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師如何面對邏輯能力超強的來訪者?

時間 2021-05-30 10:47:25

1樓:船伕卡戎

遇到過不少自認為邏輯性比較強的,然後四名詞謬誤繞不出來。這種比較好面對直接按地上打。

還有一類邏輯性真的很強,洞察力很敏銳的人。

這類人的點大多在於借用非我矛盾來偷渡自我矛盾。

該咋分析咋分析,諮詢師和來訪者共同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好事。並非零和博弈。

我們要解決的就是不理智不理性邏輯矛盾的那部分。

後續可能會更新乙個我遇到的諮詢師殺手到現在都覺得和這類大神諮詢的過程我更像是大神手裡的字典工具。

2樓:Ylash

薩提亞模式的應對姿態中有一種超理智,只強調思維,正確,絕對理性,而忽略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體驗,這往往是一種無意識自我保護模式。

所以與其爭辯,還不如去尊重和探尋他的理性,為何只能理性解釋?什麼卡住了Ta的情感體驗?如何達到真實與整合?

btw,諮詢師不需要時刻「贏」過來訪者,跟不上他的思緒,看到來訪者的防禦依舊努力去好奇和聆聽,這何嘗不是一種真實和真誠?這何嘗不是建立安全關係的核心?

3樓:卜明臣

你好。這其實是心理諮詢裡的乙個常見問題了。

首先,我從業這麼多年,其實從沒有遇見過比我邏輯更好的來訪者。:)

注意:我這裡說的,其實是真正的「邏輯」思維能力。

但是,我覺得提問裡,所反應的三點,其實並不是邏輯,而是一種叫全能控制、理智化和投射性認同的防禦。或者說,是一種特殊的移情配對。

然後,工作方法和方向有很多啦!

如果是現在的我,基本上會從移情這條線去處理。我會這樣回應:

「看起來你覺得諮詢師就應該是跟你講道理的人。而事實上,我相信在你的現實生活裡,也正在發生類似的互動。

我很好奇的是,你跟很多人講道理。但是,你與好多人關係並不好。這也是事實。

你對此,有那些看法,或者說,想法呢?」

——這樣的回應,其實是建立在我已經評估和知道了對方人格結構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從上述三個提問的方向裡,我差不多已經知道了,患者屬於人格障礙的心理發展水平。很可能就是自戀人格障礙。

但是,大家在這裡,並不能夠就此樂觀。

如果是正常人或者神經症的患者,或許就會就此說:「醫生,我好像是有點……啊,你不說,我幾乎從未這樣想過。」

那麼,如果是人格障礙,尤其是自戀人格障礙的患者,會就此轉移話題,或者這樣說:

「那些人都是白痴,他們根本不理解我。所以,這是我需要得到幫助的地方。醫生,你要給我想想辦法。」

——這樣,自戀人格障礙的患者,就再一次把問題,還到了諮詢師這裡。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的不同反應呢?

這是因為一般人或者神經症的患者,能夠有乙個心理的界限,會多少意識到,這是我自己的「問題」。其心理結構中,超我、自我和本我是可以同時運作的。

但是,在人格障礙,尤其是自戀人格障礙的患者心中,這一切,都是「別人的問題」。不是身邊的「白痴」,就是眼前的諮詢師。

這也符合心理學教材中對人格發展水平的劃分。

所以,諮詢師是需要內心察覺到自身在被患者貶低的同時,還能夠將注意力放到患者的現實工作、學習、愛情和事業的不同維度上,去思考和感知。

當然,如果諮詢師陷入到反移情的狀態裡,就會和患者比劃「誰更聰明?誰更有智力」的陷阱中去。

而這,恰好是日常現實中一般人的情感反應。

而不是乙個受過良好的,專業心理訓練諮詢師該有的反應。

4樓:劉昭心理諮詢師

諮詢師經常會面對的難題之一:來訪者的防禦。

防禦會以各種形式體現出來,比如沉默不語、內向寡言;喋喋不休、根本不給你說話的機會;遲到、拖後付費、忘記諮詢,以行為去表達;還可能是乙個邏輯超強的人、思路敏捷、你永遠跟不上他的速度。

所以防禦,其實就是擺在諮詢師面前一道避不過去的關卡。

但我們的目的是要卸下他的防禦麼?

當然不是。

防禦是來訪者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每個人的不同防禦都代表著他的特質,也是我們理解對方最關鍵的渠道。比如你說的第一點:就算你再勸說,他也會用理性和邏輯來認知自己。

這意味著:理性和邏輯就是他的盔甲、同時也是他的優勢。他用這個來奠定自我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因此而有強烈的存在感、能幫助他面對和解決擺在眼前的許多難題。

那麼他為什麼要卸下它、放棄它。

或者用另一種角度理解,如果他只有這一種接觸世界、表達自我的渠道,當他放下後,要怎麼辦。

所以「勸說」與「固執」的對弈,展現的其實是這樣一幅畫面:兩個人都在焦慮。諮詢師的焦慮是卸不掉來訪者的防禦,彷彿來訪者只有卸下,才能減輕諮詢師的焦慮。

但來訪者看到諮詢師的焦慮,就越發擔憂,他死死抓住自己的盔甲、拼命守護自己。

在第乙個局面裡,當來訪者成為了挫敗者—因為勸說會給他一種感覺:你這樣是不對的、別看你的邏輯很強但感性太弱、你少了一種功能。他可能就會以某種形式讓你感受到他的心境:比如挫敗。

他跑的飛快、你跟不上、你需要很努力才能看到他的影子;

他坐上了諮詢師的位置、取代了你去分析自己、但你可能都跟不上他的分析。

所以你的感受就可能很糟,而他在通過「傳遞「讓你明白,他之前那並不舒服的感受。

第三場:送命題、陷阱——你覺得來訪者在為難你、耍弄你。

所以你說了」處置「,這也不是個溫柔的詞彙,和「送命」「陷阱」的感覺如出一轍,因此你們之間競爭和敵意的場開始形成。

答主們都在說:邏輯很強是個好事。

他們其實是在說:你可以降下對來訪者的敵意、看到他的防禦對他是如何起作用的。讓你們之間的場從敵對緩和到理解。

因為只有如此,你們才能以「理解」的心態靠近,而不是始終處在乙個僵持的局面。

但從某個角度看,也許來訪者來找你、和你建立「敵對」的場、並且願意繼續下去這個場,就是在一段重要的關係之前設定考驗,你的頹敗才能證明你對他之安全程度,進而會在某一天放下這些強悍的守護,願意說些真實的感受。

但這一切還有個前提,作為諮詢師,你得知道你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所以不可缺少的環節仍舊是:督導。

5樓:

這個問題太適合我了!早年我有一位來訪者就是這樣的情況!

我是做CBT的,一直自覺智商和邏輯能力還是不錯的,但這位來訪者水平遠超於我,確實是很優秀的人!

這種情況的好處是他對認知理論能非常地理解和接受,並且會舉一反三,自己去深入。

最後這位來訪者終究是流失了,或許他覺得不能從我這得到更多。當時自己可能也是能力有限,希望他可以獲得他需要的幫助。

6樓:

同經歷過新手階段,覺得下面這幾點可能挺重要:

坦然接納如下事實:我的來訪者思維速度可能比我快得多,我可能時常跟不上對方的思路,很難理解為什麼突然從 A 就跳到 C。這時候我需要做個真誠的笨蛋(這不可恥),請來訪者向我展示 ta 的思考過程,讓我明白——噢原來不是從 A 到 C,而是 A-B-C-D-E,是到 E 了。

這世界上聰明人沒那麼多,來訪者在我這裡遇到的「不理解」,有可能是 ta 生活的常態,可能人家覺得有人認真地試圖理解自己多好啊。又如果,在解釋的過程中 ta 流露出一些情緒,這可能是深入談話的突破口;

認真對待來訪者提出來的每乙個疑慮或者疑問,試著發現問題背後可能來訪者本人都不見得意識到的假設或者觀念。通常這樣的來訪者意識到「先決條件不成立」,問題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

像其他幾位知友提到的,探索情緒很重要,但不是因為「我作為諮詢師覺得你感知到自己的情緒感受很重要、所以我要拉著你這麼做」,而是來訪者經過一番思考或者覺察,意識到自己能夠覺察或者重視自己的情緒體驗很重要,然後諮詢師協助來訪者越來越多、越來越容易地做到這件事;

如果必要,努力強化「行動」或者「嘗試」的價值。思考力強大的來訪者進行重複練習的勁頭有可能不高,但新技能的學習離不開或許枯燥重複的刻意練習。不過我也有這樣的來訪者同時顯示出超強的學習能力,別人兩三周才能掌握的新行為,人家諮詢中嘗試一遍,生活中就可以直接拿來用了啦……

坦然接納如下事實:可能我沒機會做太多事,來訪者就好了,或者就判斷出我幫不了 ta、就脫落了。這很正常的,匹配很重要,平常心平常心。

7樓:Kalethuran

啊這。。。

我能求求那些一被挑戰或質疑就繃不住的人

一吵架就如鯁在喉臉紅脖子粗完全hold不住的人完全接不住來訪負面情緒的人

趁早不吃這碗飯了行不行?

情緒風暴裡穩不住,碰上個邊緣豈不是分分鐘要玩死你?

update一下,

諮詢這個行業,或者上公升一點,服務業,前期的本質就是接情緒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不支援心理服務開放公益,因為代價成本太低的情緒承接很難讓來訪者情緒釋放的徹底,舉個例子,你會衝著路邊乞丐大聲叫罵釋放情緒麼?當然不會。

同理,某些角度我也不認可心理諮詢服務千人一價或者萬年一價。某些理性超過情緒的來訪者,不需要承擔情緒釋放的費用;某些情緒遠大於理性的來訪者,需要額外承擔超量釋放的情緒費用。

畢竟心理諮詢是服務行業,按量服務,有一些服務內容上的差異化評價,更有助於讓所有人意識到,情緒釋放理所當然是有代價的,安全且包容的情緒釋放更是如此。

8樓:宋詞

當來訪者的理性已經阻礙了感知,諮詢師很可能不是應該勸說他感知,而是應該幫助他感知。來訪者的邏輯思維快,跟不上,是個問題,但諮詢師更應該關注的,是那嗡嗡運轉的邏輯背後,的需要,是什麼。來訪者以提問的方式兩頭堵不是問題,諮詢師的關注可以是問題,也可以是問題背後的情緒需求與動機。

那些,可能就是可以開啟感知的通路。

9樓:

即使不站在CBT取向諮詢師的立場上,我仍然認為來訪者的邏輯思維強是再好不過的事情,是諮詢順利進行的助力而非阻礙。

因此我想這個問題用「面對」這種帶有應對挑戰意味的詞是不太合適的。

如果我們認為以下兩件事是確實的:

1.來訪者擁有超強的邏輯思維

2.來訪者來到了諮詢室中

那麼諮詢師需要做的就是幫助來訪者弄清楚乙個問題——為什麼有這麼強的邏輯思維的來訪者仍然陷入了生活中的困境,來到諮詢室中坐到了諮詢師面前。

或許是來訪者沒有掌握到足夠的外界資訊,或許是在思維地圖的某個區域性暫時陷入了牛角尖般的思維僵局,也或許是來訪者沒有全面地理解情緒與認知的關係。

澄清了這個問題之後,剩下的事情我想大可以放手交給「邏輯能力超強」的來訪者自己來做。

作為諮詢師,無論如何要記住的事是,來訪者來到諮詢室中永遠是來求助的。

諮詢師缺席應該如何面對?

經歷過諮詢師完全忘了我的某一次諮詢,我在諮詢室外面等了半個小時以後發現沒人來,於是很生氣地走了。當時完全聯絡不上對方,大概幾個小時以後,對方才回覆說自己忘了今天有諮詢,約個時間重新補上。這裡交代一下背景 我一般和諮詢師見面是在固定的某一天某乙個時間,那一段時間我因為要出國各種事搞得時間不太穩定,就換...

心理諮詢師們,怎樣培養出強大的內心來面對來訪者不斷的「消極情緒」?

慧心榮德心理 這個提問也許暗含著題主的擔心,擔心自己面臨著別人的傾訴時會覺得很壓抑,我想這也許可以回到題主自身 是什麼讓你希望走上心理諮詢師的道路,是什麼吸引著你?你認為這份吸引足以抵消過程中可能的疲憊 壓抑 難受嗎?另一方面,修改後的問題描述裡,是不是很壓抑 是不是感覺很難受 等的問題也許是因人而...

如何面對心理諮詢中的那些理智化(先於諮詢師了解自己)的來訪者?

楊譯傑 不知道這位提問者的身份,假設您是一位諮詢師。理智化這個詞,在心理學裡是有明確定義的 理智化 Intellectualization 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可怕的東西在進入意識前,其情感內容已被抹去。理智化包括以下機制 分隔 isolation 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 儀式性 ri...