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裡甜味不是傷腎嗎?為什麼枸杞會補腎呢? 鹹味的入腎和辛味的生腎有什麼區別?哪個對腎更好一點?

時間 2021-05-08 15:05:53

1樓:方榆老師

不知道題主這是從哪個不靠譜的養生小冊子上看來的。剛剛查了一下,中國藥典枸杞味甘性平入肝腎經,題主這是典型的被繞到中醫的怪圈裡了,五位入五臟是理論推導出來的,枸杞能補腎是臨床實踐出來的,中醫只是把臨床實踐出來的東西往理論上靠。鹹走腎,那也是相對而言,天天吃過量的鹽肯定要德高血壓,辛味指的也是一種發散之氣,意思是能把腎陽生髮,並不代表你吃辣椒就能補腎。

最後總結一句,中醫是經驗醫學,也是臨床醫學,一切脫離實際搞空談都是不靠譜。

2樓:

沒聽說過甜味傷腎的說法

不過,攝入太多醣類,導致體重增加,甘味屬土,土旺乘水,就像金匱要略裡說的那樣,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這種情況,產生腰突一類疾病,也屬於符合土旺乘水的邏輯。

只要是無毒的東西,不會對什麼器官、功能有很大損害,更重要的是飲食有節。

過食甘則骨痛而發落,內經這句話本意是具體解釋腎在體合骨其華在發的,而且,強調了過食。

3樓:

五味理論有著和它所屬的五行理論一樣的殘次性質,我們現在手上所握的資料並非原始文獻,而且從現有資料看,這個理論的沿襲與修訂都存在問題

辛味現在說是金之味,但很可能是火之味,甘味現在說是土之味,但很可能是木之味,而鹹味才是土之味,自然,水之味也不是鹹的,而很可能是苦的

五行理論還有乙個問題,就是不提及每一行各自的陰陽,五行生剋關係裡只有匯入五行各行的陰陽才能完整,但這似乎也是缺失的,只有涉及了陰陽,單一的味產生的效果才有指向性,不然就出現了辛和酸都能瀉木氣的情況,這就很模糊,如果再考慮上味的厚薄,問題就更複雜了

所以,不要太執著於五味理論所說的內容,這玩意不僅有問題,還不完整,它存在的意義就是給初學者在掌握藥性和理解抽象的藥效上起乙個模糊的導向作用,適當意會即可

4樓:yysn328

首先得格物一下枸杞。查了下大家中醫上描述枸杞子味苦寒,但以味覺來說還是味甘平,甚至還略偏溫(不知道是不是可能硫磺薰過的原因,農業上的事情不懂。)色紅入心,味甘入脾,土勝則克水,可以制腎之溼,溼去水溫則腎臟得養。

但如果本身腎水不足而脾過克之,則可生虛火。另外枸杞入心,可補心火,心火下濟則腎水不寒,則通過補心火也可溫腎水。但若心火旺心陰不足,那用枸杞則弊大於利。

(陳士鐸、傅青主的醫書的觀點)

第二個問題,鹹味生腎,味為陰,所以鹹味補的是腎陰。所以水腫病人要少吃鹽。辛生腎,辛入肺,金生水,強調的是肺到腎的迴圈正常。

人到中年,為什麼保溫杯裡要泡枸杞。?

一席茶話 首先保溫杯使水溫長期保持在60 70度,且保溫杯大多是不鏽鋼類的,兩種情況均易於細菌滋生,如果保溫杯泡枸杞需要及時飲用,不可放置過長時間。如果長期使用不鏽鋼類器具應保持至少一天一洗,且需配合鹽殺菌。枸杞最好是在瓷器 玻璃器具中沖泡。沖泡時水溫要在80度以下,溫度高會使枸杞中的營養物質散失,...

為什麼中醫理論裡的心肝腎脾肺不是解剖學上的心肝腎脾肺,但是中醫正骨學裡骨骼卻是解剖學上的骨骼?

天陽 因為傳統中醫中不像西方分類明晰的,不做針,灸,湯藥,藥學,正骨這些分科和專精。不夠明晰正是因為他們同宗同源,也適合學習和使用的時候融會貫通。西方工業革命後是工具人思維,培養足夠多的專業工具,然後資本家花錢僱傭工具,至於融合的事情,不是工具人需要考慮的事情。補充一點,在中醫中,肝不能看成物質臟器...

唉,為什麼在網上爭論中醫問題的都不是學中醫的也不是學臨床的也不是學藥的。。。不是很懂?

月暮 因為真正搞臨床的,總會碰到自己治不好的病被中醫治好的,偶爾也會碰到中藥中毒的。真正用中醫的,發現很多病自己都治不好,能治好的方法 療程也不一樣,沒法作為一種普遍性去推廣,說服力不足。所以雙方無論內心觀點怎樣,只要把這些事說出來,隨時都有被打臉的可能。包括之前中醫黑提出的把脈驗孕那件事。我實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