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最早什麼時候可以學習英語?在學會說話之前就可以讓寶寶接觸英語嗎?

時間 2021-05-12 20:30:32

1樓:ayudejiejie

出生。。。

先聽再說,人都是這麼來的。

雙語寶寶有啥不好的啊。沒多有少啊,剛生下來不就給孩子笑眯眯的說話了麼?那就加點兒。

只要大人能堅持,孩子就有收穫。

當然了,堅持下去不容易的。但是值得嘗試。有意識的去做吧。

大人說不地道,那就蹦單詞。而且,你老這麼說,自己也想查查了,昨天也是卡這裡不會說了,我查查,就會一點兒,就多一點兒,日積月累的,真是不一樣的。

2樓:黑岩松

com/famous_teacher_course?chid=091403&city_id=4#lecture/964290219227 這堂直播可能對你有幫助

3樓:alanna

如果父母有一定英語能力的話,我覺得讓孩子越早接觸英語越好,而且,最好是以自然習得的方式,像母語一般習得第二種語言。

道理我覺得很簡單:

第一,語言是一種技能,靠從小自然習得;語言不是知識,知識無所謂早晚。如果問我什麼是技能,什麼是知識,那我告訴你,度娘和谷哥可以搜尋到的,那是知識,不需要過早灌輸給孩子;技能是關乎生存的,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比如語言表達,比如穿衣洗臉……

當然如果你非要把英語當知識來教,比如不停的問孩子「蘋果的英語是什麼」、「奶奶的英語怎麼說」……我就只能呵呵了。

第二,如果孩子太晚開始英語學習的話,效率低,容易產生排斥心理。我孩子身上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更堅定了早起步的做法。

事情是這樣的:我從某寶上打包買了牛津閱讀樹的3-5級,按照孩子的英文水平,應該閱讀3-4級左右,但是自從他接觸了5級關於magic key那一套穿越故事之後,就再去不肯看3/4級了!Magic key系列確實有趣,魔法鑰匙會帶小主人們穿越到各種時代和場合,經歷各種神奇的事情。

就孩子的思維發展程度來說,確實適合閱讀此階段的書,但就英文水平來說呢,又差了一點點。

這就讓我想到乙個問題,英語學習如何與孩子的思維發展階段相匹配?

身邊有些很晚才開始英文啟蒙的孩子,中文都可以閱讀章節書了,英文還只能讀一些沒情節的超簡單的兒童繪本;父母想讓他看英文原版動畫,他就只能看最簡單的寶寶版的,比如《Maisy》這種,因為情節複雜一點的、對話長一點的就看不懂了,可問題是,孩子看不進去,因為太沒意思太幼稚了~~ 所以,孩子們心裡不排斥才怪!

如果要解決英文水平與母語思維發展階段之間的gap,那還是早一些開始英語啟蒙,讓二者基本同步才好。

4樓:劉騁

孩子學英語沒有特定的時間,只要孩子覺得快樂有趣,能夠習慣,那隨時都可以開始。但有一點需要父母去把握的,如果是視覺型的孩子,建議先學習一種語言,因為每種語言都有著其自身的邏輯,英語的語法和中文截然不同,學得多可能會產生混亂。這類孩子可以按部就班先掌握好一種語言邏輯,再去學第二種。

如果是那類能說善道背書快聽語功能強的孩子,是可以學習兩種語言的,所以我們說,針對不同型別的孩子要給與不同的教材和教法。

5樓:聶文明

讓寶寶同時學母語和一門第二語言是完全可行的,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一點有注意的是,如果兩種語言同時被大量輸入,則最好由兩個人分別輸入,例如媽媽只跟孩子說英語,爸爸只說漢語,這樣兩種語言都掌握了,切忌乙個人同時教兩種語言,這樣孩子會混淆。

其實,英語作為我們的第二語言,是否存在乙個最佳的學習期在國際上還仍然是乙個頗具爭議的話題。Lennberg於2023年提出關鍵期假說,認為語言習得的關鍵期大致限定在2歲到青春期之間。在這個階段,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語言習得能夠輕鬆自然地習得。

青春期到來之後,多數人的大腦已經發生了側化(Lateralization),人腦已發育成熟,大腦逐漸失去可塑性,學習語言也就越來越難。

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為許多研究所支援。例如Johnson & Newport (1989)曾對46名在美國居住的來自中國和南韓移民(3 – 39歲)進行語言能力測試(受測時在美國至少生活5年以上),結果表明移民時年齡較小者的語言能力明顯強於移民時年齡較大的人。此外,移民時處於青春期前的移民者,語言能力隨年齡增大而逐漸下降(線性相關),但對於移民時年齡已經過了青春期的受測者,語言能力能力弱於青春期前移民,但其語言能力跟移民時年齡已無明顯相關性。

Bongaerts等人(1995,1999)的研究也表明,12歲以後開始學第二語言的人,其第二語言將永遠無法達到該語言母語者的水平。

語言關鍵期假說也遭到許多質疑。Hyltenstam & Abrahamsson (2000)認為,第二語言在年齡較小時較易習得只是大體趨勢,而非絕對真理。Hyltenstam & Abrahamsson 承認固然青春期後開始學第二語言者其第二語言無法達到母語者的水平,但隨著更加深入的對比研究,人們也發現即使是從低齡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人,他們所習得的語言跟說母語的人仍然有差異。

另外,多名學者(Bialystok 200,Singleton 1989等)也指出,語言習得是很複雜的過程,不應過於強調年齡這一單一因素在第二語言習得的作用。

總結前面的研究,不管是否贊同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其結果都指向同一點,即第二語言學習者能達到的水平跟開始學習時的年齡是相關的,習得的語言能力隨年齡增大而逐漸下降。我比較贊同西方學者的嚴謹,語言習得是很複雜的過程,是天時(年齡)、地利(語言環境)、人和(主觀能動性)共同作用的結果,絕不是學得早就一定能掌握,或者起步晚就一定學不好。不過,同等條件下,越早起步,效果肯定會越好。

最後談談本人的一些經歷。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發現,留學生中,出國時年齡越小的,語言能力越強,對西方文化也越適應。有些「小留」(高中畢業或之前出國的)雖然托福考試分數不咋地,但一兩年後口語非常流利,口音也比較純正,語言實際應用能力普遍比學長學姐們(本科或碩士畢業後出國)要強很多。

6樓:展陽

其實很多科學研究都表明,孩子在孕期第6個月,也就是當他們聽覺發育完全時,就可以開始進行胎教甚至語言的學習。科學實驗表明,0-3歲是孩子語言和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如果家長們能從孩子一出生的時候就營造乙個家庭雙語環境,對孩子學習語言的幫助是十分巨大的。

加拿大一家公司叫貝窩母嬰英語,做的就是提供線上課程讓家長們教孩子英語。我覺得這種理念才是對的。所以也鼓勵廣大家長們如果想讓孩子學好英語,就要抓住那個關鍵期。

7樓:

1.可以,從一出生就可以。如果你能夠提供一種良好的雙語或者多語環境,寶寶會自然學會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語言。

而且每一種語言都能達到正常的熟練水平。那種認為在多語言環境下會造成每一門語言的水平降低的論斷是錯誤的。這一點在任何一本基礎的認知心理學上都會講到。

2.但你要注意了,如果你指的學習英語就是普通地學習ABC、背單詞這樣的事情,那還是就不要學了。因為你將語言作為一門知識在對待。而小孩不應該在太早的時候接受這種形式的知識教育。

8樓:

腦科學的研究發現,我們3歲之前習得的語言與之後學到的語言位於大腦的不同區域。3歲之前習得的語言都被大腦認定為母語。

但是,如果3歲前讓孩子處在3種語言或以上的環境下,孩子未來有失語的可能。

如果父母對孩子講不同的母語,則孩子可以掌握兩種語言且作為母語儲存在大腦的同一區域。

還有研究表明,聲像產品對兒童習得語言沒有什麼用處。所以如果父母講一種母語,也就別費勁地教孩子外語了。事倍功半。

9樓:糖小糖

把英語當一種與漢語平等的語言讓小朋友接觸,而不是當一門外語來學,樓上各位都已經講的很仔細了;至於從什麼時候開始可以接觸,其實胎教時候就可以了,特別是懷孕後期哦

10樓:

小孩語言的習得,環境是最重要的。我有個朋友,太太是日本人,他們女兒現在3歲多了。他們家平時講英文,因為先生不會日語。

他太太怕女兒長大不會講日語,如果只是她們倆,她會堅持跟女兒講日語。女兒平時在幼兒園講英文,和別的小朋友比如我女兒玩,偶爾講中文。之前他們女兒的語言進展感覺比我女兒慢,不管是哪種語言,很少講長句。

她媽媽跟她講話,她還會用日語回應。可是前兩天朋友的太太跟我老婆抱怨說,現在她女兒已經不跟她講日語了,她講日語,她女兒用英文回應。而且她突然感覺女兒的英文開竅了,能夠連貫的講複雜的句子了。

看來英文注定會是他女兒的第一語言了。究其原因,講英語有環境,而日語缺少環境啊。

11樓:張春雨

對於寶寶什麼時候學習英文這個話題,要分成兩層次去理解,寶寶在3歲之前能接受2到5種語言環境,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之下寶寶通過自己大腦的韌體去接觸和適應,然後通過潛意識對於這些語言進行印記,等寶寶長大之後再去面對那種語言就能在潛意識裡面挖掘出來,然後再運用自己的意識層面的記憶力加於加工去學習語法和記憶單詞,所以說對於學習英文可以分成兩個層次去理解,第一是你要3歲之前給寶寶去接觸英文,即提供乙個英文的環境,但不要求你寶寶記住每個英文單詞的發音,拼寫等等,你只需要提供乙個英語的環境就好,等寶寶上學之後再去記憶英文的時候就會比沒有接觸過英文環境的寶寶習得得更加快和喜愛。他會很快去適應得異於中文的語法和發音技巧,乙個例子很簡單的是:乙個家庭既有普通話也有粵語的環境,寶寶長大之後普通話和粵語的發音都標準,身為廣東人的我就很清楚,從小講粵語的我在講普通話的時候是很難捲舌,因為我7歲才開始學習普通話,普通話在小學之後一直都在講,都是無法拋開口音這一點。

很多人會誤解早教,以為是要提早給寶寶學習,其實不然,只是讓你寶寶多接觸不同的事物和人而已。你要你的寶寶在早教的當時能背出100個單詞給你,根本就不可能,你只是讓你的寶寶去多了解你家四圍牆之外的東西。

12樓:

母語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1.簡單的解釋,母語(對於我們,就是漢語)的習得不是學習。就像我們會發現,爸爸媽媽會說漢語,寶寶不用教也會說。

那是因為人類的大腦天生具有特殊的語言習得能力,這個能力能保證世界上所有的人類寶寶,能在三歲之前用人類獨特的方法學會世界上任何一門至五門的語言。

2.三歲前和三歲後的寶寶,學習語言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拿「狼孩」做解釋,家長可以對比相關新聞我就不多贅述了。

假如寶寶一出生就被放在這樣的狼窩的環境裡(前提是生存下來了),那麼他將熟練掌握狼的叫聲和交流方法反而不會說人話了。

3.很多家長誤把寶寶的語言習得過程強加為乙個學習過程,這是最大的錯誤,這也是現在很多人反對跟孩子教外語的原因。因為小孩子習得語言的過程和大人不一樣。

我們只要給孩子提供乙個語言環境,不需要教,他自然會說,這是千百年人類大腦進化的優勢之一。

4.再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乙個家庭裡,媽媽說普通話,爸爸說廣東話。

孩子很有可能說話比同齡寶寶晚(因為多語言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習得),但是孩子以後一定是可以理解和使用普通話和粵語的。那如果媽媽會說普通話,爸爸會說英語呢?同理可證。

5.在強調,母語習得,和學習語言。是兩碼事,如果強行以讀書學習背單詞的方式強迫孩子學習,不管在哪個年齡段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事倍功半的。。

補充上查到的兩個概念解釋:

①「母語習得」在語言學的研究中,通常稱為「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指兒童隨著發育成長而在周圍環境的作用下自然而成功地獲得母語的過程。事實上,大部分的兒童若沒有生理上的疾病,在出生後的2至3年內,都能很好地理解大部分的母語,並逐步熟練地使用自己的母語,而且無論其母語的形式(聲音形式和符號形式)和語法結構如何的複雜。此外,這個過程往往是在母語的自然環境中無意識地自然學會的。

②「外語學習」則是要通過有效的方法匯入外語的各種知識同時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逐步熟悉和較好運用外語的過程。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學英語合適?

超級詞力 如果家長自己懂英語,可以在上小學前一兩年接觸一些英語,比如 字母 兒歌。如果家長不懂英語,不建議學前就學英語。學前階段,就是零零星星學了一些英語,到小學也會忘記,需要重新學。幼兒還是把母語學好為妙! 木目馬堯 我覺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父母可以從孩子開始學說話就中英雙語,給孩子教東西的時候也...

人類最早什麼時候出現?

嗚莎花園 我反問題主乙個問題吧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這是乙個事實,還是乙個觀點?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是個事實,但另外一些人知道,早在1854年,戈培爾就用碳化竹絲做出了電燈泡,比愛迪生早很多年。於是,我要追問 戈培爾發明了電燈。這是乙個事實,還是乙個觀點?很遺憾,這依然不是事實,還是乙個觀點。因為,如果稍...

你們最早的性啟蒙是在什麼時候?

特攝系列 鐵甲小寶田德莉娜 尤莉安奧特曼 女奧特曼的身材和皮套緊身衣,嘖嘖嘖 魔法少女系列 美少女戰士尤其是水星 第一次對短裙產生了興趣 聖少女 第一次對過膝靴產生了興趣 數碼寶貝系列 天女獸仙女獸 情趣內衣獸,大霧 美漫系列 女超人先看的1984電影版 從此開始喜歡短胸緊身上衣 先寫這些,想到再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