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深度的分析自我心理狀況?

時間 2021-06-17 02:59:40

1樓:於飛

心身症狀的背後是負面情緒,負面情緒的背後是對立和抗拒,抗拒的背後是不滿和怨恨,不滿的背後是情感需求。

首先,症狀的背後是負面情緒。比如由擔心引發的焦慮或疑病症,由難過引發的抑鬱症,由害怕引發的恐懼症,以及焦慮、疑病和恐懼症的公升級版強迫症。也包括人際和親密關係、學習或工作、環境適應等一般的心理問題。

其次,負面情緒的背後是抗拒。如果我們與周圍環境是融洽、和諧的,便不會有那麼多的負面情緒,而如果周邊關係是對立甚至敵對的,便會產生很多的負面情緒,也包括與自己的情感需求、情緒、身體反應和症狀的對立。

其次,抗拒的背後是不滿,因為環境、他人、事情和自己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從而感到不滿和怨恨,並形成對立關係。比如自己犯錯、失敗、生病和痛苦,再比如他人忽視、拒絕、否定、嘲笑、討厭和排斥自己。

最後,不滿的背後是情感需求,需要自己正確、成功、健康和快樂,需要他人關注、在意、尊重、理解、接納、欣賞和喜愛自己。如果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不滿和怨恨,產生迴避、控制和對抗的行為,對抗又會產生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引發心身症狀,又和自己的負面情緒、心身症狀形成對立,進入迴避、控制和對抗的惡性迴圈

這種傾向於對立的關係,來自早期在和父母的關係裡形成的關係原型。如果乙個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忽視、挑剔、苛責和打罵,進入青春期以後就會非常叛逆,叛逆就是抗拒的體現。在進入社會以後,這種和環境、他人的對立,會讓自己遭受到很多的打擊與傷害,就會形成心理創傷和陰影,在以後的人際關係就會經驗性的擔憂和迴避。

乙個孩子與父親的對立頂多是會挨打,會有焦慮和恐懼,但不會那麼強烈。和母親的對立則會產生類似於面對死亡的恐懼,因為乙個孩子如果被母親拋棄就直接會面臨死亡。由和母親的關係原型所形成的內心恐懼和心理障礙也會更加嚴重。

在我看來,絕大部分人努力奮鬥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喜愛,而這個「他人」的原型就是父母。

解決的方向就是提高自我功能,協調內部(內在小孩與內在父母)的關係,改善外部的關係。通過內、外部關係的改善來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具體要怎麼做呢?

就是與他人形成愛的互動,首先是要選擇合適的人,然後主動追求和付出,如果自己的付出是對方所需要的,對方也喜歡自己,那麼自己也就能夠獲得渴望已久的愛的滿足。

而如果自己的付出不是對方所需要的,對方也並不喜歡自己,那就是不適合自己的人。不必強求,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付出的越多就越感到痛苦。也就是說,我們不需要去努力迎合、討好那些永遠都不會喜歡自己的人,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那些適合自己的、會喜歡自己的人身上,便會有豐厚的回報,也就更容易獲得滿足。

怎麼有效的自我心理調節?

星辰如你你如辰星 能力不夠,三分熱度。你要是真的覺得你能什麼不幹,還活得輕鬆不過是有人替你遮風擋雨。如果你不開心就對了。你還是忙起來吧,忙起來什麼破事都沒有了。當然,你也可能會想著那我不夠開心呀,那你就又能活著,又能去做開心的事吧。 一般來說過去就好了 其實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脆弱 失戀也好,失業也好...

心理諮詢過程中來訪者是否需要自我分析?

心理諮詢師胡曉燕 不請自來了。這是你諮詢師的問題。你的諮詢師沒有氣度,也許是你的成長讓他有了危機感,他嫉妒,所以打壓你。這是他需要處理的部分。他應該找督導處理他的問題。如果他不處理,不成長,你們的諮詢也到了結束的時候了。 邵雪峰 心理諮詢不存在來訪者該不該說的問題,只有來訪者想不想說的問題。簡單說,...

大學生自我成長分析報告怎麼寫?

小遠樹苗 我性格開朗,喜歡交朋友。但因為我經常宅在家裡,會比較缺乏對社會環境的一些認知。同時性格上喜歡拖沓延誤,就在生活與學習當中總會的不及時的去處理事情也很不果斷。但目前,我自認為性格很好,遇到煩心事習慣自癒,有時候別人惹我不高興,別人哄我一下立馬就能好,有時候遇到煩心事,我喜歡打籃球,在運動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