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普通話改成《切韻》,會給漢語發展帶來什麼影響?

時間 2021-05-12 18:24:52

1樓:端木弗貢

沒有普通話,世界會更好。沒有普通話,很大機率西南官話會自然勝出,而西南官話中較「精切」不那麼「疏緩」(陸法言語)的品種會自然獲得較高威望。近代用京音掉包國語的那幾號人物(黎錦熙之流)總是以「我輩數人」自居。

我只能說,這就叫不要臉到家了,真以為朕即國家嗎? 「非是小子專輒,乃述群賢遺意。寧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戸庭」的謙虛和述而不作的態度半點沒有,說一不二的蠻橫卻是舉世罕見。

切韻的勝出就是因為它的客觀嚴謹和「集大成」。而把任何一種方言或古方言強加於人則都是違背這些原則的恣意妄為。英語何嘗有標準語、什麼語委、皇家學院?

連那種庸人自擾的所謂中大西洋口音都最終自動破產風流雲散。

2樓:卡金貓

首先要搞清楚《切韻》也是一部集當時各方言韻之大成的作品,其本身也不是一門活語言,即使是在唐朝。臆想的「切韻語」就從未在人間存在過,此時復活它的意義是什麼呢?

3樓:PrtHomend

好處是:

一門真真正正的「人造漢語」解決了漢語標準語的不公平問題沒有自認為正統的北方人,沒有自認為存古的南方人也不會有人仗著自己母語是(接近)普通話就去歧視講不正的地區的人。所有人都有不會講的地方,所以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壞處是:

根本不可能推行得開,連老國音這種只是官話內部南北雜糅下的產物都無法推廣(雖然一定程度上也有當時的外部大環境影響)。這妄圖雜糅所有漢語搞切韻(暫且認為能搞得出來),幾乎就是不可能。

不過問題來了,既然語音公平了,文法還是京白是不是也不公平呢,當初說好的「我手寫我口」怎麼就變成「我手寫京口」了。最好文言文也要推一波。

4樓:jointer

首先要把《切韻》的原理搞清楚,現在的學界連什麼是「反」什麼是「切」都沒搞明白就出了一本又一本的所謂《音韻學》,其實是任何根據都沒有的瞎猜。

5樓:刃心山人

首先希望題主在問題補充部分新增上:僅僅攷慮對漢語的發展而不攷慮改換所需的經濟成本和各方面混亂等其他因素。否則該問題過於難講,而且應該也不是題主此問題的本意。

普通話音系是要在全國普遍通用的,所以肯定還是要推廣全國,那麼如果以長逺的眼光來看,最後結局肯定和現在一樣,全國完成普化,肰後各地方言式微但被普通話糾正部分音系(例如,部分殘存ng聲母的方言會完全恢復ng,pt混的方言重新分pt。)

而由於切韻音系是固定的、「死」的,所以以切韻為準的普通話不會演變,不會出現現在普通話會偶爾改音的情況。所以標準漢語就此停滯,即不再發展。

另外說調值影響(在此預設調值經過審音會決定了一套標準調值),因為切韻音係分清濁只有平上去入四聲,所以分陰陽的方言可能會陰陽合流且恢復清濁對立?這個不太確認。

所以綜上,改為切韻音係對漢語的比較確定的影響就是:方言會和現在一樣式微,但同時會被帶「高擧」,普通話則完全停滯,不會再發展改變。

為推廣京劇,為什麼不將發音改成類似普通話呢?

忽然想把這個回覆改成單獨的回答 再回來說能不能改普通話,改普通話涉及兩個問題,乙個是上口字乙個是四聲。四聲沒法改,戲曲都是講究字正腔圓,因字行腔,改成普通話的四聲那就不是京劇了,唱出來腔調就全變了,就完全是另乙個劇種了。至於說能不能用這另乙個劇種取代京劇那是另外乙個問題,反正那肯定不叫推廣京劇 至於...

怎麼把普通話說得很正常?

王彥翔 我們智貢人,說話蟲來不捲sh ei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自貢整個方言片區的 方音 重到令人髮指。在此沒有地域歧視的意思,而是真的,凡我所認識的來自於自貢的,尤其在於平翹舌上的造詣可謂已經達到了巧奪天工的地步。然後現在,來謝一手邀。藥方分割線 與其說語言是一門靠 說 的藝術,不如說語言是一門...

怎麼系統地把普通話提公升到二甲?

血色殘陽 自己練習效果有,但是還是差些,最主要的是環境,語言環境。你生活的環境都是本地方言環境是很難練出好的普通話的,畢竟好不容易記下來,說幾句方言又回去了。所以,建議找乙個普通話環境去練習,哪怕是臨時環境也好。其實學語言,環境真的很重要的。大家都那麼說,你耳濡目染不用可以學習都能學會的。語言是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