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設計思維 Design thinking

時間 2021-05-07 01:26:24

1樓:王禹石

感覺如果大家讀到這種定義性的答案,估計多半是一些枯燥無聊的內容,我的中文水平可以說非常不怎麼樣,希望大家耐著性子看下去,誰讓學習這件事本來就不是個「愉悅」的體驗呢。

一些uxoffer的小夥伴曾經翻譯裡一篇關於設計思維簡史的文章,文中其實提到了不少對設計思維做出定義和詮釋的大牛們,如果我們仔細去看這些大牛的定義和對設計思維的描述,你會發現,實際上這個定義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變化的,並不是一塵不變的。而「設計思維」首先不同於「設計師思維」,在這段文字中,我想介紹一下我對她的理解或者解讀。雖然設計思維不是設計師思維,我們卻要從設計這個行為開始講起。

設計行為

設計是我們人類常常做的事情,而在現在的設計當中,不管你設計的媒介和物件是什麼,歸根到底,我們是要把現在的體驗和人們的需求對齊,而在任何乙個「好」的設計中,設計師不可避免的會做幾個事情:1. Empathy理解使用者的需求,建立同理心;2.

Curiosity持續的好奇心驅動了設計,如果沒有時間限制,設計可以永無止境;3. Iterative設計擁抱失敗,擁抱變革;

Empathy

同理心這個概念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少人還會把同情心和同理心混為一談,而同理心在這裡最主要的作用是改變自己看待問題的態度,同理心第一層就是先不要make any judgement,不要妄加判斷,先用道德或者一些普世觀念去衡量你看到或聽到的現象。這麼說下來可能依然會覺得這是個玄學,上個例子,在我兒子還沒出生的時候,和其他的做了父母的朋友取經,所有人都告訴我說,現在要get enough sleep,哪怕我內心了解以後的幾個月帶新生兒一定是一些不眠之夜,對於我這個從本科研究生上學的時候就很能熬夜的人來說能算得了什麼。等到我兒子出世才發現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麼簡單,熬夜可能只需要連續堅持幾天,可以事後睡上三天三夜也沒關係,但是帶乙個寶寶,每三個小時就要起來一次,24/7不間斷,持續上三個月(三個月可以睡整覺的寶寶都是天使娃,根本沒法想象6個月還需要起夜的寶寶),而且娃娃可以吃著奶睡,但是父母可不行,基本上是頭剛沾上枕頭睡著就又得起來,這可能是世界上最難最辛苦的工作了,致敬給各位新手爸媽。

而我當時的理解,哪怕做了那麼多心理建設,還是不能在做新手爸媽以前真的理解新手爸媽。

所以,同理心的關鍵在於,放下你的那些所謂聰明的判斷,放下你的驕傲,老老實實,面對任何人群都從一張白紙開始,這是設計最難的地方,也是作為設計師最需要的態度。

Curiosity

好奇心可能每個人都有,但是我在這裡強調的是ongoing curiosity,之所以在這裡要強調這個ongoing是因為每每當同學們在調研理解使用者的時候,通常的問題在於,使用者表述了乙個自己的態度,大家就接受了,並不對得到的答案做任何反思。當使用者的反饋是「我們90後都不買房」,如果沒有ongoing curiosity,我們得到的結論就是使用者提出的觀點,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關心的其實不是使用者的結論是什麼,而是使用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點,ongoing curiosity會推著我們去理解到底為什麼這些人會有這樣的觀點,比如說這個時候你在訪談的時候腦袋裡可能會出來各種各樣的hypothesis - 如果假設是因為他們沒錢才不買麼,可能這個時候我需要follow up的問題是和他們收入花銷方面相關的;如果假設是他是不是因為還沒組成家庭,沒有這個訴求,我會圍繞他們的社會關係和家庭關係展開提問…… 總之被好奇心驅使去不斷的深入了解很多現象背後的why。

好奇心的深度某種程度上驅動甚至是主導了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的成敗,好奇心也是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給我們了戰略方向。

Iteration

這個部分可能是我們最容易理解的部分,然而真正celebrate這個過程的設計師並不是很多,或者說並不是真正的設計師。Iteration,迭代,這貌似是我們特別熟悉的一組名詞,但是我覺得很多人的理解和iteration本來的意圖是有差別的,我理解的iteration並不是只是在乙個方案上不停的修改完善,而是針對乙個問題尋找不同角度的解決方案,比如過一條河的方案可以坐飛機,可以坐船,可以修橋,也可以修海底隧道,還可以游泳,這些可能聽起來很可笑,但是設計其實就是需要把所有可能性搬到臺面上,讓大家可以認識到不同的方案的優缺點,而且可以保持開放心態,這種開放心態是迭代過程中最需要的。而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提出很多想法,並不是每個想法都會影響最終方案的因素,但是這個過程是極其有價值的,任何乙個沒有被採納的方案可能在外人眼中看起來都是乙個失敗品,但是只有設計師才會真正擁抱這些「失敗」。

有的時候只有失敗品才能給我們帶來的啟示,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侷限性,這個設計過程實際上更多的是思維層面的變化。

迭代是我們到達設計終點過程中所有積極思考的合集。

2樓:Tammy Tang

最近剛看完IDEO的創始人 Tim Brown的書《Change By Design》。這本書闡述了設計思維如何幫助組織機構轉型,以及如何激發創新。其中有著對於design thinking的詳細說明以及大量的案例輔助理解,這裡附上我的閱讀筆記,幫助大家快速了解。

全書分為兩大部分:

Part 1: What is design thinking?

Part 2:Where do we go from there?

在前言中,Tim Brown點出了design thinking的力量。

這種思維模式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階段中的必然產物,當越來越多的交叉學科如biotechnology、nanotechnology的出現,傳統的學科思維已經不再能滿足技術與市場的供需關係,這時,就需要設計思維來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而從另一方面說,設計思維也是設計學科發展的必然階段,當各個細分設計領域不斷研究深入「design doing」時,另乙個發展方向則是打破這些技術邊界,以使用者為中心,從系統-策略-服務-產品的邏輯自下而上的提供設計甚至於非設計的解決方案。

有句話「Only gradually did I come to see the power of design not as a link in a chain but as the hub of a wheel" 「我逐漸看到設計的力量不是作為鏈條中的乙個環節,而是乙個輪子的中心」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作者從6個章節來解釋什麼是設計思維,以下我分別進行概括:

Chapter 1: Getting Under Your Skin

3樓:Shinyu

設計思維是一種解決複雜問題的創新方法。它並不急於馬上尋找方案,而要先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並不囿於一種解決方法,而要廣泛的考慮所有的可能性,最後再收斂成為真正的解決方案。

4樓:美美

首先,設計是科學與藝術的統一,所以設計思維也就可以說是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的統一,再明白點就是以藝術思維為基礎,與科學思維相結合。

而科學技術上的發明創造,科學認識上的新概念,新假設和新理論形象以及藝術品的創造思維活動稱為創造性活動,所以說設計思維也是一種創造性思維。(由藝術思維和科學思維引出的)

創造性思維的條件:

1.需要有感受性(我覺得就是觀察力和用辯證的眼光看事物)2.思維流暢,或者叫思想豐富。包括用詞,聯想,表達,觀念的流暢。

3.靈活性,摒棄舊思維,開創不同方向的能力4.獨創性,或是不落常規的聯想。

5.給事物重新定義,按照新方式去對所見所聞重新組織。

6.精益求精,或是運用兩種或更多的技能去構建更複雜的事物的能力。

觀念來自李硯祖《藝術設計概論》

什麼是老闆思維?什麼是管理思維?什麼是打工思維?

心是佛 呵呵呵呵你這問題問的真心可笑,你仔細看看,不都是思維嗎?你問的這些問題隨便乙個都沒有乙個人可以回答,因為思維千變萬化,每乙個人的思維都不同,就說 老闆思維 吧,每乙個老闆的思維都不同,天下老闆那麼多,該說哪乙個的呢?呵呵呵呵,人的思維在剛出生的那一刻原本一樣,都一無所知,所以佛說眾生平等。後...

為什麼「主流」思維是蠢貨思維?

風瘋 首先應明確存在即有意義,至於意義是什麼應該由自己去發覺。明確自己獨特的道路是可貴的,但是如果一味地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話就可能會走偏。在參考其他觀點的時候明確自己的目的就是去尋找有建設性的建議。此時一定要靜下心來,避免自己因偏見而去盲目批判一些東西。如果主流並非有建設性,那就放下就好了,堅持自己。...

設計思維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冉軍 為什麼蘋果 谷歌 SAP 西門子 大眾 GE等公司都對設計思維推崇備至?設計思維到底有什麼優勢,能讓這些領先企業趨之若鶩?本文嘗試從作者自身對設計思維的感知,來回答這個問題。設計思維最初誕生自IDEO這家世界頂級的設計公司,主要被用於產生創新的產品。當IDEO創始人大衛.凱利經過癌症的洗禮,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