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字和英語中都有一詞多義的情況,一詞一義不是更簡單?

時間 2021-06-01 16:13:50

1樓:十里磚牆

為了防止浪費,因為有的詞只用在一種意思的情況下,會很麻煩,人們必須掌握相當的詞彙量,一詞多義在混淆不嚴重的情況下,很精煉的表達方式

2樓:阿羅

看書快看傻的我,覺得題設可以作為一道辨析題~好吧,之前背過這方面內容。

首先是多義詞產生的原因。

1、詞的多義性是語言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乙個詞在新出現時一般是單義的,但是,由於語言中的詞同客觀事物比較起來,數量總是有限的,隨著客觀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深化,不可避免地要用原有的一些詞來表示有關的其他事物,這就造成了詞的多義現象。因此,語言詞彙中一些從古到今經常使用的詞,意義往往越多,而一些新造的詞,意義常常是單一的。

2、多義詞的大量存在是詞彙豐富的一種表現。詞的多義,豐富了詞的內容,擴大了詞的使用範圍,從某種意義上說比增加新詞更為經濟。多義詞的每乙個意義稱為乙個「義項」,義項是該詞固定的意義,是長期習用,為社會公認的意義,應該在詞典中反映出來。

義項是固定的,它不同於詞在運用時在語境中臨時產生的意義。

再說下多義詞在語言中的作用。

1、便於記憶詞語。每種發達的語言都有十幾萬至幾十萬個詞,每個詞平均都有幾個義項,義項總數達上百萬甚至幾百萬個,如果每乙個義項都用乙個語音形式來表達的話,一則人的口舌難以發出這麼多不同的音,二則人的記憶也負擔不了。所以多義詞的存在是語言符號簡易經濟的必然結果。

2、便於掌握詞義。漢語詞彙豐富、精確、簡明、易於掌握,是因為漢語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多義詞,是乙個詞盡可能多地擔負更多的義項。在多義詞中,由於幾個義項功能迥別而又在意義上聯絡緊密,人們便於從舊義出發去理解和掌握新義。

因此,越是常用的詞,越容易在運用中創造出新義,不斷發展出更多的義項。

3、多義詞還能造成多義雙關的修辭效果。

如:臉盆裡扎猛子——不知深淺

木頭眼鏡——看不透

馬路上的電線桿——靠邊站

啊……又回顧了下內容~

3樓:KKay Wang

。。。人家倒是想一詞一義,做不到哇。上面的答案有說詞義的引申,除此之外還有假借擴大縮小等等。。

總之這是人民群眾的選擇啊正經點而說的話,詞的意義我們可以分為概念義,語法義和色彩義。這裡說的肯定是概念義。乙個詞是用來反映乙個概念的,所以除了詞義本身的發展之外,世界也是在發展的,所以概念本身也是在發展的。。。

然後詞的意義就變多了。。就是這樣

4樓:

從語言符號的角度來說,把時間往前推更容易解答和理解此問題。

語言是人類思維表達和人際交往的工具,其本身只是符號,而古時人類發明的語言符號太少,不能滿足個人表達意願,於是這個符號就承載了很多意義。語言跟語法很相似,也符合語言遞迴規律: 由有限的符號和有限的規則可以無限的使用從而產生無限的表達形式。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中的「說」,最開始,人類就賦予「說」這個符號「心情愉悅的意思」,當然還有「說話」等意義,後來,(如果窩沒記錯的話)到了唐代,因為需求量大等原因,才產生「悅」這個字專門表達「心情愉悅」。

很少回答問題,畢竟好多書還沒看吶,感覺自己知道的還是太少,希望可以可以解答題主的疑惑啦O(∩_∩)O不介意的話給個贊以資鼓勵~~

為什麼「絲綢」一詞沒能融入日語中成為漢字詞?

Hollow 這是因為古漢語 綢 字不是指綢緞,作絲織品的 綢 寫作 紬 日語對綢字保留了其本來的寫法紬,訓讀為 取紡 之義。其指代範圍有一定縮小,特指熟絲 紬糸 織成的絲織品。 眾所周知日本大規模引入漢文化有兩個時期,南北朝時期與隋唐時期,引入的漢字讀音也稱為吳音和漢音.那麼可以認為,除開這兩個時...

為什麼英語和漢語中都有他 她 它?

szivem 英語屬於印歐語系,有乙個特點就是很多詞類都要分性,陽性 陰性和中性,比如名詞,形容詞,代詞等。英語的he,she,it應該是起源於指示代詞 這個 其本意應該是指 這個人 或 這個東西 有些語言只有乙個ta,比如匈牙利語和芬蘭語就是,因為這兩種語言沒有類似印歐語的 性 的概念。匈牙利語中...

英語中的 地鐵 一詞為什麼不含 train ?

train是交通工具,metro是運輸系統。具體的詞源見我這個回答。廣州地鐵的英文譯名為什麼是 metro 而不是 underground 或 subway Enzo Jiang 的回答 地鐵在不同城市的稱法不同,有叫tube的,也有叫Metro的。有些時候民間稱呼和官方稱呼也會有不同。我聽不少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