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大企業有全套技術,暫時打不過新企業是因為現在不想做」的說法有沒有道理?

時間 2021-05-30 02:09:37

1樓:托卡馬克

商業是要賺錢,不是要打敗誰。

IBM也沒有必要巨虧繼續維持PC,甚至X86伺服器都賣掉。

賓士不會降價去打敗豐田。

而且消費者心理定位原因,降低身價或者提公升段位都不一定好使。

2樓:王二

新技術意味著新風險,步子越大風險越大,高風險恰恰是大公司難以承受的。小公司做之前大概率知道死掉是必然,而大公司就算業績抖一抖,都要拔掉太多人的羽毛。你只看到成功的,點錯科技樹死掉的多了去了

3樓:

那我就一張嘴開局了……

我覺得不是的,因為大企業既然是大企業,那肯定是在這個行業有了話語權,或者說,是目前當下這個行業的關鍵組成部分。

你可以把乙個行業想象成一輛車。把行業內的巨頭大企業想象成發動機。

發動機帶著車往前跑,它為了不讓其他發動機取代自己位置,讓自己滾回去當郵箱或者底盤,那麼它就必須不停的強化自己在「發動機」上的優勢。

現在旁邊乙個新企業說我們要造飛機。

大家都知道法拉利的發動機沒法用在波音747上,在「飛機」這個行業成熟前,其他行業的「發動機」是不會投入多少東西進去的。

而越是新行業,新企業投入的資本和動力反而比老牌大企業要大得多。

這就導致了汽車發動機看到飛機成型後,想去飛機上當發動機時,發現飛機上已經有發動機了……

馬雲說的很對,現實看不起,然後看不懂,最後追不上。這句話大概能回答這個問題吧。

4樓:廣龍先生

看哪些技術了。

HEV:技術含量很高。豐田已經可以在13萬的COROLLA上列裝這套系統。本田,效果很好,就是大電機,大電池成本略高。通用,現代也在搞,效果有差距。其他公司差距更大。

PHEV:技術含量一般,大家都能搞。

48V輕混:大家都能搞

純電:看不出來有什麼技術含量,確實說搞就能搞。

5樓:Judgment

不是說不想做,有些東西,牽扯到很多利益相關方,乙個集團的觸手可以扎根到很多地方。所以說不是你想不想就能決定的,大多數時候還要看別人的臉色。上世紀大亨們掌控美國眾議院的歷史忘了?

6樓:

這是個好問題。雖然手機打字,也嘗試盡力答覆一下。

輪子哥 @vczh 的答案其實點出了核心,我嘗試補充。

問題可以簡單翻譯一下:

為什麼很少見到自我革命且成功的案例。

看似簡單的描述,看似豐富的變數,事實上背後就是很基本的博弈原則。

以下以邏輯鏈的方式解答:

1:大公司意味著對當前產業核心模式的控制力。

2:這個控制力實際上體現在大公司業務管理人手中(非boss,大公司boss基本不可能涉及執行面。或者高管個人,或者核心團隊)。

3:管理人能獲得這個控制力意味著個人(或團隊)與該業務的利益繫結。

4:對於管理人來說,已經得到了該業務下所能獲取的最高利益。

5:用最基本的二分法分析:

如果管理人自我革命,成功也只能獲得跟當前一樣的利益,失敗則損失慘重。不做則繼續持有利益。

如果公司內其他人做這個事情,成功則自己丟掉地位,失敗則維持當前。不做也是維持當前狀況。

6:所以管理人自己不會革自己的命,且不能讓體系內其他人來做這個事。

7:作為大公司重要核心業務控制人,自然有足夠能力,和足夠的影響力,在不表達上述想法的情況下,用各種也許成立或者事實成立的具體原因,製造改變的阻力,而不是解決過程中的問題。

所以,人的本性和基本的好壞邏輯,注定了自我革命是極小概率事件,取決於管理者的個人理想追求。

所以,單純空降也很難解決,因為阻力是自下而上的。空降乙個高管,體系越大的公司越難有效,除非是替換整個團隊。但這個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更可行的做法,是體外孵化乙個競爭團隊,盡可能無干擾的嘗試。成功則替換,失敗也影響可控。

當然,這個過程又涉及到boss和業務層管理者的博弈了,這就是另外乙個問題了。

7樓:阿斯特雷婭

越是大型企業越是求穩,船大了掉頭成本會高不少,不過真的要玩,儲備,資金都有巨大優勢。

真要玩新能源,能做好的品牌不少,只不過現在新能源並沒有成規模,所以大家都是玩玩可以,重心做這個不可能。

8樓:嗚喵王的大表哥

個人覺得傳統大企業最終能做而未做是因為坑以填滿,高層元老坐享其成,新晉人才不願意為他人做嫁衣而通常選擇自立門戶或者投身新晉公司,成為元老。

9樓:

1、多數傳統大企業並沒有全套技術,比如柯達,就缺少機身、數碼成像器件、數碼訊號處理單元…………能力。即便在傳統影像領域,也不像樂凱這樣還成為精密掩膜製造/服務商,所以被打趴下是必然的。

2、技術全面的大企業,比如前列的車企,歐洲系隨便搞搞探索版純電,市場反響就好於特斯拉。豐田搞混合動力、氫能源更是吊打特斯拉。

10樓:瞎扯的蘆葦

最重要的是團隊,而不是產品。

只要能挖到相關團隊,一兩年也能打造出乙個新的平台。

比如造車,傳統企業有的是產品,平台,生產線。

新興企業只要能夠打造出團隊,設計出新的底盤,甚至乙個平台,也不難。況且新能源汽車已經放棄了發動機和變速箱(且不說部分傳統企業的變速箱也是用的別家的),車身也可以委託別的企業造。為什麼就一定比傳統企業差?

彎道超車不僅僅說的是中國,也可以說的是新能源車。

11樓:張xy

說電動車是吧,傳統車企不是沒有電動車方面的相關技術,這方面的研發一直都有投入,暫時打不過是因為傳統車的利潤更大而已,代價就是讓出了先手,讓新興企業有機會建立品牌擴大市場,只是個機會而已,實際上到底電動車的演進路線怎麼走還沒定數,是不是坑還不一定呢,現在吃肉的當然不肯賭這麼大,就想著後發制人了

12樓:排骨

理論上當然是有一定的道理。

但,很多時候不是不想做,而是不能做。或者說做了死的更快。

就好比柯達,如果當時數位相機一出來就全力推廣,那全世界那麼多的柯達零售店和沖洗業務怎麼辦?柯達當時佔全世界傳統膠圈市場利潤的90%,事實上直到2023年,柯達決定全部轉向數碼市場的時候都舉步維艱,因為傳統底片市場雖然萎縮,但依然是柯達最大的收入源。只是數位技術的進步比柯達想象的快的多,12年柯達就申請破產了。

在汽車行業這個情況更嚴重,因為不光是下游幾萬家生產零件的中小企業,還有上游能源開採的國際問題。一切都限制了豐田這樣重量級的企業不可能說轉就轉,絕大收入源都是傳統行業,對新能源車的推廣肯定是消極的。但是技術上豐田比一般的車廠有更深厚的技術積累,新能源車的技術是肯定有的。

只是估計在電池技術沒有突破性的發展的前提下新能源車還不可能和傳統能源車抗衡,加上配套服務和支援的普及也需要時間,所以說不想做也是有道理的。事實上新能源車要不是中國的積極推廣根本達不到現在的市場。

大企業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是多角化經營,或者把這個技術再還領先的情況下賣出去,或者推出去收專利費。

13樓:BeardyBear

企業的核心還是人才和資本,打不打得過還是要看人才和資本的流動和運作。仙童從誕生到衰敗從來沒成為過傳統大企業;space x和nasa沒有什麼根本聯絡,然而人類歷史如果沒有nasa那麼space x的成功也不復存在。

而是不是要打又是完完全全另一碼事,帕加尼和豐田各自安好,為什麼要打呢?

「傳統大企業」這個定義本身就很不靠譜。

14樓:卞老闆

事實上世界上第一輛電動車比第一輛汽車製造者卡爾本茨的出生日期還要早40年,在2023年的紐約街頭隨處可見的都是電動汽車,汽油車反而是新能源

特斯拉創始團隊來自通用90年代EV1電動車專案的工程師團隊(通用創始人叫愛迪生,逼死了特斯拉)

豐田第一代普銳斯到現在已經超過二十年了

豐田的氫燃料電池量產電動車已經在路上跑了4年了上面兩台真正新能源的科技含量吊打特斯拉

另外一廂情願你們口中船大難掉頭傳統車企,例如賓士,寶馬,奧迪,大眾,豐田,日產,本田都有量產電動車

賓士造這個的時候特斯拉在哪?

15樓:指南者羅盤

有一定道理,但是前提是大二全得反應快,反應慢的大企業想做也來不及了。

大而全恰恰是失敗的主因,大而全意味著全線競爭,在某個技術沒有突破的情況下,新企業技術也能針對性的上,小而專恰恰能找到突破點,通過某個細節的小改變,小變通,進行突破。大企業本身就意味這流程和決策的緩慢,就算同時踩對點,就這個技術了,也只會緩慢進步因為大企業也要評估,同時試錯好幾個技術,來感覺這個方向對不對。而新企業不同,踩對點也會死一大批,最後只會留下,踩對點,踩對點後又每個決策都正確的企業。

從第三方角度看到的就是,某個競爭活下來的新企業打贏傳統大企業,死掉的一批新企業承擔了其他方向的試錯成本,大家看不到了。還可以看微軟的例子,只是微軟沒倒閉而已。

孟書記不是舉大疆的例子,大疆不是玩航模出生,航模的技術,至少從大疆用的技術上來看,也是最好入手,難度不算最高的。選擇的突破解決就是在怎麼伺候好拍攝上,光說拍攝技術不在飛機上的話,肯定大疆也不是最好的,但是大疆願意選擇把地上拍攝技術挪到飛機上,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反而大疆是飛行拍攝領域有了自己的技術沉澱,變成了所謂的全套技術。相對航模的公司,他們不會拍攝,你說這些航模的公司沒有搞過類似的產品,我是不信,只是他們把精力更多放飛行上,噴氣飛行拍照屌不屌。

會搞拍攝的公司,航模技術就。

SPACEX問題也是如此,大而全的國企,各種技術全,可是市場有一種特定需求和技術,你叫大企業去做吧,他們有更重要的要投入,和SPACEX專精的技術一比較該研究就投入相對少,相對SPACEX還不如SPACEX專精一項的投入,最關鍵是對專項技術人才的重視,大而全企業裡你把SPACEX的首席工程師扔進去還不是大家都一樣,但是到SPACEX裡不一樣,這可是首席。

等SPACEX驗證了這項專精技術是可行的,反而是大而全國企在類似技術上是落後的。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八大條件?

劉先生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八大條件上面已回答的很全了,但如果還沒看懂或者看懂了還有一點不確定的話,可以在網上找一下那些做高新認證的專案匹配平台,比如扶持通,申報通什麼的,反正都很方便,註冊登入一下就可以查了 嘉加資訊 一 企業申請認定時須註冊成立一年以上 二 在中國境內 不含港 澳 臺地區 註冊的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對企業有什麼弊端?

呂賢生 這麼說吧,目前市場上很多小微企業的賬目是分為內帳和外賬兩種,內帳是留給企業負責人自己看,外賬就是企業對外展示的賬目。即使是上述的企業,也依然是可以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所以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不會來查賬的,評審人員只會看你們遞交的申請材料,財務部分主要是看材料中的審計報告部分。如果查賬的話那...

傳統企業做代運營時,內部有哪些障礙 ?

秋秋 主要還是觀念和傳統企業的組織架構上的困難。接觸過很多老字型大小的國企或者是傳統工廠,想做電商,轉型是非常困難和痛苦的。從觀念上來講,傳統企業如果之前沒有接觸過電商,很多都比較牴觸。或者是沒有電商運營的經驗,不管是在電商人員招聘上 還是電商人員管理上都屬於無處用力的。所以一般傳統企業想轉型做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