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實證研究基礎的 心理學理論 有什麼價值?

時間 2021-05-30 23:45:57

1樓:sir

沒有實證研究基礎並不能形象他們在心理學這一大層面的貢獻。

在下認為,空想出來的理論大多也不是天方夜譚,尤其是在心理學方面。

並不是所有的學問理論都可以證偽,他們的存在只是作為一種參考,不能說他們對錯,但是如果沒有的話,我想現代心理學是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也就無從進步。

現代的人如何看過去的先輩留下的理論是現代人的事,是價值認定的不同,有的人相信這個多一些,有的人相信那個多一些,對於理論本身而言沒有任何意義,可能再過一段時間,有的原本不被看好的理論就可以被人證明為真理。

所以,沒有實證研究基礎的理論並非毫無意義,他是一種思想的象徵,一種指引。我想,每乙個研究心理的人多多少少都會看過弗洛伊德他們的書或是關於他們理論的延伸作,這也就是對於現代心理學的意義。

2樓:

之前正和一人爭論。因為他無論任何求助者,無論任何問題都是「你感覺下你的感受,你感到了什麼,再感覺下,你想到了什麼。」。。。

嗯,他是相信人能夠自我拯救。。。終於我忍不住說,「人本是有缺陷的」

3樓:張木

,簡單講,社會形態社會意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具體理論的興盛或者是衰敗。

弗洛伊德理論興盛的年代並不是一種常態化的社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侷限性很大,按他的研究思路發展最終只能是死胡同。而人本主義相較而言是常態化,普遍性的,大眾的,有發展的前景,而且更符合目前社會的主流需要。

至於題主所說的沒有實驗基礎而言,心理學實驗也分很多種,莫非題主以為只有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精細控制的實驗才能稱之為科學?那讓大樣本實驗和觀察實驗情何以堪。理論發源不同,研究內容不同,自然也不能用同樣的研究方法,心理學本來就是從已知推論未知的過程,即使是用實驗研究證實過的東西也並不能完全稱其為科學正確,焉知還有統計檢驗力這一說呢。

有哪些心理學理論可以用在與父母相處上?

以下原理或法則不僅限於與父母的相處,同樣可以應用於其他型別的關係處理中。1.自我暴露 自我暴漏是交談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我們與他人分享隱秘資訊與感受的過程,自我暴露是使關係更親密的重要途徑。適當的自我暴露能增進親子間的親密度,抓住每個與父母談心的機會,分享自己的秘密,生活工作的疑惑要多諮詢父母,他們才...

對日常生活最有解釋力的心理學理論有哪些?

梅球子 自傳體記憶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是關於個人生活事件的記憶 Conway Pleydell Pearce,2000 我們常說,讀書可以讓你體驗不同的人生 事實上,就是通過和書中的主角共鳴,從他的視角感受他的自傳體記憶。日常生活中,如果兩個人做同一件事,可能記憶的內容...

總懷疑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符合心理學理論怎麼辦?

阿廖沙謝克諾諾瓦 心理理論,是理論不是真理。有時候連證據都沒有就乙個猜想而已。我乙個曾經心理本科的都不怎麼信那些理論,一會兒人生有5個階段,一會兒有7個,一會兒有12個,每個都說的有理有據的,你信哪個?理論能提供思路,但是那是為了幫助你思考你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深度的思考,而不是讓你把理論丟在自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