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自我認知的底層邏輯

時間 2021-06-05 04:28:39

1樓:zjl

元認知是屬於心理學和哲學範疇的乙個詞彙,也出自行為科學和認知科學相結合並進一步發展的產物。

簡單說來,元認知是對思維的思考。它是一種人類獨有的審視自身思想的能力,可以幫助我們從問題中抽離出來,即以旁觀者的角度去重新審視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處事件。

舉個例子,當與人爭吵時,若運用元認知能力,我當下可以對自己的情緒化思維方式做出乙個思考和判斷:我正在做什麼?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樣做好嗎?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解決眼前的問題?……而這一系列的想法均是運用元認知能力一瞬間的產物。

而這樣的一種能力,實際上是非常普通卻又幾乎被大部分人所忽視的。

對思維的思考就如同哲學家阿爾貝·加繆所描述的「智者就是時刻觀察自己精神世界的人」。理解了元認知,表明我們開始成為乙個優秀的思考者、智者;充分地利用元認知意味著提高我們的思維,讓我們體會到三種很重要的影響,更加自律、更加自我對稱、更加有效的自我敘述。最重要的是讓我們過上更加有意義的生活。

2樓:悟道菩提

當我們對一件「事物」感覺很模糊不清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其不夠了解,大腦當中對於這方面的儲備量較少所導致的,因此我建議:

1.(有選擇性的)多閱讀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能較好的理解自己的行為2.基於以上一點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總結3.

不管對自己的「認知結果」如何都要保持乙個良好的心態,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擁有乙個良好的心態能讓自己少「出錯」,更「清晰」的了解自己

3樓:too much

能不能不要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簡單點說我淺薄的認為自我認知需要你挖掘童年的一切因為通常你沒有自我認知的底層是因為童年缺失或許你再體會一遍痛苦?

這個問題太留於表面了不是實質

4樓:

個人認為有兩種途徑:

一是原始的靜心覺察,人類歷史知識的積累都是由人記錄總結經驗,乙個人最初始的認知邏輯也是由個人的應激反饋、經驗總結而來的。依靠自身的覺察獲得的,也是一手的認知邏輯。但是也會與真實世界的邏輯產生偏差。

這就需要一些心靈大師的輔助指導,比如克里希那穆提、奧修、佛理等

二是經典理論的學習,大量讀經典書籍,特別是心理、社科,基礎的理論構建自己頭腦框架,利用已有的模式去認知世界,這看起來很笨,但是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5樓:Apple

這其實就是自我覺醒的過程。從行屍走肉、無頭蒼蠅變的目標明確,信念堅定的過程。然而生活中迷茫躊躇的靈魂大有人在,他們瞻前顧後,畏首畏尾,患得患失,逃避現實。

人類的發展是否建立在突破自我認知上?

無聊的旁觀者 關係反過來了,應該是 人類的自我認知突破是建立在文明的發展上的 是否突破自我認知根本還是在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上,簡單來說就是其與人們的利益直接相關,假如不突破自我認知所收穫的利益比突破自我認知所收穫的利益還大的話那誰還願意顧慮其他呢? 大洋 不是的。人類的發展始終是建立在生產力與生產關...

數學建立的最底層的邏輯基礎1 1 2如果被否認後,現在數學及文明的大廈是否會崩潰?

拔刀斬英語 讚美一下這個腦洞 先提乙個問題,1是什麼,2是什麼,基本定義描述的就是現實中的場景,換句話說就是命名,所以等於多少一點問題也沒有,完全可以將2個物體稱之為3,這時1 1 3,也就是說定義不同結果不同,但描述的事物應當在巨集觀上一致 綜上所述,不會,萬物基礎是生活實際,定義發生錯誤改一下就...

如何重建自我認知?

小幸運 先要從邏輯上面說服自己 要改變認知,首先要確定舊的認知是錯誤的,新的認知是正確的,不然也沒必要去改 這就需要你在內心明確這個是正確的,對你有幫助的,你才有重建的動力2.一步一步地試錯和完善 每乙個想法的最終建立,都是要不斷地試錯和修正的。你想要改正,要先把整個框架分解成乙個乙個的小塊。先從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