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對待孩子的態度是否會間接影響到孩子將來對待別人的態度?

時間 2021-06-05 17:50:39

1樓:無畏無懼至死方休

肯定會影響。

A的媽媽很暴躁,經常吵架,抱怨,對各種事情都不滿意,覺得全世界都欠著她。所以,A和她的兄弟姐妹都比較暴躁,脾氣很大,對別人也挑三揀四,對生活也不滿意。日子越過越差。

B的媽媽,飽讀詩書,在那個年代確實是有文化的人。為人處世也很寬鬆,隨性,佛系。所以B和她姐都是這種佛系的人。很親和,也愛笑。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於學校、老師、書本的教育。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根深蒂固啊。

2樓:豬老師

是的,因為父母在孩子成年以前基本是他們模仿和參照的物件。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在TA成長的各階段,依次告訴了TA:TA是怎樣被對待的,他人會如何帶TA,這是乙個怎樣的世界、TA應該如何對待他人。

3樓:一條狗

瀉藥小時候的信任被父母消磨殆盡

直接導致現在關係疏離

但還是聽了二十多年的話

倒是最近罵我的時候聽到一句很新鮮的

「你為什麼不反抗」

作為乙個從小被溺愛且被灌輸父母就是天這種思維的人來說。。所能觸及最大的黑暗,恐怕只有家人的翅膀

在下今年二十三,哦對了,過幾個月就是是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婚的大好日子,我得去看看老婆長啥樣,再見

好像偏題了_(:_」∠)_

嗯。。補兩句,我以後的孩子,絕對不會讓他們靠近半步我可能不會有他們照顧的好,甚至可能沒他們更愛他,但至少我不能讓他變成跟我一樣

4樓:悟空

花了半輩子的時間,想變得和父母不一樣。越老,和恨的那個人越像。

恨母親嘮叨的,最後變得也喋喋不休,恨父親沉默的,最後變得也不擅長與自己的孩子溝通。

用理智克制,盡力改變,但無意間一放鬆,不經意間又會掉入原生家庭的模式中。

5樓:伊蓮有夢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以後對他人的態度1.孩子會不自覺複製父母的態度,因為家庭溝通方式是孩子第一次在家學會的,很多時候孩子並不知道還有第二種方式,直到他遇到事件覺得這種方式不行才可能改變。如:

孩子哭時父母會制止孩子,孩子也會在其他人哭時制止他人

2.孩子會按照父母相反的方式來待其他人,如:孩子哭時父母會制止孩子,孩子一直這麼長大,心中非常受傷害,然後長大後當他人哭時,他可能會安慰,讓他人哭,可能會走開不理,尤其是對自己的孩子,因為小時候他哭被父母制止過他理解那種感受

6樓:南家小雀

嗯...應該說影響是「直接」的。

我覺得孩子既不是「性本善」或「性本惡」,而是像一面鏡子,但不一定是「平面鏡」,可能是「哈哈鏡」(物體在鏡面上會變形的鏡子)。他們會學習身邊的人看待事物的方式與看法,並把這個「三觀」複製下來,甚至會更加「扭曲」。

而「家庭」是小孩第乙個接觸的團體,所以父母的三觀一定會影響孩子的三觀,而孩子許多待人處事的技能也是先在原生家庭中有乙個雛形再去社會中雕塑,而父母對待孩子的模式也經常會被孩子複製下來,轉移成他們對待其他人或未來自己的孩子的方式。

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像「曾經經歷家暴」的孩子,未來會有較高的「暴力傾向」,成立家庭後「發生家暴」的機率也比「過去沒有經歷家暴」的孩子高出許多。

因為原生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是「訴諸暴力」,孩子可能會學到「暴力才是最高原則」、「最有權力的人是最有武力的人」而同樣訴諸暴力,讓同儕或弱者屈服、對其宣洩情緒與壓力,等到進入家庭就會對相對弱勢的親人「展示暴力,宣示權力」。有的孩子因為「理論上應該被愛的自己與親人被家暴」而認為「施展暴力=愛」,未來更容易結交具暴力傾向的戀人,加劇者甚至會誘使伴侶對自己訴諸暴力來證明自己「確實有被愛」,追求變相的安全感。

當然也會有誓言為了擺脫「家暴」而要「反其道而行」的人,但遺憾的是成功率並不高。「溝通」、「解決衝突」是一種技能,但這樣的人依照過去的經驗,當遇到「需要溝通」、「需要解決衝突」的時候,除了「暴力」之外可能拿不出其他像樣的選項,或是確實知道如何解決但人生經驗中卻沒看過別人施行過,而最終依舊選擇「使用暴力」,或是「冷處理」、「不處理」、「刻意逃避」。而冷處理、不處理、刻意逃避溝通問題與衝突,許多時候根本不是解決問題的手段,而迫使問題及衝突繼續發展到真正無法解決的田地,最後落得自己成為人際關係中權力結構的最下層。

所以對孩子和親人請盡量不要一時性急而使用暴力喔。

(在此暴力是指肢體暴力、言語暴力、刻意孤立及漠視對方、剝奪或貶低對方存在價值等手段)

7樓:karentian

影響極大,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看待事物。若有差池,很有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或者其他人,所以做父母要慎重考慮,生而不養者,枉為父母!

8樓:瘋子

我第一次做媽媽是不合格的,好在我及時發現了問題,慢慢改正大概哥哥在兩歲多快三歲時,變得調皮搗蛋,我當時就是屬於控制不住發火的情況,於是,哥哥也變得容易發脾氣,這樣的情況持續了有一兩年。期間我不只和他發火,對家人也是,特別是和我媽媽因為教育孩子而爭執的時候。

後天懷了弟弟,慢慢沒那麼容易急,也發現了對哥哥的影響,所以一直在努力改變。

現在哥哥十歲了,脾氣沒有那麼暴躁,就是死心眼兒隨了我還有,因為我工作關係,他三年級開始,基本上就是在我單位裡逛悠著長大的,所以,現在和別人講道理時,也很有我的範兒。

9樓:Yazdegerd

會的,但這種間接的影響就像蝴蝶效應一樣,令人猜不到結果。不過毫無疑問,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會直接決定兩者間的感情,這恐怕比人際交往中的態度更為重要。

10樓:徐 jade

深有感觸

我小的時候和父母關係緊張,他們對我和我對他們都挺拘謹,那時候我能感覺到我對待別人處處防備,還毒舌冷漠,人際關係還是比較緊張的

到了高中,膽子大了,敢和他們開玩笑什麼的了,他們也跟我比較親了,感覺親子關係緩和了不少,我也慢慢的開朗很多,不是性格,是為人處世上,不會去斤斤計較,遇見什麼事都願意去相信這世界是善良的。

怎麼說呢,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他們對孩子的影響無可替代,影響孩子如何去看待世界,看待社會。

從小到大,對待父母的態度是否有變化?

Joan 肯定會有變化,人會隨著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改變自己對很多事或者人的看法。小時候和父母的關係親密,對父母很依賴,不希望離開父母半步。小時候覺得父親就和超人一樣,對他滿眼崇拜,直到某件事的發生,你才會發現父親也會犯錯,他原來不是超人。當時覺得自己的世界瞬間崩塌。到初高中的時候應該是最叛逆的時候,那...

孔子對待動物的態度是怎樣的?他的態度是否決定了我國古代民眾骨子裡對動物的態度呢?

救世主 孔子是等級制度的維護者,不僅人與人之間有階級 優先性,如果把人與動物同時考慮的話,人的等級與優先性也自然的比動物高。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容易想到孔子關於 問人 不問馬 的例子,論語 鄉黨 廄焚。子退朝,曰 傷人乎?不問馬。從而可能對孔子產生誤解,以為他只重視人的生命 不重視動物的生命。譬如 ...

運營對待畢業生的態度是否妥當?

這批成員基本都是因為跳槽 壓力過大 學業 家庭等等原因離開SNH的吧,很多還都是不歡而散,所以運營把她們作為一種黑歷史抹去,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當然我個人是認為微博沒必要弄成這樣,官網撤了就行,畢竟微博不止是成員的成長記錄,也是飯的成長記錄。作為乙個粉絲,如果某一天我喜歡的成員微博被刪光變成亂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