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進和思維開放矛盾嗎?

時間 2021-05-11 12:12:35

1樓:

其實就是不同的技能組合。

不同的技能組合有不同的發展模式,發展路線。

根據自身資源選擇發展路線。投入時間學習不同的技能,可以點亮更多的發展路線。誰都希望有乙份攻略,指出個人的最佳發展路線。

告訴你學什麼技能可以走什麼路線,能達到什麼高度,需要什麼前置條件(家庭背景、智商、自制力、精力等),然後就選擇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路線。但是沒有上帝模式,習得任何技能都需要時間成本,最快的方法是有高人指點(家庭背景的重要性),或者參考前人經驗(但社會隨時在變化)。

具體一點,你男朋友想要什麼人生?追求學術的極致?Greatness demands everything.

那家庭方面就得你來。然後,追求學術的極致恐怕也不是埋頭讀書就可以的,社交技能也很重要。而且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的技能不同,開始只要幹活,後來就要找專案帶團隊,在往上資源多了必然面臨利益鬥爭,都需要不同的技能。

你倆要一起過的話,首先,組隊分工吧,你男朋友應該清楚自己的發展路線,你有廣度,站在更高的高度,幫你男朋友做下分析吧。看看你倆的路線怎麼走。

2樓:

學術精進和思維開放,可能很難一下子就理解,換個說法吧,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這樣一說是不是就清晰多了呢?如果你認為這樣沒錯,那就接著來看。

知識的深度重要不重要?重要。大多數領域都需要深耕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這裡面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是必須的。

而領域裡的知識是片面的簡單的嗎?肯定不是,不然怎麼會有越學越覺得自己不會的東西多的這種感覺呢?乙個領域深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只是單純在這個領域的收穫了。

知識都是交叉的。

再來看看知識的廣度,重要嗎?當然也重要。但是毫無深度的零散知識,重要嗎?

中國有句話叫淺嘗輒止。如果只是拿來做嘗試,看看有沒有興趣,我覺得沒什麼大問題。可是如果整個人生都這樣,沒有在某乙個領域有自己的知識深度,隨著年歲的增長,你會有越來越多說不清的阻礙感,那是通往融會貫通這個層面的絆腳石。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點點小感悟。

你看康永老師,雖然我沒有問過他,但我認為他也是從某乙個深耕的領域慢慢拓展的自己的知識廣度吧。

一點揣測。

3樓:Liam戴

首先我宣告,我是高中生,我的人生經歷與閱歷都知道與各位大佬一提,但我還是來分享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覺得我們的教育對於一些對立統一的元素看得太對立了,而忽視了其統一性。

哲學裡面有一段關於矛盾的學說,高中哲學必修四。

我認為兩者並不矛盾。首先從你和你男朋友來看吧。你男朋友的確專注於學習在認識世界的廣度上面的確不如你,但是他還可以學習啊,他還是能夠接觸一些他的愛好方面的事,雖然說他也會沒有什麼比較多的愛好了,但是你可以培養啊,你可以去培養他的認識的廣度。

再說說您,您可能並不特別擅長精通某一項技術,但這並不意味著您Joe屬於特別思維開放啊。您這是屬於眼中有世界,心中有天地啊。這不是思維開放啊。

我認為思維開放是指接受其他思想的能動性,比如說同性戀你能接受嗎?當然了,這也和你認識的廣度有一定的聯絡了。

所以我認為兩者是充分可以所相關聯的,至於蔡說的,你覺不覺得你錯過了很多東西?而我的回答是認為,我覺得他是錯過了很多東西,他捨棄掉了你們所能得到的,但他的確也得到了你們不能得到的。

篇幅有點長,抱歉了。

4樓:江郎雜談

不但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的。

有答主已經提到,思維開放是學術精進的前提條件,非常贊成。如果墨守成規,拘泥於現有的知識,學術只能「精」,不能「進」,必須不斷吸納新的東西,才能有所突破,才能推動學術進步。

而學術的精進又可以促進思維的開放,有深刻的見解,廣播的知識,才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才能開啟思維的大門。比如乙個文化程度低,生活閱歷少的人,就算想思維開放,恐怕也不得不囿於「知識的貧窮」,「限制了想象力」吧。

回到題中的兩個例子。薛和蔡是不同領域的人,薛來參加娛樂節目,算是跨界了,而且跨度非常大,雖然表現不如專業的主持人,但比很多嘉賓好多了,這恐怕是典型的思維開放吧!反過來,讓場上任何乙個主持人跨界搞經濟學試試?

再比如,縱觀整季節目,薛幾乎沒有失誤,但專業脫口秀主持人李誕卻有多次失誤,這樣的表現還不夠「思維開放」?

題主男友是在讀研究生,坦白說,在我看來,在讀研究生中稱得上「學術精進」的鳳毛麟角,作為學術好的代表不大合適的;而玩微博什麼的,只能說娛樂多樣化,也不是「思維開放」的典型代表。

最後,有回答說題主的男友只是會考試,沒調查就下結論扣帽子,這就是典型的「思維刻板」的表現。

5樓:張羸

掙脫枷鎖,是好的,但一味的想擺脫所謂的束縛,好比溜冰的時候非要溜出冰場,到大街上試試。冰刀不適應柏油馬路,輪滑不適應冰面,不能互通。

孔子覺得自己最大的成就就是自己在「禮」的框架裡自由。莊子的逍遙是聖賢逍遙,超脫世界的。而普通人的逍遙是孔子提倡的,在乙個框架內,不越界不拘束不禁錮,好似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演員,自由而不侵擾他人。

所以學術精進的人可能自己沒有所謂的拘束感。

教授也說了,沒覺得經濟學束縛了自己,反而經濟學給他提供了更大的視野。

6樓:楊主任

實話講,如有得罪請包涵,你男朋友成績好只是證明了一件事:應試學習能力強。僅此而已。

應試學習其實從技術含量上來講難度係數不高,只要:智商夠用,老師夠好,自己夠努力且耐得住寂寞,學習方法沒大毛病,最後就是規定時間規定內容的重複重複再重複了。這條路一旦走通,未來基本無障礙,日常能見到的考什麼都問題不大。

然而誰能靠應試學習吃一輩子飯?

而學術精進則可定義範圍更廣。應試學習離學術研究還差著老遠老遠,其中乙個原因:應試學習基本規定內容,且大部分問題有唯一正確答案。

正經的學術研究就不一定了。所以還不太能夠將應試成績好等同於學術精進。

另外,做大學問的或者成熟的人越是在某一領域精進,越會覺得需要觸類旁通,有時答案在問題之外。

所以我覺得最優策略是:一段時間內收斂和聚焦,另一段時間開啟視野行萬里路。

7樓:「已登出」

思維上確實會形成習慣,常識上也會和普通人不一樣,經驗上的差距不可避免。但固不固化主要是「人」的問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就算做了通才也會被淺顯的結論束縛住,最多復讀幾句知道的越多越知道自己無知這種套話罷了。

畢竟誰不會造人設說點冠冕堂皇的正確廢話?但願意下苦功去反思自己或別人為什麼會這麼想?常識為什麼會成為常識?

道德為什麼會是道德?的就很少很少了

學術思維與商業思維有衝突嗎?

提莫傳媒 沒有明顯的衝突,但是會向你下面所說的一樣出現這種丟失機會的情況。商業思維講究的是乙個從乙個小點然後不斷的擴大,而且要不斷的去迴圈這個小點。但是做學術不一樣,做學術的話你是提出乙個假設,然後把所有的條件都羅列出來之後呢,去驗證你這個假設是否正確。這兩種思維方式本身是存在著很大差異的,所以你不...

健身和拳擊矛盾嗎?

貓貓波波娃 還是矛盾的。一般去健身房的目的,就是在健康 安全的基礎上,把肌肉練大,把自己的形體練好。但是拳擊呢,是一種技巧型的體育專案,不管你練的是專業還是業餘,始終有乙個問題就是,第一你的體能要跟的上,第二要練專項力量。先說第一,體能跟的上的,那麼有氧 耐力訓練,都會讓你的形體更 順暢吧 總之就是...

中庸和至誠矛盾嗎?

樂活 中庸 裡有這麼一句話 自誠明,謂之性 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按題主的說法,所謂至誠,指的是自明誠的後天人道之誠了 中庸 裡還有句話 誠者,天之道也 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這裡更明顯的說出了,不管是誠者還是誠之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