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執著於執著與不執著之分,反到不執著了

時間 2021-06-07 18:03:57

1樓:

哪有那麼玄,就是一步一步來。先把對煩惱的執著放下,再把對「放下」的執著也放下。

聲聞經典裡有個比喻就是,有個人從A處(此岸)到B處(彼岸),當他專心趕路,不問他事的時候,就把與趕路無關的事情放下了,這時唯一的執著就是到B處去,等他到了B處(來到彼岸)之後,自然而然就把對B處的執著也放下了。

如是我聞。一時,具壽阿難住拘睒彌瞿師羅園。

時,婆羅門來至具壽阿難之處。至已,與具壽阿難俱相交談歡喜、感銘之語,而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婆羅門對具壽阿難言曰:

「友阿難!為何之義,於沙門瞿曇之處修梵行耶?」

「婆羅門!為斷欲,於世尊之處修梵行。」

「友阿難!於斷欲,有道、有跡否?」

「婆羅門!斷欲,是有道、有跡。」

「友阿難!斷欲,有何之道、有何之跡耶?」

「婆羅門!於此有比丘,修習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修習勤三摩地……心三摩地……觀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婆羅門!此為斷欲之道、之跡。」

「友阿難!若然,則為無邊而非有邊,以欲斷欲者,無有是處。」

「婆羅門!然則,我問汝,隨所好應答。婆羅門!於汝意云何?汝先前有往阿蘭若之慾,已至阿蘭若,則其所生之慾止滅耶?」

「如是,友!」

「汝前有往阿蘭若之勤,已至阿蘭若,則其所生之勤止滅耶?」

「如是,友!」

「汝前有往阿蘭若之心,已至阿蘭若,則其所生之心止滅耶?」

「如是,友!」

「汝前有往阿蘭若之觀,已至阿蘭若,則其所生之觀止滅耶?」

「如是,友!」

「婆羅門!如是諸比丘成為阿羅漢,漏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棄重擔、逮得己利、盡有結、成為正悟之解脫者。前有獲阿羅漢果之慾,已獲阿羅漢果,則其所生之慾止滅。

前有獲阿羅漢果之勤,已獲阿羅漢果,則其所生之勤止滅。前有獲阿羅漢果之心,已獲阿羅漢果,則其所生之心止滅。前有獲阿羅漢果之觀,已獲阿羅漢果,則其所生之觀止滅。

婆羅門!於汝意云何?若然,為有邊耶?為無邊耶?」

「友阿難!若然,則為有邊,非無邊。希有哉!友阿難!……乃至……自今日起,乃至命終,當予歸依。」

這個也與筏喻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的道理相通,等過了河,再扔了船,就是徹底漏盡。

題主這就是等不及第一步就想第二步,沒學會走就想跑,沒過河就想把船扔了,自以為悟得了「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這是受大乘思想影響的人的通病,步子太大扯著蛋。

2樓:anheidajisi

我覺得吧執著有執著的作用不執著有不執著的作用

需要用到執著就把執著拿起來用需要用到不執著就把不執著拿起來用

不需要的時候就把兩樣都放下

3樓:一形三昧

此問貼近要害! 不區分執、不執、煩惱等,即是未著概念法,龍樹稱之為「無生」。最要命的是這個事不用多少條件,自己做得到。

不要問為什麼做得到,做就是了。若真做了,理論、說明、描術等等都多餘,也說不准,所謂不可思議也。 再談不上什麼當下不當下、真不真、本不本、自不自、足不足這些二分概念,說似一物即不中。

4樓:有因有緣

朋友,佛陀教法一向簡潔明瞭,別再糾纏於緣起業果空性等等讓人眼花瞭亂的名相上,沒意思也沒用。

想知道佛法到底在講什麼。

我給你乙個問題,深入思考它:

生是苦。生是什麼?它為什麼是苦?你完全徹低認同這個觀點嗎?為什麼或為什麼不?

5樓:護法居士

佛知其意。告頻婆娑羅王言。

大王。當知色有生有滅。了知此色有生有滅。受想行識亦復生滅。

而彼蘊法當知有生即知有滅。

大王。此色蘊法。若善男子。能實了知有生即滅。色蘊本空色蘊既空生即非生。

生既無生滅何所滅。

色蘊如是諸蘊皆然。

若善男子。了知此已。即悟諸蘊不生不滅無住無行即無有我。

我說是人於無量阿僧祇劫中。為真寂靜者。

爾時會中諸婆羅門長者等作如是念。

以何法故可得了知無我無受想行識。

何謂有彼我人眾生壽者。乃至摩那嚩迦主宰作者生者起者無動者說者分別者知者。

如是等類何者不生何者不滅。

又復彼類以何緣故。所作善不善業而受果報。

爾時世尊知彼婆羅門長者等起心念已即告諸苾芻言。

苾芻。若無我說我。是即愚痴少聞凡夫異生我相。

苾芻。當知我本無我復無我者。而諸苦法。若作生想苦蘊即生。若作滅想苦蘊即滅。

及與諸行。若作生想諸行即生。若作滅想諸行即滅。

此因此緣生諸行法。以此行緣即有生滅。

我於如是。如實了知生滅法已。乃可告語一切眾生。

諸苾芻。我以清淨天眼過於肉眼見諸眾生生滅好醜貴賤上下善趣惡趣眾生所作善惡之業所得果報皆如實知。

又復眾生具身口意三業不善。毀謗賢聖起於邪見。由此邪見作諸邪業行諸邪法。以此因緣。命終之後墮於惡趣受地獄苦。

又復眾生具身口意三業之善。不謗賢聖起於正見。由此正見作諸善業行諸善法。由此因緣命終之後生於天界而為天人。

我如實知我如實見。

諸苾芻。我時不言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壽者。又彼知者等類何生何滅。作善惡業而受果報。如是等法無有我想。

所有五蘊由有法想。由彼法想乃生五蘊。

又彼無明緣於行法。諸行法生集法乃生。諸行法滅集法得滅。

諸苾芻 如是行苦因集而有。因集滅故行苦即滅。苦法滅已非法皆滅更不復生。如是苦法已盡邊際。

苾芻。滅復何證。

即此苦邊是真寂滅是得清涼是謂究盡。

苾芻。此寂靜句。謂舍一切法愛法。

若盡欲法得滅。是即寂靜涅盤。

無分執著與不執著的當下即是,就已經是不執著的空性了

西西先生 空性靠證的,所有的思辨都是毫無意義的。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當乙個人真正無所執著的時候本心自然生起。但是當乙個人真正無所執著的時候他已經不在乎此刻自己是執著還是不執著了。 念先生 什麼執著,不執著的都是牛角尖,都是學術流。世尊教導我們 法與非法,都要捨去 也就是佛法和世間法都不要染著,直心任...

為什麼寶馬執著於直6發動機而不採用v6發動機,寶馬發動機是否真的如眾人口口相傳的那麼好?

任何設計都有優缺點,寶馬的L6一樣的 理論上L6各種平衡,但寶馬這L6怠速比同時期豐田v6抖得厲害,但高轉上去抖動比豐田v6小 對比V6,I6空間布局不夠緊湊,一長根曲軸加工精度要求更高,優勢是完美平衡一階和二階震動 在成本面前,本就二階震動不明顯的V6完爆I6,那麼為啥只有寶馬堅持?因為,寶馬旗下...

於朦朧為什麼不火?

88年的,自我定位還是小生,認真的嗎?對流量就不說了,這是玄學也是資本,無法控制,只看對演員。彭昱暢 94 董子健 93 演技已經近乎大成。劉昊然 97 張新成 95 長得好而且演技平穩。胡先煦 00 劉家禕 01 天賦異稟 演技小成的00後。我怎麼算 小生 都是這群人啊,有什麼必要去看88年的於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