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理論如何解釋 燈下黑 現象?

時間 2021-06-01 11:48:53

1樓:

「燈下黑」現象即為:人們對發生在身邊很近事物和事件沒有看見和察覺。可以把這個問題轉化為:為什麼人們會放棄對身邊很近事物和事件的關注?

既然經濟學假設人人追求約束條件下的利益最大化,而人們又放棄了對身邊很近事物和事件對關注,說明行動人在主觀上認為關注身邊很近事物和事件的預期收益很低,而放棄關注的機會成本很小。

問題在於行動人的主觀認知上,這裡的「主觀認為關注身邊很近事物和事件的預期收益很低」即是行為選擇的約束條件,這個約束條件的形成是演化論、認知心理學研究的範疇。這個約束條件形成後,即標誌著該行為人在主觀上,已經認識到身邊很近事物和事件的價值,並且做了價值大小權衡及其攫取。於是行動人認為:

該事物和事件的價值不大,或者已經窮盡其價值利用,再投入精力的邊界收益較小或許為負。因此行為人在主觀上認為放棄的機會成本很小,轉而尋求預期收益更大的事物。

2樓:索霖馬可夫

把豪泰林模型稍微改一下就可以解釋了吧。比如說我在數軸原點,我旅行的單位距離成本是c。那我要獲得x點處的商品,就要支付xc來挪到點x。

關鍵問題是,我到了x點以後,我再回去要原點的那個商品,又要支付xc再挪回去。只要x點的商品給我帶來的效用大於原點商品帶來的效用,減去我旅行的負效用,那麼我就會選擇停在x點,買x點處的商品。

那麼我一開始為什麼要走呢?很簡單,我不知道x點的商品什麼質量啊。可以假定我知道它質量的分布。同時它質量的期望高於原點處商品質量+xc。

這樣一來,燈下黑就轉化成了乙個後驗的現象。也就是說我一開始不知道我身邊的商品其實比x點那的商品好,但是等我花了成本確認了x點商品的質量後,我再回去要原來的就不划算了。於是我表現為捨近求遠買了個更差的商品。

但是在我出發之前,我做的出發決定是滿足預期效用最大化的。

所以啊,燈下黑其實就是「來都來了」。

3樓:黑金剛

很多年前,某人到越南去遊玩,夜宿某一鄉村,驚見其屋簷下有一大塊醜陋的木頭作為墊腳用。此人是個木材商,憑著行業的眼光,認出此木竟是黃花梨。

於是,那人不動聲色問屋主:「這是什麼木料!」

屋主瞧了一眼那塊木頭,淡然回道:「黃花梨!」

那人裝作不解道:「黃花梨是紅木一類吧,紅木不是很貴嗎,你怎麼把它扔在這裡?」

屋主笑道:「到處開裂,能有什麼用?」

4樓:立羽

因為人要實現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效用是乙個主觀尺度,因此有時會發生效用與價值的偏離,比如風險愛好者可能對燈光外側更感興趣;按照經濟學觀點,燈下部分可以理解為一種沉沒成本,是為了更大照明犧牲掉的部分;還有可能是資訊不對稱,你並沒有對燈下部分有完全的資訊和知識,因此給了競爭者(或者違法者)通過進入退出並由此牟利的機會。

5樓:

或許可以用邊際效益來解釋。對於燈下的地方由於已經了解很多,再分出精力去關注的話邊際效益太低了,而對於燈外的地方每一點觀察和探索都有收穫,邊際效益大。所以理性人選擇忽視燈下

如何用現代經濟學理論解釋剩餘價值?

那她他 剩餘價值就是資本家 老闆的價值。舉個栗子,你在蛋糕店打工的,一天做了100塊蛋糕,工錢200塊,房租水電機器折舊500塊錢,蛋糕全賣了,收入1000元,那麼剩餘價值就是 1000 200 500 300塊錢。你可以說,今天老闆剝削你,得了300塊錢的剩餘價值。第二天,做了100塊蛋糕,工錢2...

有哪些微觀經濟現象很難用現在的經濟學理論進行完美解釋?

海綿寶寶想開了 中國的房價市場其實在微觀上就比較難解釋所以很多國外經濟學家以中國房價為模型在研究。而且在微觀經濟學中,有很多假設太絕對,否則沒法推導最後的結論。或許是我學習有限,還沒學習過過於高深的經濟學理論 SpringField 根本的不確定性下人的行動形成機制。這個問題我感覺無論是主流經濟學還...

微觀經濟學理論研究有哪些前沿領域?

唔,行為都有人提了。為什麼沒人提神經經濟學,這個對微觀的假設和公理很具有衝擊性啊,而且帶實驗實證的東西,還不像構建公理一樣,不好反駁 Theorist 感覺big picture需要JET的主編之類的人能描述清楚,一般人只對自己的領域熟悉。我知道目前network economics比較熱,你說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