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聲音庫那麼豐富,為什麼很多作曲家還是要自己去取樣?

時間 2021-06-12 05:17:39

1樓:葉子菌言

本業餘音訊工程愛好者個人認為主要是兩個方面。自然聲音的取樣比起純樣本庫造音,要更「真實鮮活」,也更「靈動有趣」。

而這兩個特點都與人耳的聽覺和大腦的聽覺處理特點息息相關。

人耳的聲訊號感知是非常複雜而不可控的。雖然聲音庫可以可以人工調節引數,但是這次引數是人為設定的,而耳朵和大腦並不完全care這些引數。高低頻的配比調整,響應曲線的起伏變化,或者是pesq的資料變化或許會讓數值和曲線的呈現變得不同,但是帶來的聽感差異往往是非線性、不可控的。

學習音訊工程相關的時候,我們所接受的最重要的一點知識就是:「聲音的處理好壞不可以全部依賴引數,你要用耳朵去聽。」依靠調整資料庫引數去生成最理想的語音,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聲訊號是多變而敏感的。乙個諧音聲波發出到傳達到人耳之中,要經歷空氣媒介傳遞,混雜雜訊和房間混響/回聲。當它抵達你的耳朵,所得到的聲音已經是經過層層傳遞函式之後的波形。

這種「訊號失真」會給人帶來一種現場性的空間感和真實感——而這種真實感是不容易複製的,因為隨著房間的形狀、陳設、空氣溫度的變化,聲音都會有一些差異。雖然這種聲波的變形讓諧波看起來不再完美,也不一定真的就多好聽(但是科學證明摻雜一定的混響是會變好聽的,比如人通常會覺得洗澡的時候自己唱歌很好聽,就是這個道理),但是「真實」本身就是一種人工合成聲不容易做到,卻會讓人覺得聽起來格外舒適的一點。

(在這裡就不得不摻雜私貨地吐糟一句,含有高混響的真實空間傳遞濾波器資料實在是太少了,想處理下聲訊號去混響都找不到合適的實踐素材)

最後一點就是自然聲具有瑕疵和隨機性。自然聲摻雜的雜訊是隨機的,自然聲中的瑕疵也是隨機的。而不刻意的「隨機」往往是人工聲庫很難做到的。

這種隨機的雜訊和瑕疵性質也會讓聲音變得更加多變和有趣,也更容易賦予藝術性。更何況總有新鮮的音色是音庫所不能包含的,這些聲音就需要自然聲的取樣去填補。

2樓:

有個性的作曲家大有人在,特別是科班出身的作曲家對聲音的追求都是幾近完美的。儘管現如今的音源或聲音庫已經相當豐富了,但仍然不能滿足作曲家對特色聲音和特殊聲效的要求和追求。比如譚盾就喜歡擺弄石頭、水、粗布等等幾近自然的聲音。

3樓:你見過的某某

取樣是從聲音本質出發的一種方式。

嘗試自己做聲音,和直接使用別人做好的聲音,你的創作層次是不一樣的。

這裡的層次不是高下的意思,而是如果你從聲音取樣開始,你就能對自己的作品有更多的設計與掌握,這種感覺,是使用聲音庫絕對體會不到的。

4樓:Nick

豐富但不代表全部。音色庫一開始也肯定是從0建立起的。作曲家主觀覺得需要某種聲音而現有的樂器或者音色無法滿足時就只能動手去尋找或者創造。

本人還沒有遇到這種問題,但是相信在未來當我嘗試過無數已有的音色庫或者音源後。也許也會去自己創造音色了吧。

為什麼劉雨昕的技能包那麼豐富?

凌昕子 首先,她現在仍談不上有多大的成就,放長遠看,前景並不樂觀其次,她值得更好的 最後,不要飄,不樹敵,成助力,沉住氣 未來會一直來,會一直在 為什麼喜歡劉雨昕?很多人都說,她的性格使她在這個圈子受限。但鮮少人知,也正是她的性格使她走到了今天,真正地走入大眾視野。此後,她所承擔的謾罵聲更多。正所謂...

為什麼林俊傑的的聲音那麼好聽?

林俊傑的那個音色總有種沙沙的厚重低沉顆粒感但又同時擁有周深的那種清澈明亮少年感,而且他好像還可以做到調整這兩種音色在自己聲音中的比例,使自己的音色更豐富。真的很特別很特別,我也是真的沒想到有人的音色可以這個樣子。 我覺得他的聲音真的有種魔力 之前沒怎麼聽過歌的,在跑男上聽他的清唱就覺得好好聽。再然後...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張也的聲音特別甜?

無聊 看宋老師會讓人心生國富民強的自豪感,看張老師會讓人感覺到國泰民安的滿足感。現在很少能見到宋老師了,希望張老師能多堅持幾年。 白老闆 不是嗓音細,就是甜度高,母胎自帶的音色的問題還有就是發聲位置和咬字的方式。我打個比方哦,唱 萬事如意 這首張也的代表作。裡面有歌詞是 紅燭搖搖搖搖來好訊息。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