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純精神性的嗎?

時間 2021-05-29 23:44:50

1樓:zchy

問題錯誤,你還是多看看哲學書吧!另外,得明確「藝術」是什麼?看《西方美學藝術學擷英》凌繼堯著 ,在第99-100頁有關於藝術與辯證法的闡述。黑格爾的哲學書也應該看看!

看明白了就明白了,看不明白,就這樣吧……

2樓:WJS

藝術的精神性:藝術的決定論和非決定論,是在客觀存在基礎上的主觀反應,兩者不可相互脫離,但是在形式的實質存在上是分開的,這種分開以意義為載體,以客觀為主觀。可以說,決定論決定了藝術的存在,非決定論決定了藝術的本質。

3樓:DIO AHRI

問題是沒有什麼東西是純精神性的啊....

即便是最堅定的信仰,你也需要十字架、佛像、古蘭經、教堂這類寄託物來固定自己的心靈。

即便是愛情、友情這種情感,你也需要具體的物件和滿足自己內心需求的互動行為啊。

即便是安全感這種虛無的情感也是需要具象在「溫暖的家、安全舒適的環境」這類共同的大環境下的。

所以壓根就沒有純精神的東西,區別只是與外界的交集多寡罷了。

你連「自我意志」這種最原始的精神都是由大腦、人體以及外界環境的共同塑造的.....

藝術再怎麼具有精神力,也高不過「自我意志」。所以你最好先想清楚什麼是「純精神」....

4樓:siscer

純精神性的東西存在麼?

存在的話也注定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去享受並擁有他們。比如從小就聽說的柏拉圖式愛情!

既然藝術已經被無數人所認可就注定不是純精神性的。

只有在精神與物質上都獲得滿足才會大行其道。

5樓:小揪揪

木心說過:文學是動作最小的藝術,我們每個人不會都成為藝術家,但是用文字記錄心情這我們都會,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離藝術很近,並不是遙不可及,所有的藝術只是形式不同,都需要靠你的思考靈感,再通過實際的操作過程實現出來。

6樓:倉頡後生

藝術是在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及理解上的運用其中一種手段的創作產物。僅僅有精神意識上的意象不能被稱之為藝術,藝術能力是知識和視角的疊加發展。只能講,藝術離不開精神性。

7樓:十月泥濘

感謝這麼多精彩的回答。簡單總結並給一點自己的思考:

藝術作品多半是著物的,這個毫無疑問,否則無法被看見,更無法被談論。

藝術則基本是純精神的,因為它完全是無中生有的創造。

藝術是精神世界的空氣,生活在沒有藝術的情境中,人的存在形同殭屍。

至於服務社會,抗yi藝術展之類的,但凡被用於世俗或者宣傳的用途,基本上就喪失了藝術價值,甚至成為藝術之恥。

8樓:啊呀

那看你怎麼定義物件之用,可看也是一種可用。但我很喜歡的乙個藝術家也說過藝術並沒什麼價值,只針對真正喜歡它的人。物件之用廣泛的很。

喜歡也可在某種程度上理解為可用。要真覺無用,那就也別想著藝術了。這問題也不存在了。

9樓:李行

藝術是從你的經歷學歷感知和所崇尚的精神世界,比如行為藝術,具有收場價值的藝術品。就是你覺得它藝術,它就是藝術品,要麼就是傻*行為

10樓:

純精神性的是宗教迷信。

藝術品都是有物件之用的。

比如印章,篆刻算藝術品吧?你可以用一根繩子拴在印章上當流星錘用來砸狗。

比如油畫,是畫在油畫布上的,可以燒來取暖。

比如樂曲譜子,它們必須儲存在紙上或硬碟裡或唱片裡或人腦裡等物質上,否則就會消失。紙可以用來捲菸,硬碟可以磨快了當小刀,唱片可以融化了做成玩具。人腦我就不說了。

11樓:高小峰

如果某一天人類進化到單純靠腦電波就可以傳遞資訊的時候,藝術也許就是純粹的精神性的。

但是在此之前,我們還是要通過各種媒介去傳達。所以藝術不是純精神性的,但精神性是必不可少的。

12樓:湖風

自然美是自在規定性,藝術是人類對自然美的理性探索和直覺感悟,藝術形式下的藝術作品提供了對美的觀賞路徑。精神和物質的對應性往往被誇大了,很多時候他們是不可分割的,或者說所謂的物質和精神是一條線上的對立統一,是連續態的兩極分布。

13樓:黑暗中的馬

首先是藝術的範疇(傳統或當代?)

如果從觀念藝術的角度出發那麼藝術就是純精神性的了,杜尚:「一件藝術品從根本上說是藝術家的思想,而不是有形的實物,即繪畫和雕塑;有形的實物出自那種思想。」觀念藝術導致以觀念取代實物、是藝術擺脫物質的藝術品。

傳統藝術大多是有其功能性的,大範疇屬於服務行業。。。

14樓:安索

我認為是的。

藝術的功能是開拓人的意識維度,如同精神原子彈把人意識裡陳舊的觀念摧毀,讓人有機會在廢墟裡建個更好的。

但是藝術破舊迎新的威力因人而異,藝術必須和人結合才有意義,藝術作品只是導火索,欣賞作品的你才是燃料。

物質和精神在藝術這裡不矛盾,你把作品當物質看就是物質,如同名畫掛在牆上蓬蓽生輝。你把其當精神享受,哪怕乙個人冥想都能獲得無上的享受。

15樓:范志冶

是也不是,對於藝術理念的接受者來說,他們感覺到的是一種精神性的東西。但無論是什麼樣的藝術,都需要可觀可感,至少是可知的,需要有乙個物質載體。

頭腦中的藝術的思維運動可以是精神性的,或者說形而上的,可以只是乙個思維模型。但這樣的藝術做不到交流,沒有溝通就很難叫做藝術品。

16樓:王阿姨

只講精神的那叫理論

「如果乙個作品背後的理論才是真正的作品的話,那我就不需要還去做乙個需要感覺器官去接收的東西了」,

博伊斯回答。

而被我們稱之為藝術之物,在它成形之處以實用性為主即使發展到現在,藝術依舊具有實用價值,它等同於其他人造物,目的在於為人服務,而沒有載體很難直觀的達到這個目的

精神性障礙是不是大腦對人的保護機制導致的?

南斗熠熠 這個觀點是對的,但是不完整。精神疾病發生的時候,帶有很強烈的自我保護色彩,自我保護的目的是防止整個大腦功能的崩潰。比如創傷性應激障礙中的疏離感,人格解體障礙中的非真實感,都旨在防止情緒情感上的強烈衝擊擊垮整個腦功能系統的基本運作。不完整的地方在於,精神疾病的發生,更像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妥...

神性與是獸性是不可調和的嗎?

婉君 提了這個問題好像至少有4年了,今天偶然翻到,發現較之於之前純粹的迷茫 困惑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那就分享一下吧。不過,我想當初在提這個問題的時候,似乎並沒有清楚地想過自己想表達的 調和 是什麼意思,想來應該側重 共存 方面。但其實它表達了比 共存 更多的意思,從這個角度講,它們是沒辦法調和...

神性是人性至善自律的綜合概括嗎?

神性是向善,不是善,更不是至善 神性是善,不完全同意 神性是至善,完全不同意 神眼中的人,如同我們眼中的好學生 以小學生為例,不闖禍,好好學習,算數正確,多學兩個生字,就是向善 不能算善,因為從神 大人的角度看,這些東西沒什麼用,還浪費老師時間,浪費紙筆 更不能算至善 所以,只能算向善 同樣,神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