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來說兒童獲取語言能力的過程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5-07 20:46:36

1樓:劉騁

語言是一種互動的學習活動。任何語言的發展都是由簡入繁,由易而難,與幼兒年齡有一定相對的成長。

一般孩子1歲多以前能叫爸爸媽媽或牙牙學語。2歲左右,發音雖不正確但已能說簡單的詞彙,例如回家,要喝水。3歲時,漢語拼音大部分的音已能發出,只有個別音抓不准。

另外,漢語四聲的學習也有一定的發展程度,依次是陰、平、去聲、陽平、上聲。這四聲約在2歲時就應完成學習。

如果孩子3歲還無法表達簡單短句,四聲的發音仍然維持在單調的一聲階段,父母就應提高警覺,檢查幼兒是否聽障,或在構音方面有問題,及時幫助他發展正確的語言能力。

2樓:阿冬

人的一切習性都是從模仿他人而來的,這其中不單單是學習語言、行為還包括了對人的態度,人格的形成和對情緒的表達等方面。

說到模仿,那麼久說明了所有的習得都是通過互動來溝通和表達的。幼兒在不會說話的時候會用肢體語言、單純的哼唧聲來傳達他想表達的資訊(你可以觀察母嬰關係就會明白,嬰兒飢餓、大小便後、情緒不好都會發出聲音等來告訴媽媽他現在不舒服了,這其中撫養者共情能力的重要性完美的體現出來,家長初長成的情況下都是用猜測嬰兒行為來給予他的需求,逐漸發展成只要嬰兒乙個動作、乙個聲音家長就準確的知道原因);

然後,隨著嬰兒的智力、認識、行為的發展媽媽會在嬰兒發音前反覆的說單詞(我想你會經歷過媽媽對著嬰兒說「叫媽媽!叫爸爸」的樣子),家長這樣做就是在使用重複機制來刺激嬰兒,嬰兒雖然不懂的單詞的意思但他開始知道學習發音,知道了只有學會單詞才能明確的表達他想要什麼,爸爸媽媽們才會盡快的滿足他的需求。而後我就不多說了那些不過是單詞的積累或說是經驗的積累而已了。

所以說一切學習都是為了滿足,一些學習都是互動的結果,一些學習都是從簡單的開始。

ps再補一句:回應開頭第一句我說的,學習來的不僅僅是語言,所以在互動中父母的表達方式嚴重影響著嬰兒的學習進度和以後的各方面發展。假設父母是以粗暴的方式來與嬰兒互動,那麼在嬰兒以後的互動表達上就會產生2種現象:

1、與父母一樣表達方式粗暴(你可以想象上學後的人際交往了吧!)2、嬰兒互動表達方式與父母相反(成兩級,孩子會表現的離群、懦弱等)

* 家長的教育態度、方式啊,太重要了!大家們啊,長點心吧!!!!!

3樓:成長

通俗來說,就是「萌萌你站起來。」

「兒娃子的嘴,馬駒子的腿,小鷹子的翅膀,羊羔子的尾。」——來自新疆獸醫吐爾洪。

我們往往懷疑的人天賦的習得能力,其實在動物界非常顯然。不是可怕的命題。只不過語言符號是一種最複雜的群居系統習得,而動物的是直覺習得。看似更難,但在天賦上,卻是一樣單純。

4樓:LeeThree

這個問題很難三言兩語講清楚。推薦一部紀錄片《BBC 地平線系列:我們為何講話?

》(BBC Horizon : Why Do We Talk?)比較通俗易懂地講述了相關的研究成果。

BBC 地平線系列:我們為何講話? (豆瓣)

對於兒童來說,程式語言是scratch還好是VJC 機械人快車這一類的程式設計好?

遊園驚夢 scratch更好。scratch程式設計沒有那些生澀的語法和單詞,用簡單的方式直接地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相比於其他語言,scratch更適合沒有什麼基礎,剛剛接觸程式設計的孩子。其操作非常簡單,如圖所示,只需要用滑鼠拖拽一系列簡單命令和積木就可以創作自己的小程式了。學習需要循序漸進,先學...

如何專業地測試兒童的語言能力呢?

小A媽 附上乙個可以檢測孩子 語言溝通力 的線上測評管道。啟兒寶CDE專家測評擴充到6歲啦!語言溝通力包含 言語理解 言語表達 口部肌肉 社交情感 和 早期閱讀 這五大領域,任乙個領域若沒有達到一般孩子的正常水平 而且沒有在學齡前干預的話,會對未來的學習有很深的負面影響,對孩子和家長都會是一輩子的遺...

同時學習兩種語言的兒童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效率是否有影響?

丁琳 分享下我自己的語言學習故事吧。我出生在廣東乙個漢族和壯族結合的家庭,12歲前就是接受粵 壯 普通話 英語4種語言的教育。其中普通話和英語都是在學前期我爸手把手教的拼 寫 讀。雖然有很濃的廣東口音,但溝通上和單母語的孩子基本一致,唯一有差的就是語法。按排序來算我的第一母語應該是粵語,不管在哪種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