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待動物的態度是怎樣的?他的態度是否決定了我國古代民眾骨子裡對動物的態度呢?

時間 2021-06-03 18:23:37

1樓:救世主

孔子是等級制度的維護者,不僅人與人之間有階級、優先性,如果把人與動物同時考慮的話,人的等級與優先性也自然的比動物高。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容易想到孔子關於「問人、不問馬」的例子,(〈論語.鄉黨〉:「廄焚。

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從而可能對孔子產生誤解,以為他只重視人的生命、不重視動物的生命。譬如〈鹽鐵論.刑德〉:「故天之生萬物以奉人也,主愛人以順天也。

聞以六畜禽獸養人,未聞以所養害人者也。魯廄焚,孔子罷朝,問人不問馬,賤畜而重人也。」

〈禮記.檀弓下〉:

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貢埋之,曰:「吾聞之也:敝帷不棄,為埋馬也;敝蓋不棄,為埋狗也。丘也貧,無蓋;於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路馬死,埋之以帷。

這一則,孔子養的狗死了,孔子說他聽說破舊的帷幕不要丟,是為了埋馬用的;破舊的蓋子不要丟,是為了埋狗用的。但由於當時孔子很貧窮,連蓋子都沒有,因此用自己的席子作為埋葬品,後來孔子的馬死了,便用帷幕來埋葬它。顯見,孔子並不是不愛惜他自己所養的動物的。

〈禮記.玉藻〉:

君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君子遠庖廚,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

〈孟子.梁惠王上〉:

(齊宣王)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孟子)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禮記》中所記禮儀是孔子等儒家所遵循的禮,結合孟子的話,其中表明「君、大夫、士」這些君子之所以遠離廚房,是因為「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因此這某種程度可以視為是對動物仁的表現。當然,僅限於所謂君子。

〈論語.公冶長〉: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傳說公冶長是通鳥語的,近代科學也證實鳥類、海豚等動物確實有簡單的語言系統。因此假設這傳說是真的,那麼也可以看出不語怪力亂神的孔子並不排斥把女兒嫁給乙個通鳥語的人。

其他珍稀或神話系的動物,都是孔子所樂於自比或用來譬喻比他更高明的人的,譬如用龍譬喻老子,自比麒麟等。對於這些動物當然又有尊敬、愛惜之意了。

至於題目所說孔子對於動物的態度是否影響了後人,從客觀的角度來說,孔子的任何言談、思想都不可能影響到所有人。而宋儒以至於近代的新儒家,幾乎都把《禮記》中那些不符合它們自己對孔子聖人形象的想象的東西,包含拜老聃為師,一律都用沒常識的謬論打成假的。《孔子家語》也不例外。

因此,從這方面來講,即使是那些以「儒」自稱的人,也可能因為自己的偏激與成見,而把孔子原本的精神、言行都打成假的或曲解掉,在這種情況下,影響自然也就不容易發生了。

女人對待曖昧關係的態度是怎樣的?

感情這種事,感性的女人總是很難確定。一旦確定了,很難擺脫。於是曖昧,就是不夠愛,在猶豫,在徘徊。當你遇見乙個和你曖昧的女孩子,請足夠寬容給予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她做乙個無比正確的決定。 chloe 曖昧就是愛的不夠。不想攬責也不想束縛,總的來說屬於閒的蛋疼。在民智開啟的大環境下,男女都學精了,不表白只...

孔子對待禮的真正態度是什麼?以及我對禮形式與內涵的一些困惑?

黑白子 在我看來,夫子從未把形式和實質割離開。現在很多人,做了錯事,用的藉口是 我沒壞心。但是心看不到,只能看你的行。你做錯就是做錯,說心沒有意義。在我看來,說心如何,他人說得,做事的人自己說不得。非要把心與行割裂開看,是一種拙劣的藉口。我們回到原文 夫子說 而愛其羊,我愛其禮 因為人心不可見,禮則...

怎樣對待前男友 前女友的態度是 可以接受 的?

對啊,可以接受,我指的不光是前男友,我接受了他現女友。他是和我談了好幾年,突然告訴我喜歡上別人,然後和我分手當天晚上就和那女的約會去了。目前我和他就是天天用小號聊天,啥都聊,工作生活學習性,哦今年下半年我會去找他,主要他事兒多耽誤不了不然他來找我的。做肯定會做的。我都明說了,這輩子咱倆就糾纏不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