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時間 2021-06-08 10:56:52

1樓:

這句話正確的翻譯是: 表現(在別人的)臉上,(從別人的口中)說出來,然後才知道(自己)錯了.

有了正確的翻譯, 就容易理解這句話的作用了, 那就是在講"人恒過,然後能改"的具體實現途徑,. 前一句的"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講的是通過自己的思考, 然後進步. 這一句講的是通過別人的反饋,察覺自己的錯誤.

這樣就與後面的"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對應起來了, 如果沒有法家拂士(的忠言逆耳)和敵國外患(利用你的錯誤獲取優勢), 你怎麼能知道自己錯了呢?

2樓:

結合上下文。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意思是乙個人內心困惑後,解除了困惑才能有所作為。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意思是乙個人被別人憤怒指責,叫罵,理解了別人的憤怒才知道自己錯了。

所以後面說,人恒過,然後能改。

綜上第乙個困於心,衡於慮指的是自己。第二個徵於色,發於聲指的是他人。

3樓:翼展丶

做模擬吧。乙個人的心情,只有表現在臉色上,流露在言談中,才能被人們了解。就像只有犯錯誤之後才知道自己犯錯了,才會改正。而如果不表達出來就像一直處在安樂中就會「死」。

4樓:陳真

說點一家之言。像我這種語文差點不及格的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請國學造詣深的朋友們多多指正!

而另一種翻譯我感覺比較合適:

「(乙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出來,然後才能為人們所了解。」

我感覺前面這種翻譯太膚淺了,像是簡單的生活經驗,沒有體會到全文的深刻思想內涵。古人講究「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積極著書立說,表達自己的思想。正如「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抱歉,只記得是通假字,原文是「大抵」還是「大底」記不清了)。

聯絡上一句「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大意是:

人總是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思慮困苦,心意阻塞,然後才能發奮。個人感覺接第二種翻譯邏輯上比較合理,結構上也相對連貫,下文則是舉反例。

可以想像一下心裡有委屈,把委屈化作力量的感覺,能體會到一種共鳴,跟前文的六個例子和「天降大任」的論述是一脈相承的。

實在抱歉,其實我也沒完全理解,有些答非所問了,還請高手指正。

是否相較於深色髮色來說,淺色髮色更受歡迎?

頂尖漂亮的大美人更適合深髮,普通小美女更適合淺髮,普通人一般也更適合深髮色,冷白皮可以嘗試淺色,主要還是看自己適不適合 生活中哪有那麼多顏值top級的大美人,淺髮色可以讓很多漂亮的小姐姐們顏值上多一分亮點,而且年紀不大的女孩子好像都挺嚮往這種仙仙的髮色的 就像我自己,躍躍欲試想染很淺的那種玫瑰金或者...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與「無色聲香味觸法」的「色」一樣嗎?如果眼識色是指眼界觸顏色的話,沒光就沒色嗎?

小霞 海恩 色受想行識,這裡的 色 以包含所有的物質現象,五根 眼耳鼻舌身 五境 色聲香味觸 色聲香味觸,色指的是眼根所緣的物件,又稱為色處,色境。包括顏色,形色。 百法纂釋 曰 色塵者,為眼根所對之境故,謂青 黃 赤 白,長 短 方 圓 粗 細 高 低 光 影 明 暗之色,雖有多種,總名為色,為眼...

《易經》震卦 「震索索,視矍矍,征兇,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咎,婚媾有言」如何解讀?

高晶波 易經 震卦 震索索,視矍矍,征兇,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咎,婚媾有言 如何解讀?解惑易經 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相互作用原理圖 如同2021年5月19日五十一雷為震道上六爻命理解析 天地法身,山容海納。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鳳毛濟美,後來居上。方言矩行,高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