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乙個創業團隊是否有前景?

時間 2021-05-06 07:13:01

1樓:Robin

1.專案是否有前景,需要看所在行業的整體發展情況,對行業要有清晰的認識和判斷,就算再靠譜的團隊如果這個專案的行業屬於下沉的,那麼專案的推進就會非常非常的慢,專案做起來就會很累,廢人費錢,很長時間看不到希望也是大概率事件。

2.專案可以 ,再考慮團隊成員,團隊成員一定要看過去的從業背景,創業歷史,家庭狀況,負債情況等,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這些東西決定了這個團隊能走多遠。很多人說要看人品,但是「成年人的人品是靠看出來的嗎」。

3.以上都可以,那麼考慮下創始人的格局,格局簡單講就是你有沒有把事做大做強的眼界。認可這個團隊和專案,其他事都可以通過溝通調節來改變的。

備註:補充一下,企業估值不是自己定的,企業估值從來都是投資人定的,專案做好了這個不是問題,不要跟投資人整天扯估值,這點人家很反感,很成功的企業從來都不自己談估值。

2樓:阿爾法公社

作為天使投資人,阿爾法公社對創業團隊和創業專案的選擇是有規律可循的,具備這些特質是最利於創業者成功,總結起來非常簡單,3句話:

1、業務潛力大

所謂業務潛力大,就是創業者選擇的是個大的業務方向,就是所謂面對千億級市場,無論你選擇的是企業服務還是消費者服務,其領域又應該有發展潛力和大前景,避免在狹小領域內創業。當然,這和小處著手不矛盾。實際上,很多創業專案是從小處著手解決大問題的。

2、有行業積累

我們贊成「老司機」創業,指的是創業者要有豐富經驗,而且是創業領域的經驗。如果你是個消費類的產品經理,哪怕再優秀,如果做到企業服務領域裡也是個新兵,反之亦然。

我們看到有很多創業者想到乙個「好主意」就開幹,但這個好主意跟他的擅長領域相差很遠,這就成了隔山打虎,完全發不出力,這樣的創業成功機會鳳毛麟角。

凡是遇到這樣的創業者,我們都會實言相勸,建議對方三四後行。我們對企業服務、金融科技、人工智慧、消費零售等市場領域或技術領域的投資經驗表明,有行業積累的創業者起步快,生存率遠遠高於跨行業創業。

還有一些是原本沒有的行業,這樣的領域裡在相關領域有經驗、學習能力強、執行力強的團隊容易得手。

3、「三老」團隊

我們從不投新撮合的團隊。老同學、老同事、老朋友(過過事兒的老朋友,吃喝朋友不算)是最簡單有效的判據,能確定創業團隊內部的信任。創業維艱,路上布滿荊棘坎坷,關鍵時刻對人性提出考驗,這就要求團隊成員之間,尤其是創始團隊主要成員之間有牢固的信任,就像走進巷戰,敢把自己的背後交給對方。

除了這個,阿爾法公社非常看重團隊的執行力,我們喜歡「狼一樣曉勇、狐狸一樣聰明」的團隊。創業就是上戰場,沒點野性,三兩下就會敗下陣來。

3樓:杉行

首先要了解專案核心業務構成。

對核心業務分析自己的競爭力,市場,資金,團隊,及市場及銷售方式可行性。

管理團隊的經驗,資金,行業內的競爭力。

核心管理人員的管理風格及管理文化。

4樓:鄭金條

在能把專案做到可體驗水平的團隊很多,但事實上失敗率超高的大環境裡判斷的邏輯,肯定不止能不能做事(能完成流程的人太多了,以Steam為例,一年上架產品能跑得理想的不足0.3%,但能跑的有100%),而是能不能看到有價值的方向(能駕馭趨向的幾乎鳳毛麟角),以及如何把這個價值方向最大化的統籌能力(願意出讓權益用共生的方式一起做大的就更少了)

所以,評估乙個人和專案的優先順序順序,我覺得應該是:

A,第一優先順序是:對做成事的慾望,企圖心,和執念B,第二優先順序是:超平均水準的行業素養,市場判斷力和統籌能力C,第三優先順序是:

有不俗的行業資源和人脈資源關係鏈D,第四優先順序是:有協同共生意識,和基於分享基礎上的可持續性運作剩下的,可能都是附屬性質的

現階段,不僅需要最拔尖的產品線(一般的產品已經失去價值了),更需要能驅動上下游的協同鏈(不能調動一切能協同的資源,天花板都不會高)

5樓:「已登出」

看老大是否有格局。

當然了,人以群分,你要有眼光才能看出來。

「假如國家隊也成團出道hhh」【譚晶+薩頂頂+龔琳娜+韓紅】諸神降臨還不快跪下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6樓:豎排CTO田甜

沒有人具備這個慧眼。

蘇俄最開始看中的是軍閥馮玉祥,其次是孫中山,再者是老蔣,投了幾百萬盧布建立黃埔軍校,貢獻了不少機槍大炮給國民黨。

最開始都沒有正眼看過我黨,但是...結局呢?

所以,戲如人生,不必認真。跟著感覺走吧! 當年共產國際那般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不比我們這些人厲害多了? 同樣也看走眼了。

上述結論如何得出的? 基本上就是《苦難輝煌》的第一張,金一南寫的, 創業其實跟革命的目標一致,都是創新,革命的視角很巨集大,創業也不過是革命的乙個經濟視角而已。

所以, 歷史已經寫了很多關於創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革命史、戰爭史。

很多人覺得創業,就是無本萬利,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即可,其實當年鬧革命的這波人,都是高薪資。 利益刺激和冒險刺激雙重進行,這才是創業的本來面目。

當年參軍的費用,在長沙,都是七元錢/月,相當於現在四千多的薪資, 這個已經很不低了。當年孫中山、老蔣都是拿融資的高手,陳獨秀比較書生氣,所以基本上中國產國際的支援,都被拒絕掉了,這也就在最開始注入了紅軍自力更生的基因。

7樓:程瀟 進步青年

首先問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應該就是想要加入該公司吧。那麼對於這個行業的發展性我們就可以暫且不談,畢竟自己從事的行業什麼現狀自己應該心裡有數吧。

先看這個團隊的領導怎麼樣。沒有老闆是不想成功的,但是他願意為成功付出多少就因人而異了。有的領導只願意付出手下的時間和經歷,而對讓出一點股份讓團隊更好的發展就覺得對要了他的命。

第二點就是目標明確,避免彎路。如果人馬都湊齊了,還不知道團隊的目標是什麼,那麼這個團隊成功的機率能有多大?彎路不僅是團隊執行上的,更有團隊結構上的,千萬不要聽信老闆有什麼關係,這樣的話,如果他的產品要攀關係上位,那麼公司會有多少連帶關係也可想而知。

其實就兩部分,對內、對外。

對內看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就是常說的公司環境、氛圍、員工的企業形象和活力值、大到公司願景、規劃,小到公司形象牆、甚至員工的辦公桌。細節能看出員工對公司的熱衷度和企業對員工是否是人文關懷,這是最基礎的東西,也是員工在公司期望獲得的。還有企業管理制度和內部流程包括oA、財務、行政制度,是否順暢,順暢則公司內部血脈是流暢並合理運營的。

也從側面能夠看出領導者對公司是否付出了心血,如果是一般員工就看公司中層是否是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乙個公司的中層決定了企業的水平,高層決定企業的發展。

對外看公司所從事的行業背景是否有前景,另外看主要合作客戶所屬型別,是否有長期合作並可持續發展的客戶,證明企業是否有長久的生存能力。

綜上所述考察兩方面。

8樓:差不多先生

要從專案和團隊兩個方面去判斷:

專案本身的潛力很重要,專案理念不能落後,也不能太超前。好的商業模式或者盈利模式並不意味著專案成功的機率就更大,還有時機問題。專案可以是為未來服務,但當致力於改變的那個未來還沒到來時,要做的應該是培養市場,而不是貿然試圖直接改變市場。

創業要有好的創意,要善於發現別人不注意的商機。

創始團隊的構成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專案的成敗,因為戰略方向、整體運作,都是由他們來引導完成的。乙個有經驗的團隊比乙個純粹靠熱情驅動的團隊更可靠。與此同時,擁有乙個具有遠見、激情、領導力、執行力的領導人是十分必要的。

創業初期,團隊發展肯定不那麼一帆風順,受打擊士氣低落是一定的,這時領導人不但要挖掘員工的內在潛能,還要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老闆定不能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員工身上。同時團隊也要有執行力,好專案可能因為執行不力被做死掉,所以團隊的執行力比專案本身的潛力更重要。

9樓:

參與運營一家網際網路製造平台一年多的時間,後來專案失敗,團隊解散。

專案啟動時間是在2023年初,由線下實體製造龍頭企業牽頭,整合周邊製造業資源,實現產能的增長。

本身已經有自己的電商平台了,品牌和銷量已經在電商迅速發展的幾年裡迅速形成了頭部,產能的提公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上生產線,將是巨大的風險和投資。

於是想利用平台的模式,把行業裡剩餘的產能整合起來,為自己服務。

我主要從兩點來說。

1盈利模式。

2團隊,初創團隊,創始人,結構。

首先是盈利模式,本身這就是乙個沒有明確盈利模式的專案,因為最終盈利的方式就是通過電商平台把產品銷售出去,而製造業的鏈太長,從產品研發到成品,可能有6個月的時間差,甚至更長。

所以明擺著短期就是乙個賠錢的專案。

但是好在當時國家有個補貼政策,這麼明顯賠錢的買賣是沒有企業幹的,但製造業又需要有這樣能力和資源的企業來牽個頭,於是這個專案就上了。

我認為這個專案絕對是有前景的,即使現在沒有成,以後也會有企業做成的。

只不過時機有問題。

首先,盈利模式不夠清晰,牽頭的企業可以用補貼來過渡,但沒有足夠利潤給下游企業,這個事情就做不長久。

後來,就只能盡量利用平台優勢,縮短每個產品研發製造到成品的這個時間,從6個月壓縮到4個半月,乙個半月的現金結算週期成了後來專案繼續運營的救命稻草。

做平台,只能把原材料和最後成品的銷售把控在手裡,其他的全部做線上的OEM外包,中間的利潤就全部給了下游企業。

平台型的專案,做的小還可以有盈利,畢竟壓縮產品週期後現金流非常富裕,但是做大了,成本只會越來越高。

失敗原因總結:

本身是要輸出服務的,但是服務的價值卻被淡化,不是說我給你服務,就會有回報,反而要等到產品真正在6個月銷售出去之後才有回報。

當資金燒完之後,本身自造血能力差,再加上服務需要的非常專業的團隊,團隊成員不夠穩定,一直沒有太大進展,專案不盈利,最後只能解散。

團隊方面:

創始人和團隊大多數來自於傳統製造業,僅僅有少數的技術團隊和電商團隊是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

思想差異化很大,而主導專案的全部是製造業的領導,初期發展不錯的情況,很大原因是領導都不懂,放手去幹。

開始冷啟動階段,有的人主張線上引流,有的主張做線下。

跑去大學裡做宣講了,在我看來匪夷所思。

稍微有點起色了,反而處處受限,導致真正想做事的人出走。

我總結看乙個專案有沒有前景主要看下面三點。

1是不是能盈利。

很多好的專案不盈利,但是初期就能盈利的一定是好專案。

2專案是寬廣還是深入。

有的專案說起來高大上,做起來就犯難了。不要去聽信別人怎麼說,越是門檻高越深入的專案,越好做。

3不要看專案,會看人,跟對人才是最重要的。

人對了,即使乙個專案做不好,下乙個肯定會做好。

如何判斷乙個創業專案是否靠譜?

好而難,看十年,想三年,做一年。好而難好的詮釋 長長的坡 專案生命週期長 厚厚的雪 專案利潤豐厚 滾雪球 專案有複利的特徵 難的詮釋 深深的護城河,高高的城牆,一般的人會望而止步 懦夫永不啟程,弱者死於路中,只有我們堅定前行,一步都不能停。看十年 如果是乙個成熟行業,去拜訪那些在這個行業裡做過10年...

如何判斷乙個創業投資專案是否靠譜?

我有乙個專案,把我們村都拆了,蓋樓。不知道這個專案靠譜不?拆了之後十分之一蓋回遷,剩下的蓋商品房。廣告一打,買了我的房,樂壞丈母娘。你說會不會賣的特別好。現成的河,現成的池塘,現成的萬畝大樹林子。這樓蓋好了,那厲害了,好傢伙,新時代的園林莊園式奢華皇家一號豪宅呀。要個一兩個億的投資不算多吧!網上很多...

該不該離開乙個前景很好,精英雲集的創業團隊?

齊齊 這個問題很簡單,你當初為什麼家裡這個團隊?讓你留在這個團隊的關鍵理由還在麼?如果不在,那就走。這有什麼好糾結的。至於什麼精英雲集啊,前景很好啊,都是空話,10個創業團隊10個都會認為自己團隊前景很好,要不然怎麼堅持?至於精英?好吧,這年頭不認為自己是精英的創業團隊還是很少的 彤管清徽 創業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