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中為什麼往往用 找 不用 搵?

時間 2021-05-31 09:39:23

1樓:你的陳姐Theresa

拿容祖兒《16號愛人》舉例

「情願你別來找這失勢女子」

再比如陳奕迅《歲月如歌》

「當世事再沒完美,可遠在歲月如歌中找你」

如果把這兩處的「找」換成「搵」,似乎有點破壞書面語留存著的一絲絲文藝氣息,而使得句子更加口頭化,也許不是太符合歌的整體畫風。

而相比較之下,林海峰和GEM合作的一首《食煙飲酒講粗口》就有很多口頭語了,連「老蘭」都有出現,大概是因為這首歌整體的畫風比較適合用口頭語表達。

再有就是「尋找」、「找尋」這類詞的連用,當然不能換掉,例如陳奕迅的《一絲不掛》:

「不聚不散只等你給另一對手擒獲

那時青絲不會用上餘生來量度

但我拖著軀殼發現沿途尋找的快樂

仍係於你肩膊或是其實在等我舍割

然後斷線風箏會直飛天國」

其實還有很多粵語歌用的是「搵」而不是「找」

對唔住我仲未搵到。

2樓:小曹自來也

首先要明確的是粵語指的是一種口頭語,而非書面語,它不是文,雖然一些粵語方言有文字表示。粵語片區的書面用語和漢語沒有區別。搵是口語,找是書面語。這是背景知識。

為什麼粵語歌多用找,不用搵?其實可以說大部分粵語歌用的都是書面語,而不用口頭語。粵語歌誕生初期有大量用口語填詞的歌,如尹光,許冠傑的作品。

口語歌的優點,貼近生活接地氣,缺點,太市井難登大雅之堂。因為口語歌的特點,多數口語歌都以諧趣的主題為主。現在絕大部份的粵語歌都是書面語填詞,原因是書面語能表達的內容更多更廣更深。

用譚詠麟的歌來作對比。表達愛情的,口語入歌有一首黃沾填詞的歌,裡面有一句「我愛你愛到發曬狂。」拿譚別的愛情歌比較如《霧之戀》「每次我望真你,每次我望真你,你那眼睛都有我。」

3樓:Irene

因為搵的意思不一樣。是說普通的找,比如我去你家找你,這種日常的找(搵邊位);或是搵工、搵食,這樣表達謀求、獲取的意思的找。而歌曲常常要表達情感、抒發胸臆,多為尋找、探索之意,意思和搵的意思不一樣。

補充:個人認為貼近普通話以提高傳唱度是一方面,不是主要原因。

4樓:婚禮的祝福

有一首歌,《日本娃娃》,大概八十年代許冠傑詞曲唱。整首歌基本都是粵語口語用語,聽起來很有感覺,但是除了粵語區,傳唱度甚低。

將您的問題延伸開來,為什麼粵語歌現在都用「的「,不用」嘅「;用「還是」,不用「仲係」和「定係」。是乙個道理。

一來規範化,好聽。過於口語化就好像用武漢話,四川話,上海話唱歌一樣,可以肯定是可以的,但傳唱度一定會受影響,這麼寫詞就注定了外地人更難學會了。

二來像類似rap一類的說唱詞裡還是會保留更加純正的粵語口語,因為要說唱了,更加local才有味道,既然是粵語說唱,也不用太照顧非粵語區域的聽眾了。

為了更廣的傳唱度和可能性,而且不僅僅是為了中國區域。以上。

想問為什麼喜歡粵語歌?

leslie 歌詞美,旋律棒,粵語唱出來好聽。然後最主要的是喜歡的歌手都是唱粵語歌的哈哈。聽粵語歌之前我都不咋聽歌,接觸粵語歌之後就陷進去了。不僅是粵語歌,對嶺南文化也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感謝哥哥張國榮把我帶進港樂圈,之後又發現了張敬軒這個寶藏 小李豆 跟老婆談戀愛那會,剛開始能好好聊下去是因為書,解...

粵語歌為什麼成為經典?

zeta li 首先問問題主是否精通粵語?沒任何惡意,了解才有發言權嘛 作為廣東人,感覺粵語歌優勢在於字與音的結合。拿大家比較熟悉的做例子,命運就算顛沛流離 這句話,每乙個字的字音都跟樂音結合,歌者只要朗讀就能把樂韻都表達出來了。這句話換成普通話再唱就有點不順了。更精妙的是,剛好 顛沛流離 跟 曲折...

為什麼很多人會唱粵語歌不會講粵語?

韻味廣州 會唱粵語歌不會講粵語,應該是不存在的。除非,那首粵語歌是強行背熟了所有發音。會一門語言,大概就是聽得懂和會說吧,再進一步就是說得很流利。所以,只要經常聽經常說就好了。 好吃貓 歌曲有個調,有譜,聽得多之後,跟著唱慢慢就會唱了,就好比如我們唱英文歌一樣,有一些英文歌唱得出來,但要講英文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