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能反映性格麼?

時間 2021-06-02 09:39:51

1樓:珍珠貓Kitty MKT

以我自己的經歷來看,太能了。比如以前特別喜歡吃甜,然後現在喜歡吃酸辣。

曾經我是乙個低自尊的人,如果和外界發生衝突,無論錯在哪方,我都會感覺非常痛苦,因為在我的認知裡,衝突表示「我很差勁,我沒法給自己和別人帶去快樂,我是個累贅」。直接後果就是我把自己包裹起來,不去跟外界接觸,不接受外界環境的一切影響,包括積極的和消極的;然後就變得極度自我中心,現在很多朋友都指出當時的我非常缺乏共情能力,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看上去根本不屑於要跟別人和諧相處。這種心理從小學就開始了,高中的時候達到個頂峰,對甜味的依賴也達到了頂峰,我的櫃子裡囤滿了巧克力和糕點,甚至開始依賴巧克力來調節情緒,還時不時抱怨,為什麼自己感受不到吃巧克力帶來的幸福感。

幾乎完全沒有內在的快樂源泉,只能從外界獲取,吃甜食就是乙個途徑。

那後來經歷了更多的挫折,也產生了很嚴重的後果,但慢慢走出來了,開始調節自己的認知和行為,在保持個性的同時,與社會規範漸達成契合。個性和有禮貌一點都不衝突,如果衝突了,那是因為行為的發出者和接觸者至少一方對這兩個詞有誤解,比如拿說髒話當個性,或者認為一味的討好別人才是禮貌。就現在能在遵從社會規範的前提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我行我素,讓我的性格變得比以前開朗很多,因為能讓自己的言行符合社會規範,所以根本不需要藏著掖著什麼小心思,完全可以在這個大舞台上盡情展現出來。

隨著這種心態轉變的是口味的轉變,由吃甜變成喜歡吃酸辣,一種非常爽朗的風格。

從甜味到酸辣,口味變遷的背後,是人生的精彩篇章。

2樓:原來是美顏啊

我覺得飲食是能影響性格的,比如長期吃素的人,長期吃辣椒的人,會由生理到身體有一些細微變化,這是正常的。這屬於生活環境影響人,飲食當然也屬於生活環境中的一環。

但是你舉得這個例子,似乎跟飲食習慣關係不大。假如你說你每天必須吃乙個冰淇淋,幾十年雷打不動,不管颳風下雨生病還是大姨媽,都這樣,那肯定會給你的性格帶來一定影響。

但是你如果說你只愛吃這一種口味的,那跟飲食沒有關係,只能說,你是乙個不愛改變的人。之所以答這題是因為我覺得我和你很像。

我長期十幾年來買衣服只買那1-2個品牌的店,不愛瞎逛;

去外地旅遊,對當地小吃不是很感興趣,倒是看見麥當勞比看見啥都親;

麻辣燙永遠只點那幾樣菜;

出去聚餐我除了綠茶,外婆家,新辣道想不出別的好點子;

……還有很多很多這方面的例子……

我就是乙個非常不喜歡改變的人。我用慣了xp系統即使全世界都公升級系統了我還執拗的說,沒什麼不好的啊為什麼要給我換!我不要換!

性格方面有懼怕改變的因素是很正常的,或許也不想去嘗試新鮮的口味——我很愛吃這個啊這個就很好啊我幹嘛要去冒可能不好吃的風險去嘗試新東西呢?所以我不管去哪旅遊我都吃麥當勞……不想去冒這種改變帶來的風險,說是執拗也好,固執也好,我覺得都對。

3樓:lewis

能啊!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了很多有關這些著名天才的美食享樂的軼事。

不少天才的飲食習慣都很古怪。例如賈伯斯就對食物(和很多其他東西)產生了些有趣的想法。根據傳記作家沃特·艾薩克森的記述,這位矽谷天才主要靠大棗、杏仁,和一大堆胡蘿蔔維生——吃太多了,以至於「朋友們記得,他有時會變成夕陽黃色。

」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痛恨豆子,也禁止追隨者們吃那玩意兒,連碰一下都不行。傳說,當攻擊者將他圍困時,他對豆科類植物的憎惡使他喪命——因為他拒絕穿過豆田逃生。

托馬斯·愛迪生用湯作為面試工具。他讓有希望的職位候選人品嚐湯,自己則仔細觀察。那些在品嚐之前就給湯調味——例如撒上胡椒——的人,會被徹底拒絕。

他們有著過多的預設。然後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這個將「咖啡癮」搬上新台階的人。他徹夜工作,倒下 50 杯高辛烷的濃(du)縮(qi)咖(dan)啡。

「這些咖啡進入你的胃中,那裡立刻就會有一陣大暴動,」他在一篇 1830 年代發表在法國雜誌上的,名為《咖啡的苦與樂(The Pleasures and Pains of Coffee)》的散文中寫到,「靈感像戰場上的偉大軍團的部隊般移動,然後戰鬥就開始了。」這會是場巴爾扎克以失敗告終的戰鬥。他於 51 歲去世。

死亡原因?咖啡因中毒。

食物無須吸引人才能夠觸發靈感。德國詩人、哲學家席勒常年在寫作時,把一紙箱的爛蘋果放在書桌下。他說,那氣味把他勾回到他生長的鄉間。

達文西、甘地、蕭伯納等一干天才都是素食者,牛頓和愛因斯坦也「有可能是」素食者。

很多天才認為靈感迸發自稀缺的飲食。賈伯斯是其中乙個,他以自己「一貫的瘋辦法」絕食一周,之後「覺得棒極了。不用消化食物,變得有活力多了。

」古希臘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索性將雅典人的智慧型歸功於他們的低卡飲食(低「卡」?他真是這麼形容的?)。

公尺開朗基羅則是吃不吃都行,進食「是必需而非享樂」。在畫《最後的審判》時,他一天都在作畫,直到晚上才會吃東西。

待在另乙個極端上的是海明威,在於他去世後出版的《流動的盛宴》中,他細細回味了自己在法國的饕餮歲月。

還有查爾斯·達爾文——他不僅研究外來物種,也吃它們。在劍橋時,他率領了「貪吃者俱樂部」,會員們每週都會吃「奇怪的肉」,包括貓頭鷹、老鷹和麻鴉。在登上比格爾號後,他還嘗了嘗犰狳(據說「味道和樣子都很像鴨肉」),鬣蜥和巨型陸龜。

以上吧。

這兩個「極端」上的名人們,且不說私生活,單是公眾形象、在公開場合展露出的性格、從事的事業,就已經有這些風格啦。

有些「標籤」也沒那麼壞,別帶偏見別judgemental就是了唄

4樓:

古語有云:食水者善遊能寒,食土者無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絲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悍,食氣者神明而壽,食穀者智慧型而夭,不食者不死而神。

5樓:火柴

性格嘛,我啥都吃,是不是啥性格都有啊。我有些東西一輩子沒有吃過,是不是一輩子都不具備哪種性格了。我打賭半個地球都沒有吃過中國那麼多美食,他們缺少了太多的性格了。

6樓:

先忽略題主問題的細節,我覺得食物影響人的性格是有可能的,其中一條可能的路徑是食物改變腸道環境,腸道環境影響腸道菌群,腸道菌群影響人的某些方面(可能包括心理)。當然關於腸道菌群和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目前仍然是需要研究的科學熱點,不過已經有一些證據表明藥物對腸道菌群以及腸道菌群對人的心理是有影響的。

7樓:那個李先生

如果能,也是:西方人都不吃內臟。所以我也不吃內臟,反映了這個人比較在意別人的看法。

吃或不吃某個東西如果不是因為色香味以及民族和宗教的問題,那的確挺反應性格,不過也只反應一種性格。

8樓:抖機乎

美食佳釀,若非顯示人之本色,皆為生僻怪異也。譬若生性好鬥,卻不食辛辣而嗜好甜品,豈非生僻怪異?

大秦帝國有這麼一句,但是否最終出處不可考。

雖然是後人編纂,但感覺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9樓:微笑的彈塗魚

當然能古人云:清心寡欲。這很大的乙個方面就反映在乙個人的飲食習慣上。

直觀點來說,喜歡食素的人給人的感覺就是清素些,像道教的道士以及佛教的僧人,這些人都常年食素,所以給人都感覺都十分溫和可人;

喜歡食肉的感覺就是相對濁氣些,有些市儈之徒,臉上肥肉橫流,腰間大肚便便,人們對他的印象就要稍微差些。

既然給人的感覺都已經是如此了,那麼料想這些人的性格,也大多有所反映吧。

10樓:

我以前只吃肉,直到初一還是初二,吃一點素菜,到大學後認識乙個好朋友,特別喜歡蔬菜,跟我爸一樣,沒有蔬菜會死的那種,在她的引導下,基本平時能不菜就不吃菜的我,幾乎全肉的我,開始接受定期吃點蔬菜,至少量沒有以前那麼少。現在我基本讓自己每天吃蔬菜。

性格就是從小就驕傲,非常刻薄,喜歡批評別人,一針見血說到別人的不好,脾氣很具有侵略性,但是人緣很好。

現在的性格是有點懦弱,自卑,不刻薄,會考慮別人的感受,沒有以前有活力,人際關係不好,不再具有侵略性。

所以吃肉對我還是蠻適合的,可是我已經習慣現在的飲食,不吃蔬菜,覺得身體會死。

PUE能真實反映資料中心的節能效果麼?

許大偉 首先,PUE這個概念不是節能指標。一定要拿PUE來衡量能效的話,需要在各方面都類似的情況下才有比較價值,不然,在乙個開闊的廠房裡,放乙個機櫃,完全依靠環境自然冷卻,也不用UPS等損耗部件,說自己的PUE達到了1.0 1.1,也是對的呀。另外,很多節能手段和資料中心的可靠性是相悖的,比如 提高...

性格決定命運麼?如果天生性格有缺陷,那麼能改麼?

慢生活心理 賴誠 人的性格和脾氣有遺傳因素起作用。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大腦裡的神經元 神經遞質的傳遞 內分泌 血液等等生物部分都是父母給我們打下的基礎。但另一方面,不能說父母給了我們這個生物性的基礎,後天就無法改變了。因為人的性格還有一部分是與外界環境 他人進行互動,通過自身的認同 學習 思考而逐...

拆車到底能反映什麼?

樂在其中 不能反應全面問題,但是可以就其中某項結構 做工 等不易看到的地方進行比較 包括但不限於於此吧 至於測評,還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吧 夸夸其談的太多了 基本上都是拿個卡尺比鋼板厚度。結構什麼的,估計主播也看不明白吧。真要是鋼板厚就是質量不錯,那麼大樑鋼板有一指厚的渣土車應該算最好的車了。 H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