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學會提問 批判性思維指南》這本書?

時間 2021-05-10 09:32:58

1樓:舊時城郭

剛看完,感覺整體還是不錯的。這本書的主旨思想是讓人擁有批判性思維,最有價值的地方是指出一些常見的邏輯漏洞,避免掉入思維陷阱。整體翻譯的不是很好,從書名就能看出,如果改為學會質疑更好。

對於本身就偏重理性思考,注重論據和結論的人來說幫助不是很大。書中主要強調慢思考和提出質疑,但切勿矯枉過正,書中有些示例過於吹毛求疵適合於科研等需要不斷質疑的領域,並不適合於生活場景。所以對書中內容也要辯證接受,有很多太過犀利卻無關緊要的質疑在生活中會給人一種槓精的感覺,在生活中應酌情使用。

2樓:五穀

對我來說是很有啟發的一本書。

自己閱讀能力有限,要重複閱讀大概才能理解書中的一些內容。比如這一段話「我們之所以提供一定的論證,是因為我們關心別人採取怎樣的方式生活,他們相信些什麼。

而我們能不能不斷取得進步,則得益於別人足夠關心我們,為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論證,而且對我們的論證進行客觀評估。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長為有思想的人。」

3樓:邵子

努力的看完了第一章,有些言論確實有一些道理,值得深思。但是感覺工具性和目的性很強,語言、案例等也顯得缺乏一絲溫度,大概翻閱了一下全書是在找不到吸引自己的地方。

看了書評,大同小異,一致性好評!漸漸陷入了一種自我懷疑的境地,是我自己的問題還是網路資訊同質化的問題?我不得而知。或許這本書確實很實用?但不適合自己也不至於強求。

4樓:追風少年李建軍

Neil Browne的《學會提問》30年間一版再版,足以說明這本批判性思維讀本之經典。雖為「普及讀物」,但閱讀體驗並不算暢快,可能是中文翻譯的略為拗口和筆者本身在這方面基礎不佳。

全書最新版本共分為十二章——學會提出好問題,論題和結論是什麼,理由是什麼,哪些詞語意義不明,什麼是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推理過程有無謬誤,證據的效力如何(寫了兩章),有無替代的原因,資料有無欺騙性,有什麼重要資訊被省略,能得出哪些合理結論。

這也只是作者所梳理的行文脈絡,批判性思維的學習方式並非鐵板一塊,考慮到其偏「務實」的非形式邏輯,布朗聰明的把日常生活式的案例和練習融入了章節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自然,我們也應該學著以批判性的眼光來對待此書。對於筆者而言,印象深刻的有如下段落:

關於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的比較,前者就像很多中國學生在「填鴨式」教學方法下形成的思維定式,囫圇吞棗式的吸收知識而不加篩選和思考,後者則更符合西方的核心教育理念,基礎知識可以慢慢積累,而「蘇菲的世界」則要從小就開始觀察。

接下來又是一組有趣的反差,弱勢批判性思維是捍衛自我當前的觀點,強勢批判性思維則要求我們一視同仁質疑所有關鍵問題的主張,顯然,接受這種思維對於習慣處處比人強,把失誤歸咎於他人和「客觀原因」的那些自命不凡者簡直如登天般困難,甚至對那些經常開展自我批評的民主生活會會員也有不小難度,真正做到踐行還是任重道遠。

再談談第五章的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這也是很多人喜歡犯錯誤卻不自知的地方,畢竟正如作者所說「我們所作的每個決定都有自己的個人印記——經歷,價值觀,訓練和文化的習慣」。但現實裡我們往往滿足蜷縮在資訊繭房的舒適區,在被重塑的單一化信源裡徜徉……受利益鏈條驅使,受社會關係影響,受權力意志左右。最終通過交流達到的外部世界共識,其所依據的假設可能本身就不成立……

總之,《學會提問》是尚佳之作,常讀常新。當然筆者認為更重要的,不拘泥於具體詞句而是以此思維為引,在當前的語境中以適當的程度將自我訓練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5樓:叫花子

看了一遍《學會提問》,明白了幾個基本的要點:1、文章、演講、甚至簡單的一句話,都可能包含著某一種想表達的意思(論點)。2、評判論點,不是在推理其是否為絕對的真理或絕對的謬誤,這是極其困難的,我們需要考慮的是作者的論證是否可靠。

3、論點的可靠與否需要證據證明.4、每個人都存在一定的主觀性,也就可能帶來一定的偏見。5、作者在論證的過程中,是否無法有力地證實論點。

當然具體的還有很多需要思考的細節部分,這是實際訓練時會用到的,也有很多使用者回答過了。

6樓:Thirring

愛用成語的翻譯讓人難受

列舉原文原文:

「我們倒也希望世事都能遂人所願,這樣也就天下太平、一團和氣而又事半功倍了」

分分鐘出戲

書是不錯的

但是機械工業出版社第10版,翻譯讓人難受

7樓:MOVING

這本書所呈現的,提問只是方式,擁有批判性思維才是該去訓練的東西。

這本書提出了,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批判性的看到問題,至於具體提不提問,那就是個人的選擇了。

當然讀書筆記,思維導圖都是浮雲,在實踐中訓練才是關鍵。

8樓:

這本書還真的是比較難啃的呢! 開始激情興趣,三章過後就有讀不下去的感覺了。真心花了很長時間讀完。最後4張還是粗略的讀完的。

我個人覺得本書還是有比較不錯的。正如題主所說,側重閱讀的細節,鍛鍊對文章與日常溝通的思考能力同時可以做出更好的判斷。個人覺得書是讀了,還需勤加練習才能真正的掌握。

也傳一張思維導圖,這個完全是根據我個人需要做出來的,不是按照書中章節整理的。

9樓:

我覺得那個謬誤的地方,給我的啟發很大,我開始注重自己的措辭,要對得起聽眾的耳朵,還要對得起自己學的知識。順便說一下,這個世界的bug真多。

10樓:馬思博

今天剛好讀完,做了讀書筆記的思維導圖和書摘拿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學會批判性思維,就是學會區分別人說話的言行,從而知道怎麼說話讓對方最舒服~

思維導圖

書摘願跟大家共勉~

11樓:安靜的發狂者

這本書對我的幫助比較大,首先批判性思維一直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在沒有看這本書之前即使心裡清楚,但是說不出來理由,更不能系統的來闡述各種觀點。讀了本書之後首先腦海對批判性思維有個清晰的結構和框架,其次當代社會各種心靈雞湯,零碎式的知識需要我們以一種淘金式的思維以及價值傾向來進行汲取吸收。

12樓:小肥肥肥

很多事情多思考再說出來或者在做的話你會發現世界其實很不一樣

13樓:張樣

俺想找大家幫幫忙俺看到歧義那一篇的時候我找到歧義點和作者找到歧義點完全不同比如作者舉得例子「幸運牌香菸能滿足你所有需求,並且每支只含3毫克焦油,口感舒適」我扣的字眼是「所有需求」 因為我覺得這個地方含糊不清但是作者舉例用的是「口感」 所以我越往下看越覺得跟不上作者的節奏而且還在專牛角尖求各位大大幫我破解

14樓:

我看過一本書叫做《批判性思維工具》。這本書的和《學會提問》是同一位作者寫的。《學會提問》我沒看過,本來想看《批判性思維》的,後來發現先建立起新的思維方式也許不錯呢。

到目前,《批判性思維工具》這本書還是挺不錯到底,與《學會提問》同一型別。如果《批判性思維工具》看起來不錯的話,一定會考慮《學會提問》這本書的。不得不說,要建立批判性思維,是需要時間的。

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對我來說,還挺難的。一開始我還以為自己思維混亂了。慢慢培養一些優質的思維特質也是相當的重要的。

總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吧。這位作者還是不錯的。至少目前來說我,還是值得一看的。

15樓:

剛開始看,這本書很多時候都回說"從這本書可以學到,本書可以教會你,本書,本章"等等的字眼前期看還覺得作者太賣弄了。

16樓:

跳躍式地在一周時間內略讀了這本書,前半部分讀得比較慢,看得比較仔細,後面都是選擇性閱讀,沒有一字一句地去看.

這本書對於我這種沒有接觸過批判性思維研究的人來說比較難啃,對於我目前的生活學習並沒有太多的幫助,但是書中的一些觀點讀著讀著會覺得自己在生活中運用過,原來這就是批判性思維。

我的讀書筆記:

海綿式思維強調知識的獲得;而淘金式思維強調與知識積極的互動。

兩種方式可以互補長短。為了找到智慧型的金子,你必須要有評估的材料。要評估這些材料,我們必須首先擁有一定的知識。

情感的捲入不應該成為你接受或者拒絕乙個觀點的主要基礎。

當你閱讀的時候,你應該避免由於情感捲入而切斷你同最初並不同意的那種推理進行交流的渠道。

乙個成功的、積極的學習者應該是乙個願意改變自己思想的人。

弱的批判性思維是用批判性思維維護你自己已有觀點;強的批判性思維是運用相同的技能來評估所有的觀點和信念,特別是評估自己的觀點和信念。

(未完待續)

《學會提問 批判性思維指南》第7版和第10版哪本翻譯的好?

修煉 看到你們的回到我放心了。看第十版越看到後面越難受。彆彆扭扭的感覺。很難堅持看下去。學霸們有什麼建議嗎?原版是不指望了 學渣英文看不懂。 淺藍深藍 來這的目的就是要吐槽下這本書的翻譯,無語了。我看的是第10版,本來書的內容就有深度,需要慢慢理解。結果翻譯的那麼爛,語句不通順,讀起來真的是糾結啊。...

批判性思維指南超越感覺?

Insight 題主,你看球嗎?或者其它競技運動?最後時刻的絕殺,非常生動,非常戲劇。但你可以指望每到關鍵時刻都靠絕殺勝出嗎?再舉個例子,路人甲比較聰明,每次都在考試前兩天開始看書,最後能拿到還不錯的分數 大學 如果路人甲對其他人說 你看,我都是考前臨時複習,還能拿高分,你們應該向我學習,只要考前花...

《批判性思維工具》和《批判性思維工具 30天改變思維定勢,學會獨立思考》買哪個更好?

上火的葡萄 兩選一的話,我個人更建議,批判性思維工具 原書第3版 即Critical thinking tools for taking charge of your learning and your life。豆瓣這兩本書的書評有bug,雖然作者相同,完全不同的書 從英文標題可分辨出 但是書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