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乙個小朋友告訴我 老師,我媽媽說了,別人打了我我要打回去。這樣的教育形式對嗎?

時間 2021-05-11 17:02:08

1樓:HR媽媽潛能研究院

這時候,有一件事不可避免——那就是社交衝突。

社交衝突難以避免

我依然很清晰地記得,安安第一次對我說「媽媽,今天有人打我」時,嚴肅中帶著一絲救助的表情。她的表情讓我清楚地看到,她不滿意「被打」這件事,但又疑惑得不知如何是好。

衝突是社交的必然組成部分。

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交,有社交的地方,就有衝突。這是由每個人的多樣性、資源的稀缺性等等因素造成的。

對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個性鮮明,總是拿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進行互動,注意力又全都集中在有限的資源(比如玩具,比如老師),因此更容易產生社交衝突。

擺正了這個觀點,我們才能放下心中的擔憂、焦慮,平心靜氣地看待衝突。

衝突是發展社交能力的重要機遇。

正如同失敗能增強抗壓能力、耐挫能力一樣。衝突是提高社交能力的機會。

在衝突中,孩子能夠更了解自己的需求,也能夠通過觀察對方的行為、表情,來了解對方的情緒和底線。

第一次發生衝突時,也許孩子會覺得手足無措,但這種情況第二次再出現時,孩子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定的準備。他可能會延續上一次的做法,或者會嘗試新的做法。

每一次的衝突,都會加深他對於自己和對方的理解,在嘗試過多種方法以後,他也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處理方式。

我們不僅要引導他使用有效的處理方式,更應該傳遞乙個觀念——衝突並不可怕,一定有解決方法。

要小心惡意的衝突。

衝突是必然的,而且會推動孩子的社交發展,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接受一切衝突。

當遭遇惡意衝突時,我們需要高度警惕。

打個比方,某個孩子因為爭搶玩具而打了我們的孩子,我們可以引導孩子通過很多方式來化解:可以大聲警告對方、可以要求對方交換玩具、可以商量著輪流玩等等。這屬於正常的對事不對人的衝突,第二天,他們不再爭搶玩具了,可能會一起做遊戲,甚至馬上又變成好朋友。

但如果某個孩子總是故意針對我們的孩子,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依然多次對我們動手,那麼這就屬於惡意的針對性攻擊。即便我們表示出友好,也未必能得到友好的回應。

這樣的衝突並不是孩子之間可以化解的,需要我們積極參與,了解具體的衝突根源,是對方孩子單方面的問題,還是有某些特定原因?只有解決根源,才能為孩子營造正常的社交氛圍。

小心惡意的衝突

從衝突中反省自己。

最後,我們還要記得,孩子的社交模式,往往是從模仿大人開始。生活無處不社交,無論是在家或是在外,我們對待家人和陌生人的態度,我們應對衝突的方式,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如果覺得孩子的社交模式需要調整,那麼我們應該先反思自己,改變自己。

這才是對待問題的關鍵態度。

2樓:瓦莉拉·桑古納爾

幼兒園的話,這種教育方式是不行的。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尤其是小班托班的孩子,其實很多行為都不經大腦,都是通過本能在控制,比如你搶了我玩具我下意識的就打你一下。

而這個行為的意思僅僅就是:我生氣了。

這麼小的孩子很少會帶著惡意去傷害和自己同樣的孩子。所以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這個東西可能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適用,但幼兒園呢?他們很小,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下手沒有輕重。

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某些小事,比如搶玩具搶零食,甚至兩個人在聊天然後意見不和都能打起來,但是往往雙方的家長還在為這件事爭吵不休的時候,兩個孩子都又手拉手一起玩了。

不過如果按照那一套方法教乙個幼兒園的孩子,後果大概也就是沒有小朋友願意和他玩。衝突還是會有,還手一旦造成了什麼後果,也就是給學校和別的孩子家長添麻煩。

3樓:格仔老師

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想辦法引導孩子自己去分析和解決。

1、要讓孩子明白自己不能被很容易的侵犯;

2、要讓孩子分析對方是不是(1)比自己強大無抵抗性,走為上策;(2)可以對抗,努力可以打過,先禮後兵;(3)能完全打過;依據孩子的自身特點有針對性的做出反應,先禮後兵。

3、要讓孩子明白,在發生矛盾和爭端時,可以借助老師公平的力量,讓小夥伴們懂得遵守規則。

4、一定要鼓勵孩子不要懦弱,不要害怕別人的攻擊,要機智、正確和勇敢的面對,這也是一種生存技巧。

5、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正當還擊,也是對小夥伴們的一種教育,也是孩子社交中的一種常態,不要過分的害怕。

4樓:魚愛上天空

教育孩子真是個大難題,總是跟孩子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孩子很難理解什麼才算得上是「範」,而不是不小心。還有,孩子從小就接受了謙讓這樣的教育,到了學校又讓孩子打回去,孩子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打回去!我覺得還是孩子性格決定能不能打回去!

5樓:保溫杯轉世

這樣的教育方法,不置可否。

只說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首先,孩子對於打和玩鬧的界定區分不清,媽媽有沒有幫助孩子界定「打」的定義呢?

我們在幼兒園裡經常聽「」老師某某打我」實際上,更多時候是另乙個孩子無意識不小心的觸碰,或者想與他玩耍拍了拍他的手。孩子有時對於他不想玩的夥伴總是格外嚴格的。你拉我的手?

不行!你提醒我往前走碰了我後背?老師他推我!

如果像這位母親所說「別人打你了你就打回去」,那這個孩子慢慢的也許就成為了班上經常動手打人的小朋友,更可怕的是這個孩子不會認為自己有錯,因為在他的思維裡「我是被動的,我動手是因為別人動我」,早不知不覺中母親給他灌輸了「動手是解決問題最直接最快的方式」,不需要思考,簡單快捷孩子易操作。

其實對於3-6歲的小朋友,發生爭執衝突並不可怕,這正是他們社會性發展與建立同伴交往的機會,是鍛鍊自己解決問題能力的時機。

我時常建議孩子們用嘴巴解決問題。

當別的小朋友氣急了企圖對你做什麼的時候,你可以非常大聲的問你想幹什麼!!

一般情緒激動的孩子接受到巨大的聲響都會停頓下來,停頓使情緒得到緩衝,只要一思考,動作便會停止。在這一步上,孩子就能保護自己。然後離開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附近。

(保持安全距離)之後孩子可以選擇自己解決問題,或尋求大人幫助。

打人者:你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情緒。例如告訴對方你想打他的原因:你弄壞了我的東西!我很生氣!!表達出自己的憤怒達到宣洩情緒的作用,而不是用行動(打人)去抒發。

如果班集上有慣常的攻擊性行為的孩子,父母可以提醒孩子與他保持安全距離。相信班上的老師也會有所注意的。其實校園霸凌在幼兒園出現的機率相較於其他學習階段的情況較少,因為幼兒園老師對於孩子的生活關注程度大於其他教師。

教導孩子分辨「打」和無意識觸碰的區別,可以嘗試詢問以下問題。

1、他是眼睛看著你的時候,用手碰你的嗎?(有的時候是小朋友背對著揚手,不小心打到)避免誤會

2、是否感到疼痛?(有的孩子較為敏感,別人輕輕碰一下手就覺得是在欺負他)

3、你們是否發生了什麼不愉快?(有的孩子被揍是有原因的,告狀者不一定是受害者)孩子要學會反思

在詢問過程中盡量避免「打」的字眼,因為在不確定行為是否構成「打」的程度時,你的每次提及都是讓幼兒對這種行為定義的錯誤強化。

6樓:雨碎江南畔畔

這個教育形式不好

我作為乙個幼兒教師,面對這種說法和做法很難辦。和平化解矛盾是我乙個老師必須要做的事情。

但我作為乙個還沒有孩子的母親立場,我接受這個教育形式因為它避免了我孩子再被人欺負,警告了其他攻擊性強的小朋友「我不好惹,欺負我前先想一想。」

所以……我以後會教我孩子保護好自己

7樓:安家媽媽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我是媽媽,需要教孩子怎麼保護自己。但我也會給孩子乙個底線,我會跟他假設有人來打你,先制止住他,不讓它在繼續攻擊你。嘴巴要叫,不許這麼做,要大聲的說出來。

如果他還在繼續,要先保護自己不被他打到。再去告訴其他人,或者是老師。必要時保護好自己,如果要還手,不要打成一團,因為最後的結果,不管是你打他還是他打你,老師只會認為你們在打架,而不會管誰先動的手。

寶寶剛上幼兒園,回來告訴我說給別的小朋友擦屁股了,我很不能理解,我該怎麼做?

一一二二 很厲害,我女兒也剛上幼兒園,現在中午還往回接,沒在幼兒園拉過,有時連自己屁股都懶得擦。所以孩子還是很棒的,你不能理解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成年人的尷尬,我給你說個發生在我女兒身上的真事你就淡然了。二寶8個月,剛喝完奶我感覺他不對勁像是要拉,趕忙把提著二寶就去衛生間小馬桶,結果剛進衛生間,他噗的一...

幼兒園老師打小朋友,該如何處理?

我必須要說 請各位家長注意 位址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大豐鎮土地村寶寶樂幼兒園親眼見到裡面老師打罵小朋友 丟書包鐵尺子打到小朋友臉青了該班老師主動和家長說今天小朋友在幼兒園摔到了 髒話辱罵 離間小朋友 還有很多 家長們努力賺錢去個好點的幼兒園吧 Sunny下都是陰影與黑暗的 家長要是跟老師提意見接下來...

幼兒園老師不讓小朋友說話亂動,也不做遊戲,小朋友覺得很無聊?

重心出發 這樣其實老師挺累的,要花好大的精力去維繫這所謂的紀律。還容易出事故 孩子無聊了就會瞎玩 我們幼兒園每天要保證孩子大量的遊戲時間,還要有完全自主的時間,想幹嘛幹嘛。真正集體活動的時間只有20來分鐘。孩子有材料玩,能和同伴交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不會瞎玩了。要讓他們 忙起來 其實這樣老師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