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京劇演員唱西皮導板比之前唱的西皮導板慢

時間 2021-05-30 13:12:29

1樓:木青

1-以前的唱片一面時間很短,就兩三分鐘,有時候為了錄個完整的段子,節奏自然快一些。

2-以前的部分演員在舞台上更嫻熟,唱和做的尺寸也利落,現在的部分演員為了將同樣的東西表達出來,就只好慢慢來(這實際上還算好的,還有的人在在台上亂來,更莫名其妙)。

唱的慢實際上不一定不好,比如《紅樓二尤》裡「妾身不是楊花性」那段。荀慧生本人很快,宋長榮有一版也很快,黃少華在乙個重陽節京劇演唱會上唱的就比較慢,但也很好。她唱的規矩,準確,似乎是把荀慧生的拆解開了,又結合了自己的條件,非常好聽。

3-現在的叫好主要就是看角兒,聽漫長的嘎調和長音兒。

以前的演員在台上更自然,唱嘎調時讓人覺得似乎就該唱嘎調,唱長音兒時叫人覺得非此不足以表達人物的感情。

現在部分演員似乎是唱之前就憋好了,讓人覺得「聽著啊,我要唱嘎調/拖長音兒了,準備叫好!」。

大多數時候聽戲還是看錄影聽錄音,去現場的時候少,現在的好資料又多,偶爾去一趟現場,很容易被腦子裡的經典資料比下去。

2樓:馬連良夢露

私以為有兩個原因

其一:過去灌製唱片時,為了能使唱片利用率更高,通常會加快節奏。

其二:演員為了要好,節奏慢一點,多唱幾板,向觀眾展示自己的功夫,俗稱灑狗血。

3樓:喃喃吶吶吶吶喃

首先…我覺得有點強調特色的意思在裡面…

不光是強調派系特色. 也在刻意強化整個京劇的劇種特色。類似的行為還有很多,比如老生對自己聲音的過分修飾。

既然您提到譚富英了,去找他擊鼓罵曹里的那段快板聽聽,再對比現當代的演員,明顯感覺譚富英的聲音更「真」,更接近自己的本聲。就好像你聽他唱就知道他平時說話什麼樣。換當今這幾位,說句不好聽的話,好像無時無刻不在「端著唱」。

這種趨勢很難說是為什麼形成的,個人猜想有可能是為了更貼近老百姓(尤其外行人)心裡對所謂「京劇」的認識吧…

其次我個人不太喜歡這種唱法…就好比當今的某些歌手唱歌,好端端的一首歌非在裡邊兒加各種轉音,亂飈高音…炫技。放到京劇裡這就叫亂攢勁兒…撒狗血。再具體一點說的話,這種感覺就像程三代程四代的一些角兒故意把嗓子往悶了學,好像小年輕流行歌手專門學鄧紫棋唱歌不能好好吐字嘴裡像含坨奧利給…不是說不好,關鍵人家那是個人特色,是不影響整場發揮的前提下的自我風格,你偏照著這個學,簡直堪稱當今京劇圈一大油膩典例…

4樓:比目魚

隨著對於京劇的學習深入,我發現問題的原有回答還存在很大問題,現在我重新寫乙個。

首先,我還是堅持認為老唱片有時間限制的影響。

再者,這些年,尤其是建國後,京劇唱腔的發展,整體上,是「豐富」著的。

為什麼要豐富?

我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

其一,京劇一直在發展著,很多唱腔並非是在一百年前就完全定型的,而是有進步空間存在的。

比如我常舉的乙個例子,監酒令的二黃導板,微風起露沾衣銅壺漏響。

之前聽了一段俞振飛的說戲錄音,他就談到這個問題,這一段導板的旋律,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內,是不斷豐富的,從時間緯度看,就是不斷的拉長,在唱腔上是豐富著的。

這麼做的原因,主要是為了更完全的表達人物情感,烘托這一段劇情的氣氛。

整體上,表現出深夜的寂寥,劉章內心的愁緒。

其二,演員表現自己的需要。

這一點,本質上,就不一定是有利於表現人物,圓滿氣氛了。

比如說四郎探母,巡營里楊宗保的兩句搖板,帳中領了父帥令,巡營瞭哨要小心。

這兩句現在的唱法,我認為是嚴重不符合劇情發展需要的,顯得拖沓,當然,也要看演員的個人理解,和實際操作,類似的唱腔,可以唱的很快,也可以拖的很慢,我認為,快點兒好。

唱片的限制和唱腔的豐富之後,第三個原因,我認為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尺寸」的問題。

正如平沙生老師說的那樣,撐尺寸,要叫好,是一主要原因。

簡單的說就是格局不高,比較俗,根本上是為了媚俗於觀眾。

還是拿巡營舉例。

西皮導板,楊宗保在馬上忙傳將令。

這一句,在唱腔的設計上,由於小生唱腔的特殊性,本身就是比較繁複,比較長的。

在這個前提下,還需要考慮到人物的情感,以及劇情的需要。

這句詞,在他之前,已經有了兩句搖板和一句念白,整體上已經把楊宗保這個人物的背景和這段劇情做了交代,這一部分功能就不再需要有導板刻意強調了。

那麼這句唱的詞,主要應該考慮到其本身的情緒需要,以及與之後唱段的節奏銜接。

這裡的情緒,我認為「忙」這個字,是比較重要的。

要忙,就要相對的快,楊宗保在這裡作為乙個14歲的少年小將,領了父親的指令,不該是慢慢悠悠老神在在的,這就要求唱的處理上不能太拖,太冗。

而導板之後,接著就是娃娃調,整體上是節奏偏快,十分激昂的,這也要求了導板的節奏不能太慢。

在這句裡,上字和令字,在唱腔設計上都是比較長的腔,尤其是最後乙個令字收尾,這一句的氣氛也在這裡達到高潮。

現在很多演員選擇在這個腔上做拖長的處理,以我個人的實踐來看,這樣處理確實也比較容易得到觀眾的叫好。

但是結合上面所述,這種刻意的拉長腔,是很破壞整體節奏和氣氛的,私以為不可取。

這個問題我問過老師,也問過很多朋友。

原因是兩方面的。

一方面大家都說了,撒狗血。

二乙個,就是很多老演員灌唱片的時候會比較急,因為那個唱片就兩面,時間固定。

像導板這種沒有明確的板眼的,老藝術家在大體結構不變的情況下,每一次唱都是不一樣的,這要手演員的身體狀態嗓子情況,觀眾氣氛,以及演員當時對於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你說的一馬離了西涼界這樣的還算是區別不大的了。

像是監酒令的微風起露沾衣二黃導板這樣的,有的演員注重表現的情感相對激烈,導板就唱的短一些,有力一些,有的演員注重表現夜半的寂靜蕭索,他就要慢很多。

不同演員狀態也不一樣,嗓子舒服拖長一點,不舒服就短一點,甚至於高一點低一點,用不同的嗽,這都是看狀態,看氣氛的。

至於說于魁智這個嘛,兩者原因都有。

他撐尺寸是老生常談了。

他嗓子也確實比一般演員好。

5樓:平沙生

應該唱多快呢,起碼有倆層面啊。最基本的是照應前後的鑼鼓,和戲的整體節奏合適。前邊【導板頭】開出來是什麼速度,後邊【長錘】接是什麼速度,心裡要有數。

雖然【導板】是自由節奏的,但也有內在的韻律。這是基本層面。

高一層就是這個意境,悶簾兒【導板】,過去不用小蜜蜂,聽著悠悠遠遠的,很有意境,「一馬離了西涼界」,這幹嘛呢,造景呢。一句【導板】您就有畫面了。能不能唱出那種空間感,長途跋涉的疲憊感,離家多年回鄉的心情複雜,那就看個人的閱歷和修養了。

有乙個有意思的事兒,就是大家都特別愛談高一層的境界,演員們也愛聊。基礎的層面我反倒很少聽人說,這為什麼呢?反正我就知道一點,基礎層面做不好的,光聊高階境界,(咱還先不說他高的那層是不是真懂,)他一定實踐不好。

回到題目上來,為什麼現在的京劇演員普遍慢?(我怎麼感覺是我老說這個呢hhh,感覺我說這話之前網上很少看有人說,希望是個錯覺。)我感覺現在有點太"叫好主義"了,當然演員台上有激情,這是好事兒,不過不能因小失大,為了乙個叫好犧牲了整體的尺寸,在藝術上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也很無奈,從業者和觀眾的整體水平大幾十年來下降了很多,希望大家多比較吧。題主的方式就很好,可以再多找幾個例子,一比,就知道了。

p.s.我現在也是比較忌諱批評現在演員,我說人家不好,就有人抬槓說「你行你上」。

咱不說有的演員實在太差,可能還不如我了,那比我好的其實也可以批評是吧,咱畢竟是觀眾。當然了,批不批也無所謂,只是希望大家都能更多了解而已,那我讓您多比較總沒毛病吧。

6樓:四郎的小番番

現在的演員好多地方都搞的更誇張了,故意顯示才能,向觀眾要好兒,沒有老先生演得中正平和,恰到好處。這句導板拖慢了唱,顯然更有那種「角兒來了」的感覺,自帶濾鏡似的,並且能顯示才能,而稍快一點的導板更加合情合理,貼合人物,這句無非是乙個交代,沒有過多的情感,乾脆利索些更符合趕路的情境。除了拖長腔、加停頓這種,還有加花哨身段的,比如說程派的鎖麟囊朱樓找球和荒山淚的逃山兩段,現在演員演的都比程先生的「炫技」,甚至有些朱樓找球都看不出來是「找」了,純粹是一堆漂亮的身段。

這是現在演員的乙個通病,但其實也無可厚非,老藝術家們無法超越,現在想成角兒必須有點自己的創造,每個人演法不一樣很正常的。再者說,老先生們的演法很大氣,符合人物,但這種表演給現在的觀眾看不夠博眼球,沒以前觀眾懂戲了,戲劇的審美也在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

7樓:松本烏雲

不止導板慢

嘎調也長

每次唱一段都恨不得嗷嗷嗷嘎它三分鐘

賺叫好唄

其實也無可厚非,真要說起來的話,或許是因為現在懂如何叫好的觀眾變少了,演員只能把這種臉上寫著"愣著幹啥喊好啊"的句子拉長點

8樓:

為了營造舞台效果,賺叫好

下面更新多說兩句

沒覺得演員為了賺叫好不好。權遊難道高能段看著不爽麼?琅琊榜謝晉之死那段,大量運用話劇效果,動靜畫面切換,矛盾的製造和推疊,這不是技巧?教科書式技巧好吧。。。看著爽不爽?

導板唱的慢,往高了說突出舞台效果,鋪墊人物情感。往低了說,多年舞台經驗總結這樣唱感覺棒,觀眾愛看,所以就都這麼教了演了,沒什麼不好。

ps.你可以用藝術要求京劇,但是不能用藝術要求演員。

9樓:花無主

你說的這個問題我也注意到了,其實我覺得你提問的時候也已經有了一些答案了,也不是現在所有的京劇演員都這樣兒,有一些真得會唱得很慢,還那種沒有道理更沒有必要的那種慢,我就遇到了不止一次兩次了。我覺得導板主要還是把字和腔交代清楚了就可以,還有就是情緒融進去,拖得過於長是完全沒有必要且會引起不適的。我覺得要是稍微慢一點兒都還好理解,畢竟這個也沒有規定得掐表,必須得唱幾分幾秒,但這個東西有板兒啊,還是得是該怎麼唱怎麼唱的,其實不光導板,哭頭有的人也能拖得老長。。。

真的一點兒都不好聽,感覺就是在為了長而長,好像在現實我氣息好怎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顯示出功夫深了,其實根本揍不那麼回事兒

為什麼感覺郭德綱唱的叫小番比京劇演員,甚至原唱唱的都好,是真的超越他們了嗎?

老前 首先根據您的問題文字描述可知,在您的評價體系裡,郭是超過了。每個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評價標準。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郭德綱不也講過這個話嘛。超過不超過這種問題,主觀性太強,如果僅以傳統京劇發聲方式而論,郭德綱很多時候似乎都不是傳統的京劇發聲方式,郭自己也清楚的很,他過去唱了太多評戲和河北梆子,...

為什麼老京劇錄音裡有演員會把 戰 念成 篆 ?

還有個故宮的朋友 音韻上就聽新水老的。還有乙個問題,就是老皮黃們,陳德霖那個時代講究的張嘴問題。過去以嘴小為美,念轉就不用張太大嘴,念戰就得張嘴 現在滿擰 來自崑曲字音,或者說是崑曲字音的訛變。崑曲中戰 嬋 閃 然這類字 鹹山攝開口三等的知章組和日母字 一依元明通語念成 tin tin im in ...

為什麼京劇演員戴的髯口有的是三有的是滿。

飛鴻 理論上來說,花臉帶滿,從花臉演變到老生的角色也帶滿。不過,我也曾經看過張克唱李克用,帶白三的。所以,也不那麼重要了,玩意好就行。 樓上樓 京劇過去是五行,生旦淨末醜。末就是帶滿的,表現老年男性,後來歸到生行裡去了以黑三,慘三,白三區別年齡。讓我想想啊,現在舞台上老生帶滿的我還真是一時想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