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作曲家作曲時 如很多經典的曲目 不常用C大調而常常用公升降調,是否僅僅因為難度高才顯得高階上檔次?

時間 2021-05-30 00:10:57

1樓:勇闖天涯

其實這個和樂理比較有關係,尤其是和大小和弦什麼的那種有關係,一般來講c大調的歌並不好聽,如果是其他調或者穿插一些公升降半音的,會發現歌曲就增了不少分。

2樓:茜茜

因為然並卵。所謂C大調/a小調的曲子,其實也就開始和最後在這個調上,中間不知道轉了多少個其他調。

比如這首著名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中的一段。

3樓:

首先,誰說鋼琴上C大調/A小調好彈?

作曲家給樂團作品定調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是兩個:

1. 各樂器的表情音域和極限音域

2. 演奏的合理性

常用樂器的音域如下,實際上表情音域依樂器的不同會窄不少。

演奏的合理性也必須要考慮,基於樂器構造和發聲原理的不同,比如弦樂器公升比降容易的多,管樂器相反,配器時就要相應調整調號,讓各聲部都有合理的指法和演奏難度。如果有人聲,那首先要考慮人聲。總的原則是,誰的戲份重,誰的靈活性小,就先可著它來。

另外,怎麼還有人在拿24個大小調的色彩和情緒說事?真不知道「十二平均律」裡的平均是啥意思嗎?

4樓:朱逸之

別的不說, C大調不一定好彈呢. 我練過皇帝協奏曲第三樂章(太愛好了,水平達不到硬練的). 那些大和旋Eb的時候練熟了從來沒問題, 但是中間變調到C之後總是錯音—沒有黑鍵蹩著不好定位啊.

5樓:圭多達萊佐

樓上各位已經說得差不多很全了。我再補充一點:從曲式角度來說,差不多每種標準樂曲結構裡,都是要涵蓋轉調的。

所以,就算你寫C大調,寫到某段的時候,還是要轉調。所以,不論你用什麼調,公升降號都是無法避免的。

另外,C大調雖然看上去容易,但是其實對於有些樂器來說,C大調並不是最容易演奏的調。比如對於長號來說,Bb大調才是最容易演奏的調。弦樂器的定弦中,也幾乎都不是定在C弦的。

6樓:

鋼琴的黑鍵和白鍵音響效果是不一樣的,黑鍵聽上去音色更柔和,所以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很多都用黑鍵比較多的調性。古典時期的就不一樣了,莫扎特就極少有超過3個公升降號的作品。

7樓:

另不同的樂器有最適合的音區,在某段頻率內音色比較好聽,一般把主要旋律部分放在這範圍內,

可以模擬聲樂裡,男女聲的音區一般不同,但也不是絕對的因為每個人的音色也有區別,所以同一首歌兩個歌手(同性別)演唱也許會上(下)移乙個調,

至於各不同調的音色差異我認為主觀因素比較多辣其實Cmajor不見得好彈(拉,撥,敲)啊,有的時候大跳(鋼琴)跳個白鍵太痛苦了。。而且有黑鍵盲彈比較有定位。。……

我們的聲音庫那麼豐富,為什麼很多作曲家還是要自己去取樣?

葉子菌言 本業餘音訊工程愛好者個人認為主要是兩個方面。自然聲音的取樣比起純樣本庫造音,要更 真實鮮活 也更 靈動有趣 而這兩個特點都與人耳的聽覺和大腦的聽覺處理特點息息相關。人耳的聲訊號感知是非常複雜而不可控的。雖然聲音庫可以可以人工調節引數,但是這次引數是人為設定的,而耳朵和大腦並不完全care這...

真正厲害的作曲家,作曲是不是都不用樂器的,只靠內心聽覺作曲的?

Nymphe 首先,無論厲害還是不厲害,大家都是用內心聽覺創作的。哪怕是你變彈邊寫,你也是用琴來和內心聽覺對照,然後記譜。至於如何把這個問題說清楚,我想應該至少有方面乙個是我們如何把一段內心聽覺的印象記出樂譜。另乙個是我們如何判斷我們寫出的樂譜對應的聲音是我們想要的。乙個是內心聽覺到譜面,乙個是譜面...

作曲家在作曲的時候是用首調思維還是固定調思維?

公升Fmaj cgr 先放答案 自己會用固定調 理由 可能是小時候學鋼琴出身吧,看五線譜看多了,哼歌從來都是用固定調的,叫我哼首調的話,大調還好,小調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亂掉了。再加上自己寫點旋律 不敢稱為曲子或作品 的時候又喜歡玩各種奇奇怪怪的轉調,所以就用固定調了。當然,各有各的好處吧。假如不怎麼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