讀幾本書?

時間 2021-06-08 03:34:14

1樓:南有嘉木

有用還是沒用,那要看題主說的用是用在什麼地方了。如果想讓讀書達到「飲水解渴,吃飯頂飢,穿衣禦寒」這樣的即時效果,幾乎是不可能的。

從古至今,很多人都說讀書沒用,但是最後繁榮的朝代和國家都是重視文化和讀書的國家,社會最重要的位都掌握在讀書人手裡,活著掌權者在得到全力後繼續學習的,中國的典型是宋太祖趙匡胤,豆歐洲的典型是查理大帝,中國自古的名言「學好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因此讀書的作用是重要的,但這種重要性不是讀書的即刻就能發揮出來。

如果想在短期內通過讀書發財、改變氣質等等,都是不現實的,徒勞無功而又庸人自擾,那就應了中國的另一句古話「百無一用是書生」。

你看看我們國家的文化,一句話總有另一句與它意思相反的話,這也會是中國陰陽文化的延伸,至於具體體現那種效果,就需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了。

下面談談我對讀書作用的理解。

休閒娛樂的書籍能夠短時間內讓人放鬆快樂,這不就是讀書的作用麼?

知識型和技能型的書籍,能讓人獲得想要的知識和技能,能夠為我們的生存提供保障,這不也是讀書的作用麼?

文學性、思想性的書籍,能夠從我們的思維底層去完善或者改變我們的思想,能夠讓我們明理知事,學會怎麼去看待這個世界、怎麼去這個世界相處。這不也是讀書的作用麼?

除了休閒娛樂類的書,其他情況下讀書在於長期的、系統的積累,「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對於每個人,自己需要看的書和自己喜歡看的書,都具有個體差異性,所以必須根據自己情況決定去看什麼樣的書。

首先我們得在這個世界上活下來,所以我們首先得看我們賴以生存的書,

工作生活會勞累,需要休息與調節,所以我們在需要休閒娛樂的書去調節,

我們的思想決定我們的行為,所以我們在生存和休閒之後,必須深度的去讀思想類的書籍,完善夯實我們的思想基礎,這樣我們思想大廈才能蓋得更高。

最後總結一下,讀書的作用可以是得以生存、獲得娛樂、提高智慧型和創造力,題主不用糾結看書有無用處,先用看書去讓自己活著,然後活的更好、更好,之後讓身邊的人也活的更好。

至於一年讀幾本書,個人覺得讀書的數量不是最重要的,質量才重要,如前文所說,生存、娛樂和智慧型是我們讀書的主要目標和作用,讀書的數量太多,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也就越多,加上每個人記憶理解能力有差別,很容易導致大腦來不及消化這些資訊,造成「多識少智」的結果,把自己變成書呆子,所以題主在讀書時大可不必過於注重讀書的數量,而要以書的質量、讀書的效果效率為重。

在這裡建議題主可以先讀經典,經典之所以能夠大浪淘沙,從歷史和同期同類的書籍中脫穎而出成為經典,必然有接近事物本質的內容,閱讀他們能夠從問的思維底層改造我們的思維模式,其中蘊含的思維方法能夠提高我們認識事物的效率,其內容也能引人入勝。

知乎網友裡不乏一年閱讀書籍上百本的大牛,與他們相比,我的數量基本控制在一年20本,經歷了從讀經典到廣泛涉獵再到讀大部頭的過程,讀書的過程很快樂。

希望對題主有用。

你如何看待馬雲的讀書無用論?

windwind 這個觀點很有道理,因為完全不讀書跟讀書太多,都有侷限性。完全不讀書,就意味著一切閉門造車自己摸索,靠自己的狹隘經驗。可能一輩子都是井底之蛙,沒有入門。本質是拒絕繼承前人的經驗教訓,則成功所需的時間成本大增。讀書太多,則容易陷入各種無用雜書 各流派的混亂言論中無法自拔,讀書也會沉迷,...

都2023年了,為何「讀書無用論」還這麼深入人心

Seann 這類邏輯其實很常見歸根結底我覺得 首先這只是小概率事件,不能用於作為任何理論基礎,硬要將這套理論視為瑰寶不是壞就是蠢 其次 小混混 優等生 這類標籤是具有時效性片面性和侷限性的,只是從某個層面來對人進行概括和描述,人們只看到沒讀過書這一劣勢,沒看到這類人身上的其他優勢 成功的因素有千千萬...

支援讀書無用論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說讀書無用論的,你看看哪個不是博士,教授,院士什麼的,直到今天還有人對這個論調有支援嘛。再有錢,都是個 土豪 沒錢就是個土鱉 道德與法治英語 乙個人過得好不好和他的觀念沒有關係。而主要靠主觀意識和客觀因素 很像官樣文章?別急著離開 只是成功的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如果不清楚自己該幹什麼的人都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